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学习活动”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生活为本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活动”是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机地加以整合,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性的数学主题学习活动,动态生成数学知识,凸显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主题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数学学习活动“主题化”,核心是数学知识问题化和解决问题知识化,目的是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主题学习活动 学习主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以生活为本的“主题学习活动”,就是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有机地组成一个又一个现实的数学主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引领学生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进行开放性的学习,从而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以此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做数学”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从实质上说,“主题学习活动”是致力于构建“主题化设计”与“开放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是数学学习活动主题化,其核心是数学知识的问题化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化,以此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题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如下。
  一、有机整合,师生同构“学习主题”
  整合“数学学习主题”时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使探讨的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二是对具有密切逻辑联系的概念与原理加以整合;三是使“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学习目标相互整合。“主题”的类型既可是知识和专题类的,如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知识链的;又可是结合生活实际,针对学生某些知识、技能、方法或情感培养类的,如实践活动等。构建“学习主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挖掘并拓展教材中的“学习主题”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编排上充分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情境,帮助其理解数学概念,由此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二是注意选择并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三是注意安排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素材;四是注意设计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在构建“数学学习主题”时要充分考虑教材中可利用的“主题化”因素,进一步整合教材中设计的情境和插图,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和隐性因素,进行必要的充实和重组,通过构建“数学学习主题”,为学生提供充满童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以此激发其学习的动机,主动地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二)在数学知识“生活化”中构建“学习主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构建“学习主题”时,对教材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生活情境为主线全面重组学习内容;二是在学习内容中引入生活情境。在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时,要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数学学习主题可以统领一个单元或几节课的教学。统领一个单元的“主题活动”可采用“套箱式”结构,即在一个大主题下套有若干个小主题,每一个小主题都能生成一个知识点。这样,一个单元的所有数学知识都围绕“主题”产生,并为“主题”服务,由此形成一种整合型的知识结构。
  二、以主题为依托提出数学问题
  在确定了“学习主题”之后,能否个性化地提出问题,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以“学习主题”为依托,根据自己的建构流畅地、灵活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分以下四步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一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确定了“学习主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路过于狭窄,教师应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给予必要的提示,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原先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是否还有另外的角度吗?
  [第二步]当学生自由地提问之后,就要继续引导他们思考:你能否把其中的数学问题找出来?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否有价值。可以启发他们思考:你认为我们提出的哪些数学问题比较有价值?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和交流,逐步达成对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共识。
  [第四步]对学生提出的尚未解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应进一步引导他们分类,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又有哪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三、实施开放性的“主题学习活动”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工,由此形成问题串;然后基于问题的解决,开展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的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以下5个步骤。
  [第一步]激活思维。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积极探索,将探讨的问题不断引向深入。
  [第二步]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恰当的方法,尝试归纳总结出有关知识和结论,进而认识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步]反思修正。当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成果时,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继续完善并修正自己的认识。
  [第四步]交流完善。对个人形成的初步成果进行研讨,采取分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进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他们纠正错误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解释应用。把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解决今后的实际问题中去。
  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完成“学习主题”的几个步骤是不断重复的,无论是已经完成还是正在进行的“主题”,都在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修正和完善。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此实现从外部特征的描述到内部规律的认识。
  四、采取有效的评价策略,促使“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主题学习活动”评价方面,“主题学习活动”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结果;注重把学生的思维成果适当的类化,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欣赏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具体的操作中,除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探究的评价外,还应将评价整合进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兴奋状态,从“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到合作交流建构知识,以及知识的应用,无不渗透着他们辛勤的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丰富着学习的经验,促进着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评价应围绕学生是否将“主题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于新一轮的学习之中。这才是评价本身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编写.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过程必须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学科教学任务,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主体参与 创新精神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强弱。著名数学专家裘宗沪认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  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计算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了收集与排查
摘 要: 数学心育是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本课题以引导学生的“学”为主线,通过课堂心育的策略,引导学生愿学、学会、会学、乐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心育策略 思维过程 数学史  一、初中数学心育的目标和内容  
摘 要: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生动、自然的课堂环境,并让他们感受到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轻松、趣味、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学习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在实际运用之中开启智能,培养他们自主钻研的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数学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抽象反映的一门学科。
摘 要: “双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从21世纪开始,“双基”教学在发展过程中被异化,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四基”教育应运而生,日渐丰富并发展起来。“四基”的出现是对“双基”教育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双基” “四基” 小学数学教学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一、“双基”产生的
日前,在一次全市教学活动中,我聆听了三年级下册“除法”单元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课,基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创设“猴子摘桃”的情境,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接着,树上出现了306个桃,平均分给3只猴子,引导列式,然后把课堂的重心放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应用“0的除法”知识去解题上,重点强调了书写格式。接着通过题组练习,提炼出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一气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就要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老师不是一味地讲理论知识,学生也不是一味地合作、探究、讨论。而应该是老师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原有的经验等基础上,将教材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自学、整合、归纳。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问题对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