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为师亦为范。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身正为范,以德立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人说,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普通的群体,社会地位不高,敬畏心和底线意识不强。生活水平仅仅是比上不足,比下刚刚有余。因此,学校要以教师为中心,关心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坚守教育岗位的定力,严格要求自己,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笔者所在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公共交通条件相对滞后,而多数教师居住在主城区或周边新城区。为适应他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需求,学校对校园空间使用功能进行调整,提供足够的教师停车位;改善后勤服务保障,备好洗漱方便、冷暖可控的教师值班室;给教师发放营养早餐;购买设备并聘请专业教练,让教师们在工作之余参加乐器、瑜伽等活动,放松身心。同时还关心教师的家庭,学校规定每年看望教职工80岁以上的高龄双亲一次,带去学校亲切的问候和慰问品;腾挪空间,购置儿童游乐设施和玩具,聘请专业幼教老师接纳和看护青年教工的子女,让他们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为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学校通过《教师廉洁从教若干规定》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承诺书”对师德失范行为划出底线红线,明确师道尊严的负面清单。学校党支部建在年级,以“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评议”和“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等形式,教育引导全体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学校及时在工作群宣传报道教师的日常行为,宣扬美好,强化责任意识。
优化制度,以德立学
在学校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并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优。为激活在岗教师队伍的内驱力,学校不断优化管理,创设公正和谐竞争的校内制度体系,任人唯贤,奖优罚劣,让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以德立学。
学校实施双选规则,教师和相关部门互相选择、协调,形成人尽其才的良性制度,切实调动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教师选择岗位更加理性,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年级主任和部门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再随意。“逢三必考”是对岗位双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所有初二高二年级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测试,合格后方可选择初三高三教学岗位,能享受每月常规考核优等奖励,有机会接受共同体内专家导师的零距离指导,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带领学生冲刺中考和高考。
科室负责人执行力和创新力是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度尺。自2014年推行《学校中层干部三年任期公选制度》以来,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值班教师组成的日常纵向管理与各年级组各处室的专业横向管理模式运行如常。中层干部是公选的,3年任期,机会人人均等。
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的矛盾突出,指标有限,竞争激烈,但每次学校推荐结果公示后,同事间评上的、掉榜的、陪评的都能相互祝贺和问候。
班主任工作特别辛苦,学校采取积分制,优先满足连续3年申请班主任工作的老师,结合《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方案》规定,评聘班主任。
现实中紧张的师生关系给教师带来压力。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让教师育人行为更有温度,让家长、学生对学校偶发事件增加接受度和宽容度。
以生为本,以德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新课标就是要求实施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有尊重才有平等,才有信任,教师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已成为我校教师周末节假日的固定工作,从最初的困难慰问到特殊学生家访和交流型家访,覆盖面扩大。教师们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了解到许多有效信息,将教育的温暖传递给每一名学生,将爱心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答疑,已成每天的固定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班主任全程陪伴,面批面改、师生同练、生疑师启、交流谈心。答疑解惑全覆盖,水乳交融学业成。
校长接待日按期开展。校长预约学生代表并明确交流主题,全程聆听并记录专题发言。对同学们反映的各种问题,要求有关部门责任人限期改进。“校长接待日”活动有利于不断研究和适应学生成长需求,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带领全校教师以身垂范、以德施教。
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嫁接者。为把师德建设抓出水平,学校将始终怀揣“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责任心,带领教師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重庆市青木关中学)
身正为范,以德立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人说,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普通的群体,社会地位不高,敬畏心和底线意识不强。生活水平仅仅是比上不足,比下刚刚有余。因此,学校要以教师为中心,关心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坚守教育岗位的定力,严格要求自己,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笔者所在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公共交通条件相对滞后,而多数教师居住在主城区或周边新城区。为适应他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需求,学校对校园空间使用功能进行调整,提供足够的教师停车位;改善后勤服务保障,备好洗漱方便、冷暖可控的教师值班室;给教师发放营养早餐;购买设备并聘请专业教练,让教师们在工作之余参加乐器、瑜伽等活动,放松身心。同时还关心教师的家庭,学校规定每年看望教职工80岁以上的高龄双亲一次,带去学校亲切的问候和慰问品;腾挪空间,购置儿童游乐设施和玩具,聘请专业幼教老师接纳和看护青年教工的子女,让他们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为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学校通过《教师廉洁从教若干规定》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承诺书”对师德失范行为划出底线红线,明确师道尊严的负面清单。学校党支部建在年级,以“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评议”和“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等形式,教育引导全体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学校及时在工作群宣传报道教师的日常行为,宣扬美好,强化责任意识。
优化制度,以德立学
在学校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并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优。为激活在岗教师队伍的内驱力,学校不断优化管理,创设公正和谐竞争的校内制度体系,任人唯贤,奖优罚劣,让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以德立学。
学校实施双选规则,教师和相关部门互相选择、协调,形成人尽其才的良性制度,切实调动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教师选择岗位更加理性,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年级主任和部门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再随意。“逢三必考”是对岗位双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所有初二高二年级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测试,合格后方可选择初三高三教学岗位,能享受每月常规考核优等奖励,有机会接受共同体内专家导师的零距离指导,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带领学生冲刺中考和高考。
科室负责人执行力和创新力是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度尺。自2014年推行《学校中层干部三年任期公选制度》以来,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值班教师组成的日常纵向管理与各年级组各处室的专业横向管理模式运行如常。中层干部是公选的,3年任期,机会人人均等。
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的矛盾突出,指标有限,竞争激烈,但每次学校推荐结果公示后,同事间评上的、掉榜的、陪评的都能相互祝贺和问候。
班主任工作特别辛苦,学校采取积分制,优先满足连续3年申请班主任工作的老师,结合《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方案》规定,评聘班主任。
现实中紧张的师生关系给教师带来压力。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让教师育人行为更有温度,让家长、学生对学校偶发事件增加接受度和宽容度。
以生为本,以德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新课标就是要求实施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有尊重才有平等,才有信任,教师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已成为我校教师周末节假日的固定工作,从最初的困难慰问到特殊学生家访和交流型家访,覆盖面扩大。教师们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了解到许多有效信息,将教育的温暖传递给每一名学生,将爱心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答疑,已成每天的固定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班主任全程陪伴,面批面改、师生同练、生疑师启、交流谈心。答疑解惑全覆盖,水乳交融学业成。
校长接待日按期开展。校长预约学生代表并明确交流主题,全程聆听并记录专题发言。对同学们反映的各种问题,要求有关部门责任人限期改进。“校长接待日”活动有利于不断研究和适应学生成长需求,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带领全校教师以身垂范、以德施教。
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嫁接者。为把师德建设抓出水平,学校将始终怀揣“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责任心,带领教師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重庆市青木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