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对电力系统来说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的长与短,甚至会对整体配网的实际运作效率产生影响,应缩短故障定位和抢修时间,才能有效增加供电可靠性,进而提升供电优质服务。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配网故障抢修的现状,着重探讨基于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的技术手段,以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关键词:配网故障;抢修;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5-0111-02
引 言
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效率,是提升供电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经济、安全与可靠的电能服务。配网系统在运作时,应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增加供电可靠性,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就显得至关重要,应努力缩短配网故障抢修时间,提升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效率,从而提高用户对用电服务的满意程度。
1 当前我国配网故障抢修的现状
1.1 故障位置隔离效率较低
在配网故障定位的诸多原因中,有一部分是源于用户,对用户造成的故障问题,则不需要进行隔离处理,但因中压故障所涉及的范围偏大,在此情况下,为降低用户停电所出现的概率,则应采用隔离方式而对其进行有效隔离。根据隔离经验表明:通常中压故障需要的时间大概为几十分钟,若配网结构存在消极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分段混乱局面,进而增加配网故障隔离的实际难度。
1.2 故障定位准确率低
造成配网故障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所呈现出的故障类型具有复杂特点。因此,在对故障进行定位时,会颇费一定周章。如中压故障会加大断电范围,但由于报告用户与维修中心之间所处的距离相对较远,所以会增加故障定位的时间,使得故障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找到,进而得到解决。根据数据表明,中压故障所需的定位时间大概为9.4min左右,若一旦遭遇复杂结构故障问题,则会进一步增加配网故障所定位的难度,使得时间抢修时间在此过程中被大量消耗。显而易见,配网故障定位只有借助一定的技术辅助,才能使故障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如运用定位仪以及探测仪等特定技术,以实现对配网故障的准确定位,给予抢修充足时间。
1.3 故障抢修时效性偏低
故障抢修时效性偏低问题是故障定位的主要问题。对缩短配网故障及抢修而言,不但要借助一定技术作为辅助与支持,还要重视相关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寻到故障症结所在,以快速解决故障问题。从现阶段情况来说,相关人员对待工作并未能饱有十足的热情,甚至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使得自身工作效率及质量一度出现滞缓状态。同时,也难以提高对故障问题的重视,不能在工作规范的要求之下,及时奔赴到故障问题现场环境之中,最终贻误了最好的抢修时间。
1.4 配套自动化系统利用率低
在进行配网调度工作当中,着重关注主要分段以及联络开关的实际状态,但是当前大量基础配网数据尚未建立一个能够明确定位的相关应用平台,对配网的生产管理以及故障抢修等工作难以有效保障。在配网运维抢修自动化系统难以有效提供配网运行的实时动态信息的时候,综合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进而影响配网运维抢修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2 缩短配网故障抢修时间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
在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当中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各项生产业务主要指标实现明确划分,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制度以及专人专管制度。确定具体指标负责人负责配网线路运行当中电压合格率以及线路跳闸率等指标管理工作,并对相应负责人实际工作情况加以动态监管,通过绩效考核对相应负责人进行有效督促与管理,全面提升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设备主人负责制,对配网线路相关设备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促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并提升运行效率。同时,要对抢修工作、运维工作等进行月度考核,促使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2.2 优化抢修基本工作
要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要全面优化抢修基本工作,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效率。针对配网线路当中各方面重要线路、一般线路、一级用户以及二级用户相应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要统一做好评估工作,进而实现优化管理。针对重要以及特别重要的相关设备,要合理进行一杆一卡制度的建立,结合设备责任人相关制度加以管理,对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实现动态监控,并详尽记录,有效落实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2.3 快速响应、正确处置
由供电服务抢修指挥中心统一协同,调度和95598在收到故障信息后,由指挥中心进行初步判断后传递给抢修班组。抢修班组通过PDA或平板电脑接收抢修工单,前往故障点查找和处理故障。故障处理过程中,到达现场时间、故障点、预计抢修时间、实际抢修时间等重要信息都通过PDA或平板电脑实时传递到系统,客服人员可直接在系统中查看相关信息,包括停电信息的相关情况,如影响范围、影响用户、损失负荷以及停电分析等,并及时高效的通知到受影响客户。
2.4 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
配有诸多技术可以为故障定位予以帮助,如载波通讯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不受距离的影响,并能够保证信心传输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受到了广泛运用。再如,光纤通讯技术,其优势在于可抵抗对线路的破坏,保障数据传输的快速性与安全性,所以在故障信息传输中经常出现。
2.5 措施完备、安全抢修
客服人员在接到一张工单后,由工单研判系统根据GIS分布图及客户电话反映情况,快速分析诊断出故障原因及范围,通过GPS定位将故障处理工单派发给离故障点最近抢修班组,监控工单处理进展。配电搶修人员接到客服电话后迅速携带单兵系统来到事故现场对故障设施进行检测,并利用该设备向抢修中心报告。随后,供电服务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实时采集的现场数据对故障类型做出确认,并通过配网抢修平台系统调配事故现场附近空闲的抢修车辆和人员,相关人员再携带工具、物资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施工。整场抢修用时少,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资源,缩短了抢修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借助4G无线网络的远程摄像机,指挥中心可以查看抢修现场的实时画面,不仅能够更加清楚的掌握故障情况,还可以监督现场抢修人员的作业,及时纠正违反安全生产规程的行为。比如:通过录像避免以往人工检查时没有证据存在扯皮情况的发生;抢修中如遇客户争持时,可以对现场情况实时记录,通过视频回放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便协调处理纠纷;通过对讲机可以与现场人员实时沟通交流,及时纠正违章行为;特别是在大型抢修工作中,可以全面全范围进行指挥、监控现场工作,发挥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同时,收集故障点信息,建立故障档案,对多次出现的同类型故障点采取整改措施,不仅对提升配网故障处理质量,对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的手段探究来说,应对其实施改进与改变,还应重视对配网的维护工作,借助积极有效的运维手段,使配网故障定位的效率得以提升。并且,应通过对GIS技术、故障定位技术以及故障负荷监测技术等的有效运用,来促进对配网故障的准确定位。同时还应采用特定技术,来有针对性地解决故障问题,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葛 清,梁芙蓉.配网调度故障快速复电支撑系统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24):87.
[2]任桂田,王 钢,李晓永.“互联网+”模式下电力配网抢修指挥新体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4(11):96~100.
[3]范文健,杨福锋,武树云.变电检修常见的安全问题与提升变电检修能力的有效措施[J].通讯世界,2017(10):204~205.
[4]彭 辉,郑小娟.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提高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J].科技经济市场,2017(8):49~51.
收稿日期:2018-11-8
关键词:配网故障;抢修;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5-0111-02
引 言
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效率,是提升供电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经济、安全与可靠的电能服务。配网系统在运作时,应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增加供电可靠性,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就显得至关重要,应努力缩短配网故障抢修时间,提升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效率,从而提高用户对用电服务的满意程度。
1 当前我国配网故障抢修的现状
1.1 故障位置隔离效率较低
在配网故障定位的诸多原因中,有一部分是源于用户,对用户造成的故障问题,则不需要进行隔离处理,但因中压故障所涉及的范围偏大,在此情况下,为降低用户停电所出现的概率,则应采用隔离方式而对其进行有效隔离。根据隔离经验表明:通常中压故障需要的时间大概为几十分钟,若配网结构存在消极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分段混乱局面,进而增加配网故障隔离的实际难度。
1.2 故障定位准确率低
造成配网故障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所呈现出的故障类型具有复杂特点。因此,在对故障进行定位时,会颇费一定周章。如中压故障会加大断电范围,但由于报告用户与维修中心之间所处的距离相对较远,所以会增加故障定位的时间,使得故障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找到,进而得到解决。根据数据表明,中压故障所需的定位时间大概为9.4min左右,若一旦遭遇复杂结构故障问题,则会进一步增加配网故障所定位的难度,使得时间抢修时间在此过程中被大量消耗。显而易见,配网故障定位只有借助一定的技术辅助,才能使故障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如运用定位仪以及探测仪等特定技术,以实现对配网故障的准确定位,给予抢修充足时间。
1.3 故障抢修时效性偏低
故障抢修时效性偏低问题是故障定位的主要问题。对缩短配网故障及抢修而言,不但要借助一定技术作为辅助与支持,还要重视相关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寻到故障症结所在,以快速解决故障问题。从现阶段情况来说,相关人员对待工作并未能饱有十足的热情,甚至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使得自身工作效率及质量一度出现滞缓状态。同时,也难以提高对故障问题的重视,不能在工作规范的要求之下,及时奔赴到故障问题现场环境之中,最终贻误了最好的抢修时间。
1.4 配套自动化系统利用率低
在进行配网调度工作当中,着重关注主要分段以及联络开关的实际状态,但是当前大量基础配网数据尚未建立一个能够明确定位的相关应用平台,对配网的生产管理以及故障抢修等工作难以有效保障。在配网运维抢修自动化系统难以有效提供配网运行的实时动态信息的时候,综合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进而影响配网运维抢修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2 缩短配网故障抢修时间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
在配网运维抢修管理当中完善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各项生产业务主要指标实现明确划分,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制度以及专人专管制度。确定具体指标负责人负责配网线路运行当中电压合格率以及线路跳闸率等指标管理工作,并对相应负责人实际工作情况加以动态监管,通过绩效考核对相应负责人进行有效督促与管理,全面提升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设备主人负责制,对配网线路相关设备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促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并提升运行效率。同时,要对抢修工作、运维工作等进行月度考核,促使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2.2 优化抢修基本工作
要实现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要全面优化抢修基本工作,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效率。针对配网线路当中各方面重要线路、一般线路、一级用户以及二级用户相应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要统一做好评估工作,进而实现优化管理。针对重要以及特别重要的相关设备,要合理进行一杆一卡制度的建立,结合设备责任人相关制度加以管理,对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实现动态监控,并详尽记录,有效落实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2.3 快速响应、正确处置
由供电服务抢修指挥中心统一协同,调度和95598在收到故障信息后,由指挥中心进行初步判断后传递给抢修班组。抢修班组通过PDA或平板电脑接收抢修工单,前往故障点查找和处理故障。故障处理过程中,到达现场时间、故障点、预计抢修时间、实际抢修时间等重要信息都通过PDA或平板电脑实时传递到系统,客服人员可直接在系统中查看相关信息,包括停电信息的相关情况,如影响范围、影响用户、损失负荷以及停电分析等,并及时高效的通知到受影响客户。
2.4 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
配有诸多技术可以为故障定位予以帮助,如载波通讯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不受距离的影响,并能够保证信心传输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受到了广泛运用。再如,光纤通讯技术,其优势在于可抵抗对线路的破坏,保障数据传输的快速性与安全性,所以在故障信息传输中经常出现。
2.5 措施完备、安全抢修
客服人员在接到一张工单后,由工单研判系统根据GIS分布图及客户电话反映情况,快速分析诊断出故障原因及范围,通过GPS定位将故障处理工单派发给离故障点最近抢修班组,监控工单处理进展。配电搶修人员接到客服电话后迅速携带单兵系统来到事故现场对故障设施进行检测,并利用该设备向抢修中心报告。随后,供电服务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实时采集的现场数据对故障类型做出确认,并通过配网抢修平台系统调配事故现场附近空闲的抢修车辆和人员,相关人员再携带工具、物资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施工。整场抢修用时少,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资源,缩短了抢修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借助4G无线网络的远程摄像机,指挥中心可以查看抢修现场的实时画面,不仅能够更加清楚的掌握故障情况,还可以监督现场抢修人员的作业,及时纠正违反安全生产规程的行为。比如:通过录像避免以往人工检查时没有证据存在扯皮情况的发生;抢修中如遇客户争持时,可以对现场情况实时记录,通过视频回放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便协调处理纠纷;通过对讲机可以与现场人员实时沟通交流,及时纠正违章行为;特别是在大型抢修工作中,可以全面全范围进行指挥、监控现场工作,发挥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同时,收集故障点信息,建立故障档案,对多次出现的同类型故障点采取整改措施,不仅对提升配网故障处理质量,对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的手段探究来说,应对其实施改进与改变,还应重视对配网的维护工作,借助积极有效的运维手段,使配网故障定位的效率得以提升。并且,应通过对GIS技术、故障定位技术以及故障负荷监测技术等的有效运用,来促进对配网故障的准确定位。同时还应采用特定技术,来有针对性地解决故障问题,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葛 清,梁芙蓉.配网调度故障快速复电支撑系统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24):87.
[2]任桂田,王 钢,李晓永.“互联网+”模式下电力配网抢修指挥新体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4(11):96~100.
[3]范文健,杨福锋,武树云.变电检修常见的安全问题与提升变电检修能力的有效措施[J].通讯世界,2017(10):204~205.
[4]彭 辉,郑小娟.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提高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J].科技经济市场,2017(8):49~51.
收稿日期: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