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考试中,学生要考出好成绩,除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必须解题规范书写清楚。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初中学习生活还不适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解题很不规范,这样,学生的作业从外在表象来看是书写混乱、字迹不清等等,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感觉非常苦恼,一味的责怪学生,学生很多时候也觉得迷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经过综合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训练不够,造成学生思维混乱,逻辑性不强。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规范,让其在规范的要求中按部就班,思维步骤得到训练,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现就初中生数学解题不规范的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不规范的原因及现象
1、对规范解题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认为最终的答案才是最主要的。调查知道许多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只要最后得到的数字正确就行了至于计算过程、思路等只在自己的大脑中存在。导致很多题目会做但作业中只有答案没有过程让人怀疑答案的来源。考试检测是阅卷教师往往不给分或只给很少的分。
2、粗心大意,解题时逻辑不严密出现“跳步”、“缺步”解答。通过平时作业的批閱看到很多学生的解题虽有过程但逻辑不严密,特别是几何证明题中出现“跳步”、“缺步”、条件不足等情况非常严重。
3、没有良好的习惯。字迹潦草步骤凌乱很不认真。目前笔者所接触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教育只看结果——考试分数对子女学习习惯等很少关心更不用说去培养良好的习惯了。
二、解题规范化的体现方面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交流归纳总结了解题规范化包括了:
(一)思想方法的规范化。
(二)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三)语言书写的规范化等三个层面以及规范化解题的基本步骤:
1.审题规范化
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1)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明确目标要求什么把复杂目标简单化把抽象目标具体化。(2)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分析好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我们要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便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3)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
2.语言叙述规范
语言叙述是理科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理科本身就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符号和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3.解答规范
解答规范是指解题步骤与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步骤的规范书写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解答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三、 有效培训学生解题规范的方法
影响中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不好显著表现为学生的“解题习惯”不好。因此纠正学生不良解题习惯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近一年的专题教学研究,笔者得到了一些适合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的一些有效方法:
(1)正确认识规范化解题的好处。为了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正确认识规范化解题的好处是前提。因此在学生刚进入七年级时就时常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比较使他们认识到规范化解题的好处,规范化解题既能提高思维水平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平时教学中榜样示范。即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自己的示范作用加强重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只要求学生解题时要怎样规范而自己在教学中不重视规范的去示范那也是枉然。因此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示范作用改变教学中板书的随意性。在教学上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方法。
(3)培养良好习惯改掉粗心大意、潦草作答的习惯。学生粗心大意是常见问题之一,也是使得解题不规范的原因。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心的态度,如每次作业完成后给同伴或自己的作业挑毛病来培养他(她)们仔细认真的态度。
(4)加强检查及时督促。教师对于布置的练习要及时检查对于出现的不规范情况及时督促他改正。
(5)既要要求认真做作业又要要求认真改错。认真做作业有很大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刚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但认真做作业了并不代表不出错。要求学生认真改错是对作业的继续又可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例如对于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教师可不要求把每次布置的题目完全做完,但要求他每次错误都要进行认真改正,可能是两次,甚至是三次。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也会去仔细的对待每次作业。
上述是本人对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浅显认识,但我认为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认真的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进步的。
一、不规范的原因及现象
1、对规范解题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认为最终的答案才是最主要的。调查知道许多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只要最后得到的数字正确就行了至于计算过程、思路等只在自己的大脑中存在。导致很多题目会做但作业中只有答案没有过程让人怀疑答案的来源。考试检测是阅卷教师往往不给分或只给很少的分。
2、粗心大意,解题时逻辑不严密出现“跳步”、“缺步”解答。通过平时作业的批閱看到很多学生的解题虽有过程但逻辑不严密,特别是几何证明题中出现“跳步”、“缺步”、条件不足等情况非常严重。
3、没有良好的习惯。字迹潦草步骤凌乱很不认真。目前笔者所接触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教育只看结果——考试分数对子女学习习惯等很少关心更不用说去培养良好的习惯了。
二、解题规范化的体现方面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交流归纳总结了解题规范化包括了:
(一)思想方法的规范化。
(二)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三)语言书写的规范化等三个层面以及规范化解题的基本步骤:
1.审题规范化
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1)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明确目标要求什么把复杂目标简单化把抽象目标具体化。(2)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分析好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我们要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便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3)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
2.语言叙述规范
语言叙述是理科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理科本身就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符号和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3.解答规范
解答规范是指解题步骤与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步骤的规范书写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解答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三、 有效培训学生解题规范的方法
影响中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不好显著表现为学生的“解题习惯”不好。因此纠正学生不良解题习惯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近一年的专题教学研究,笔者得到了一些适合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的一些有效方法:
(1)正确认识规范化解题的好处。为了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正确认识规范化解题的好处是前提。因此在学生刚进入七年级时就时常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比较使他们认识到规范化解题的好处,规范化解题既能提高思维水平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平时教学中榜样示范。即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自己的示范作用加强重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只要求学生解题时要怎样规范而自己在教学中不重视规范的去示范那也是枉然。因此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示范作用改变教学中板书的随意性。在教学上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方法。
(3)培养良好习惯改掉粗心大意、潦草作答的习惯。学生粗心大意是常见问题之一,也是使得解题不规范的原因。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心的态度,如每次作业完成后给同伴或自己的作业挑毛病来培养他(她)们仔细认真的态度。
(4)加强检查及时督促。教师对于布置的练习要及时检查对于出现的不规范情况及时督促他改正。
(5)既要要求认真做作业又要要求认真改错。认真做作业有很大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刚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但认真做作业了并不代表不出错。要求学生认真改错是对作业的继续又可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例如对于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教师可不要求把每次布置的题目完全做完,但要求他每次错误都要进行认真改正,可能是两次,甚至是三次。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也会去仔细的对待每次作业。
上述是本人对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浅显认识,但我认为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认真的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