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理科·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xyvp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宗旨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一个教育者,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不但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成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O,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迅速打开: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O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3,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闽南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地理位置相邻的三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出现了不尽相同的不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成功的语文课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则能很好地让学生“动”起来。为此,我把语文实践活动灵活地引入课堂,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苏霍姆
要实现我国“十三五”页岩气产量发展目标(2020年年产300×10^8 m^3),亟需寻找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四川盆地东部宣汉—巫溪页岩气矿权区块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考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信息交流的过程,适度、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选择最佳切入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上的度    1 在“看似无疑”处提问  化学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只要教师从中深入挖掘,激发疑问,就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刚学习原电池时,我提问:“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
久远年代,有一个叫杜康的庄稼人,在地里干活时把吃剩的饭放在地边的树洞里,洞口封了泥准备下一顿再吃。不料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雨,等雨过天晴他就到地里去看,可他刚走到树洞边就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理论上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    一、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    语文学科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生集体交互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的共同任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