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朵花当街绽放!巴士车、有轨电车……钢铁的车河,它们从远处经过。
一朵花,尽管还有些黯淡,在躲避警察,它正在穿透沥青。”
“我认为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对的东西,心里也知道那不对但就是不愿正视的人。”鲍勃·迪伦提出的疑问难以回答。其实答案并不简单,而且是难以捉摸的。但是我们能放弃这样的努力吗?困境、专制、战争在历史上每个时期都存在,我们要做的是正视问题,找到答案,解决症结。
人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积累过程,正如一辆开往未知终点的列车。因为终点未知,所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才是更为重要的,而困境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在《逍遥游》中,小至蜩与学鸠,大至宋荣子、列子,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斤斤计较着一个可能性?《路加福音》中有言: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那些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增加。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也就可以淡然处之,而“人生的困境”,也往往会变得不足挂齿。
福兮祸兮,谁人知晓?我们有什么好得意的,又有什么好忧虑的?重要的不是在意零星的得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专注于一件事,在熙来攘往的时代里,寻找到一个地方,托付自己的灵魂,并得到存在价值与意义,这才是人生在世最美的愿景。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而全人类的困境在于专制和战争。
“不自由,毋宁死”,人总是不自由,但每个人都在孜孜追求着自由。英國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领导革命军推翻专制王权,书写下《权利法案》这一宏伟篇章;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抵抗封建专制与殖民主义的压迫,发表《独立宣言》,实现民族解放;中国近代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孙中山等人护国运动的声讨。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法治优于人治,民主取代专制。人类历史上的专制政权总是被人民被历史一次次洗礼,然后孕育出自由。
但是当今社会,专制就不存在了吗?不禁忆起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描写的“女子犯人”,只因不堪家暴而弑夫入狱,令人扼腕的是不顺从中缺少了思想,失去了灵魂,终酿苦果。纵观现代社会,有多少软弱女子对暴戾丈夫一味顺从而失去灵魂?又有多少民工讨不到血汗钱,忍声吞气,无能为力?弱势群体要站起来,直面狂风,必须用法律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哭泣”“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这是诗人们直击人们心扉的痛苦责问。“国家用兵,是为了正义。如果国家一旦侵犯了正义,那与我们挥斧相向的暴君的巢窟何异”,数万条生命与国际地位孰轻孰重?不知道人们是否还有正义与良知,是否还有善良与博爱?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是否有反思出一点和平的愿望?只有和平,才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历朝历代变迁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其实和平正义的声音虽然微弱而被很多人忽视以致遗忘,但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寻找在风中飘荡的答案。就像柴静说的:“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让我们尽可能诚实地追寻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唯有不断地看见,才能恢复人类的天真。
它的颜色毫不起眼。
它的花瓣还未张开。
它的名字书中没有记载。
它很丑,但它千真万确是一朵花。
它冲破了沥青生长,冲破了世俗、谎言与仇恨。
希望的花在街上绽放。
答案在风中飘荡!
【评点】
文章颇具深度,作者通过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反思历史,引领读者寻找关于困境、专制、战争的答案,这三点看似毫无关联,其实是思想的渐进与升华。文章拟题新颖,行文层次清楚,观点鲜明,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思考的空间;例证引用丰富而恰当,与文章的说理很好地融为一体;名人名言的引用使语言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文章归根结底剖析的是人心,答案也在人心,那是一颗淡然、冷静、博爱的心。
一朵花,尽管还有些黯淡,在躲避警察,它正在穿透沥青。”
“我认为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对的东西,心里也知道那不对但就是不愿正视的人。”鲍勃·迪伦提出的疑问难以回答。其实答案并不简单,而且是难以捉摸的。但是我们能放弃这样的努力吗?困境、专制、战争在历史上每个时期都存在,我们要做的是正视问题,找到答案,解决症结。
人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积累过程,正如一辆开往未知终点的列车。因为终点未知,所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才是更为重要的,而困境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在《逍遥游》中,小至蜩与学鸠,大至宋荣子、列子,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斤斤计较着一个可能性?《路加福音》中有言: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那些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增加。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也就可以淡然处之,而“人生的困境”,也往往会变得不足挂齿。
福兮祸兮,谁人知晓?我们有什么好得意的,又有什么好忧虑的?重要的不是在意零星的得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专注于一件事,在熙来攘往的时代里,寻找到一个地方,托付自己的灵魂,并得到存在价值与意义,这才是人生在世最美的愿景。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而全人类的困境在于专制和战争。
“不自由,毋宁死”,人总是不自由,但每个人都在孜孜追求着自由。英國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领导革命军推翻专制王权,书写下《权利法案》这一宏伟篇章;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抵抗封建专制与殖民主义的压迫,发表《独立宣言》,实现民族解放;中国近代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孙中山等人护国运动的声讨。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法治优于人治,民主取代专制。人类历史上的专制政权总是被人民被历史一次次洗礼,然后孕育出自由。
但是当今社会,专制就不存在了吗?不禁忆起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描写的“女子犯人”,只因不堪家暴而弑夫入狱,令人扼腕的是不顺从中缺少了思想,失去了灵魂,终酿苦果。纵观现代社会,有多少软弱女子对暴戾丈夫一味顺从而失去灵魂?又有多少民工讨不到血汗钱,忍声吞气,无能为力?弱势群体要站起来,直面狂风,必须用法律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哭泣”“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这是诗人们直击人们心扉的痛苦责问。“国家用兵,是为了正义。如果国家一旦侵犯了正义,那与我们挥斧相向的暴君的巢窟何异”,数万条生命与国际地位孰轻孰重?不知道人们是否还有正义与良知,是否还有善良与博爱?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是否有反思出一点和平的愿望?只有和平,才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历朝历代变迁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其实和平正义的声音虽然微弱而被很多人忽视以致遗忘,但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寻找在风中飘荡的答案。就像柴静说的:“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让我们尽可能诚实地追寻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唯有不断地看见,才能恢复人类的天真。
它的颜色毫不起眼。
它的花瓣还未张开。
它的名字书中没有记载。
它很丑,但它千真万确是一朵花。
它冲破了沥青生长,冲破了世俗、谎言与仇恨。
希望的花在街上绽放。
答案在风中飘荡!
【评点】
文章颇具深度,作者通过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反思历史,引领读者寻找关于困境、专制、战争的答案,这三点看似毫无关联,其实是思想的渐进与升华。文章拟题新颖,行文层次清楚,观点鲜明,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思考的空间;例证引用丰富而恰当,与文章的说理很好地融为一体;名人名言的引用使语言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文章归根结底剖析的是人心,答案也在人心,那是一颗淡然、冷静、博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