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呢?
一、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的知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在同一层面,这就需要学生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如:由兴趣和爱好入手,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如杨红樱写的《淘气包马小跳》,作品通过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好玩的故事,映射了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塑造了马小跳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正是这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不正是学生自己生活的写照吗?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这正像有人说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抓住这一契机,由兴趣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名言》、《古今中外名人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一系列书籍,走进学生生活。学生从不同书籍中获取不同知识,为今后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这样一位同学,原先学习积极性不高,当我发现他对电脑感兴趣的时候,就引领他阅读有关电脑方面的书籍,他还订阅了《少年电脑世界》。这些书籍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能制作网页,并经常和计算机老师在网上交流有关电脑的知识。他的进步不正说明了是书籍帮助他开启电脑知识的窗口吗?正像笛卡儿说的那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三、由侧重认知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原有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仓库,课堂上重要的是讲课和被动的听课,学生重在掌握知识、考出高分。这样势必导致有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多元特点,我向学生引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书籍,使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心灵得以启迪,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她的各门功课在班级都名列前茅,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评选优秀班级干部的时候,同学们却不投她的票。原来,她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关心,自私自利。鉴于此,我让她读了《雷锋的故事》、《爱的教育》等书籍,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她,使她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在上学期期末终于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同时,我还把教学内容和课下学生的读书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课堂上开展成语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下举办一帮一、出黑板报、展示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这些书籍给予他们营养,在他们身上闪光。正是这些无数个闪光点激励着每一个同学积极上进,使他们心中有目标,有前进的动力,全班就有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了全班的整体素质。
二、由统一的、硬性的规定走向开放的、灵活的管理。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既铸就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知识体系,也留下了沉重的思维包袱。因此,我们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教师的引导教育下使学生主动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几天前,学生做了一个练习,题目是《踏花归来马蹄香》,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了主考官选中的那幅画妙在哪里。有的同学说:“重在踏花归来。”有的说:“我看妙在马蹄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僵持不下。这时,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幅画妙在蝴蝶绕马蹄翻飞,这说明了马蹄上有香味。”我说:“你怎么知道?…我联想到《还珠格格》中的香妃和这一单元的主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给我的启示呀!”这时让我感叹的是:书籍引领学生走进了想象的空间,学生也具有了创新的意识。同时,在语文课教学的阅读分析中,对同一问题,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点就不同,但只要合情合理,就应给予肯定。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思维的意识。
总之,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尊严,为教师在自己教书育人的舞台上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为他们获得新的知识储备了力量。
一、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的知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在同一层面,这就需要学生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如:由兴趣和爱好入手,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如杨红樱写的《淘气包马小跳》,作品通过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好玩的故事,映射了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塑造了马小跳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正是这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不正是学生自己生活的写照吗?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这正像有人说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抓住这一契机,由兴趣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名言》、《古今中外名人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一系列书籍,走进学生生活。学生从不同书籍中获取不同知识,为今后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这样一位同学,原先学习积极性不高,当我发现他对电脑感兴趣的时候,就引领他阅读有关电脑方面的书籍,他还订阅了《少年电脑世界》。这些书籍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能制作网页,并经常和计算机老师在网上交流有关电脑的知识。他的进步不正说明了是书籍帮助他开启电脑知识的窗口吗?正像笛卡儿说的那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三、由侧重认知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原有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仓库,课堂上重要的是讲课和被动的听课,学生重在掌握知识、考出高分。这样势必导致有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多元特点,我向学生引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书籍,使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心灵得以启迪,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她的各门功课在班级都名列前茅,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评选优秀班级干部的时候,同学们却不投她的票。原来,她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关心,自私自利。鉴于此,我让她读了《雷锋的故事》、《爱的教育》等书籍,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她,使她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在上学期期末终于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同时,我还把教学内容和课下学生的读书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课堂上开展成语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下举办一帮一、出黑板报、展示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这些书籍给予他们营养,在他们身上闪光。正是这些无数个闪光点激励着每一个同学积极上进,使他们心中有目标,有前进的动力,全班就有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了全班的整体素质。
二、由统一的、硬性的规定走向开放的、灵活的管理。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既铸就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知识体系,也留下了沉重的思维包袱。因此,我们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教师的引导教育下使学生主动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几天前,学生做了一个练习,题目是《踏花归来马蹄香》,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了主考官选中的那幅画妙在哪里。有的同学说:“重在踏花归来。”有的说:“我看妙在马蹄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僵持不下。这时,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幅画妙在蝴蝶绕马蹄翻飞,这说明了马蹄上有香味。”我说:“你怎么知道?…我联想到《还珠格格》中的香妃和这一单元的主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给我的启示呀!”这时让我感叹的是:书籍引领学生走进了想象的空间,学生也具有了创新的意识。同时,在语文课教学的阅读分析中,对同一问题,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点就不同,但只要合情合理,就应给予肯定。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思维的意识。
总之,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尊严,为教师在自己教书育人的舞台上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为他们获得新的知识储备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