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有源,木有根,世间万事万物均有其根源。小学语文教学同样有其根源,其根源在一个“读”字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千古流传、尽人皆知的至理名言,其义明显,其理深刻,它精深而又充分地说明了“读”在语文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地揭示了“读”在学习语文中的必须性和必要性。多年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曾尝试采用过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但都感到不令人理想和满意。近年来,我却坚持采用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常读课文、精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方法,牢牢抓住一个“读”字,狠狠地在“读”上下功夫,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很好:读的能力日见提高,写的能力也日见提高,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地总结自己的亲身实践。归纳起来,“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诗文均是经过专家精心选择的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为小学生所乐于和容易接受的、文字优美、内容丰富、情趣盎然、富有韵味、意境高远、朗朗上口的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精品诗文。引导和督促小学生坚持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就能逐渐感悟其意、感受其美。越读,其味越浓:越读,其韵越谐;越读,其义越显;越读,其兴越高;越读,读欲越盛。
  
  二、“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官配合做功的能力
  
  读书活动是一个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配合做功的活动。读书时,眼要不停地看,脑要不停地判断,口要不停地念出声音,耳要不停地接受声音信息。口中发出的声音信息正确与否,耳在接收到声音信息后要立即迅速地进行判断,马上做出调整,使之顺耳。口耳相互配合,多种感官配合做功,次数多了,时间长了,配合做功的能力就在锻炼中提高了。
  
  三、“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言文字的美是靠丰富的语感来传达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口的功能,将文章的全部文字和符号信息转化成具体的有形有义的声音符号信息并源源不断地传输给耳,耳又迅速地将接收到的声音信息转达给大脑,大脑立即产生兴奋,及时处理和判断,形成语感,将这些具体的文字符号信息转化成抽象的语感。多读、常读是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的唯一途径。
  
  四、“读”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读书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激烈的脑力活动。读书时,眼捕捉到具体的文字符号信息后,立即紧张地展开思维,将抽象的声音符号信息提升为有形有象、有血有肉的具体形象信息。多读、常读,大脑就会经常得到锻炼,思维就会活跃敏捷、丰富深刻,使大脑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严密性、创造性、形象性等同时得到锻炼培养,使其能力不断提高。
  
  五、“读”可以使学生增多积累、储蓄
  
  多读、常读、熟读、诵读,就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经久不忘、储存日增。学习语文,主要靠信息积累。积累丰足,将来所需之时就可信手选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六、“读”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说话,即语言表达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自己的创造创新。学生模仿别人说话技巧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学习语文的内容主要是读、说、写。这三者中,读是首要的。学生通过读他人的文章,从中感悟到他人的说话技巧,体会到他人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心目中树立起模仿学习的榜样,生发说话表达的欲望,大胆学说话,由想说话到敢说话,再到有话说,最后到“会说话”。
  
  七、“读”可以激发学生动笔写话的激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学生读得多了、积累多了,就会会说话、有话说了,就会想说话,就会生发想动笔写话来表达自己意思和感情的欲望。小学生在动笔写话的过程中又必然会遇上不会表达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必然会调动自己读书的积存,从中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帮助和借鉴,解决遇到的困难,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欲望。时间长了,如此动笔锻炼多了,其作文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读”、抓紧“读”、狠抓“读”、常抓“读”、落实“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其他文献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要从小开始。为此,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主题,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创新的核心、创新能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离开了创造性思维,创新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能力也就没有了发展的阶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学生写的作文,在作文中孩子说出了他作为一名学困生的心声,文章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深深地感到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作为教师,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入给了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而对那些“学困生”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甚至是忽略。我们的这些所做所为在无形中已经伤害到了孩子脆弱的心灵,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反省,重新认识。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孩子得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诸多的学习习惯中朗读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这不仅因为诵读教育是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法宝,而且在教育实践中证明,良好的朗读习惯,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良好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记忆力、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低
期刊
科普文章《森林中的魔术师——变色龙》(乔轶伦,《森林与人类》,2009年02期)、《变色龙,因相互吸引而变色》《科学大众(小学版)》,2009年09期)、Ⅸ变色龙:奇异的蜥蜴》(张劲项,《少年科学》,2009年05期)、《变色龙神秘之死,揭开“守宫砂”之谜》(雨吟,《西江月》2009年04期)、  带伪装高手变色龙》(《课外阅读》2009年04期)、《伪装大师——变色龙》(善变,《中华少年》200
期刊
汉语是一种意合性语言,汉语词语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而是更多地受语义因素的制约,只要语义上的配合合乎事理,就可以连在一块。  汉语的这一特点,使得人们在使用它时只要是凭借语感,抓住语言中负载重要信息的关键词语,省略掉一些次要词语,仍可把意思表示清楚。而听话人只要根据经验,抓住几个“意义支点”,便能意会出全部词语意义的总和。  汉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汉语读写能力是随着语感的逐渐形成而不断提高的。
期刊
凡从事商业贸易或商业合作的人士,对商务谈判应该都不陌生。因为商业贸易和商业合作大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谈判来实现的。成功的商务谈判都是谈判双方出色运用语言艺术的结果。具体地说,商务谈判除了在语言上要注意文明用语、口齿清楚、语句通顺和流畅大方等一般要求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谈判之初,谈判双方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言谈举止要尽可能营造出友好、轻松的谈判气氛。做自我介绍时要自然大方,被介绍到的人应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对视障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视障学生的学习、生活要面对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难与挫折,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如果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苦恼无处倾诉,则极易形成不良情绪状态,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为了使学生摆脱心理阴影、重建自信,盲校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担当视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
期刊
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设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那么,如
期刊
【摘要】比较阅读《木兰辞》,选用《陌上桑》为比较阅读文本的理由至少有五个方面:一、两者的体倒相同:二,两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都具有典型意义;三、两者的结局都带有既幽默又诙谐的喜剧意味;四、两者的语言都非常凝炼;五,两者都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关键词】木兰辞 陌上桑 比较阅读理由    在教学古代诗歌《木兰辞》时,我之所以选用《陌上桑》为比较阅读文本,主要理由如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