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大致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自发萌动、上世纪90年代的起步探索和新世纪的培育发展三个阶段。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看,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2/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产业政策大开闸
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文化部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表示将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该文件的出台,主要是兑现我们的人世承诺,允许外资进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综合指导处处长张希光表示,“同时也允许国内的民营资本进入,内外资将享受同等的待遇。”
据《2003—200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预测,从需求角度来看,到2020年当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0%时,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将占23%,可能的文化需求总量为42400亿元;从供给角度计算,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大约42%左右,第三产业大约会出现41000亿元的缺口。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已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我国2000年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仅为2.71%。这种状况也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文化体制,加快文化的发展。
市场效应远未发挥
我们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缺少高素质的艺术经纪人队伍。
以体育产业为例,目前在国内发展初具规模,成效初显;但总体而言产业规模不是很大,发展很不平衡,投资主体还比较单一,体育资源配置上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同样,文化艺术产业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有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家队伍,有着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也有许多令世人瞩目的艺术奇珍。但是多年来,由于我们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缺少高素质的艺术经纪人队伍,因此,中国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实现艺术价值和商品价格的统一。”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在“第五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指出了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和机制多年来的明显滞后,商业和市场长期低水平运作,再加上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等,都将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的脆弱。
我国的艺术市场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其次要有良好的信誉,第三要有善于营销的经营主体和人才。
瓶颈已破 大胆出手
文化产业领域的非公经济开始突破瓶颈,走向前台。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的出台使这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在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在已逐步放宽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搞好服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作价参股,或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转制改企国有文化单位的资产重组,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产权结构调整……中央和地方建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兴办的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项目,要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同一程序、同一标准,给予积极支持。
于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将出现一个新的发展特点,文化产业领域的非公经济开始突破瓶颈,走向前台:
——从边缘走向中心
我国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文化服务的提供,长期以来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政府作为文化生产与服务的主体,或完全脱离市场,按行政体制运作;或半脱离市场,按事业体制管理,导致文化市场存在一些“畸态”现象。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在强调充分认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它已从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总的看来,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产业的建设,由依傍、赞助而逐渐走向参与、协作、合作,直至独立操作。
——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企业已成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非越发展的突破口。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在活跃、丰富文化市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国有文化单位转化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国有文化集团面向市场的活力,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武汉市和平科技集团投资建起综合性文化娱乐企业——和平大舞台,湖北省电影公司引进香港资金兴建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和亚贸电影城,这些项目已经显示或正在显示其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生命力。
广东飞仕影音公司总经理邓志君说,国有文化部门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人才闲置、流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垄断了含金量最高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是优秀人才闲在那儿,一年演不了几出戏。与国有院团举步维艰相比,一些民营文化公司却在市场中日益显出活力。他们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并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了国有院团的优秀文化资源。
——激活多方资源
专家指出,非公有制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正在给国有文化部门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和改革动力,客观上起着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间接地盘活了国有院团的文化资源。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近年来在影视音像、出版发行、演出、旅游等行业异军突起。推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文化产品,既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他们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多,并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有利于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影视界从《英雄》到《铁齿铜牙纪晓岚》、《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部部广获好评的影视作品,皆是民营影视公司的佳作,占据了全国各地影院的主要票房、电视台的主要时间段,成为百姓的首选节目。音像产业民营资本抢占“半壁江山”,如以1780万元买断《英雄》音像版权的广东伟佳音像制品有限公司,及广东飞仕影音有限公司和TCL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大大地出了风头,为自己赚足了人气。
文化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的优质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随着多元文化资本的不断注入,可以预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更大飞跃。
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看,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2/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产业政策大开闸
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文化部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表示将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该文件的出台,主要是兑现我们的人世承诺,允许外资进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综合指导处处长张希光表示,“同时也允许国内的民营资本进入,内外资将享受同等的待遇。”
据《2003—200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分析预测,从需求角度来看,到2020年当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0%时,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将占23%,可能的文化需求总量为42400亿元;从供给角度计算,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大约42%左右,第三产业大约会出现41000亿元的缺口。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已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我国2000年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仅为2.71%。这种状况也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文化体制,加快文化的发展。
市场效应远未发挥
我们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缺少高素质的艺术经纪人队伍。
以体育产业为例,目前在国内发展初具规模,成效初显;但总体而言产业规模不是很大,发展很不平衡,投资主体还比较单一,体育资源配置上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同样,文化艺术产业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有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家队伍,有着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也有许多令世人瞩目的艺术奇珍。但是多年来,由于我们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缺少高素质的艺术经纪人队伍,因此,中国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实现艺术价值和商品价格的统一。”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在“第五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指出了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和机制多年来的明显滞后,商业和市场长期低水平运作,再加上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等,都将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的脆弱。
我国的艺术市场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其次要有良好的信誉,第三要有善于营销的经营主体和人才。
瓶颈已破 大胆出手
文化产业领域的非公经济开始突破瓶颈,走向前台。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的出台使这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在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在已逐步放宽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搞好服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作价参股,或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转制改企国有文化单位的资产重组,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产权结构调整……中央和地方建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兴办的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项目,要与国有、集体文化企业同一程序、同一标准,给予积极支持。
于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将出现一个新的发展特点,文化产业领域的非公经济开始突破瓶颈,走向前台:
——从边缘走向中心
我国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文化服务的提供,长期以来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政府作为文化生产与服务的主体,或完全脱离市场,按行政体制运作;或半脱离市场,按事业体制管理,导致文化市场存在一些“畸态”现象。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在强调充分认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它已从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总的看来,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产业的建设,由依傍、赞助而逐渐走向参与、协作、合作,直至独立操作。
——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企业已成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非越发展的突破口。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在活跃、丰富文化市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国有文化单位转化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国有文化集团面向市场的活力,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武汉市和平科技集团投资建起综合性文化娱乐企业——和平大舞台,湖北省电影公司引进香港资金兴建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和亚贸电影城,这些项目已经显示或正在显示其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生命力。
广东飞仕影音公司总经理邓志君说,国有文化部门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人才闲置、流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垄断了含金量最高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是优秀人才闲在那儿,一年演不了几出戏。与国有院团举步维艰相比,一些民营文化公司却在市场中日益显出活力。他们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并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了国有院团的优秀文化资源。
——激活多方资源
专家指出,非公有制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正在给国有文化部门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和改革动力,客观上起着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间接地盘活了国有院团的文化资源。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近年来在影视音像、出版发行、演出、旅游等行业异军突起。推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文化产品,既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他们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多,并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有利于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影视界从《英雄》到《铁齿铜牙纪晓岚》、《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部部广获好评的影视作品,皆是民营影视公司的佳作,占据了全国各地影院的主要票房、电视台的主要时间段,成为百姓的首选节目。音像产业民营资本抢占“半壁江山”,如以1780万元买断《英雄》音像版权的广东伟佳音像制品有限公司,及广东飞仕影音有限公司和TCL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大大地出了风头,为自己赚足了人气。
文化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的优质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随着多元文化资本的不断注入,可以预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更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