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课外名著阅读。目前,中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情况堪忧,教师应从提高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效率两大方面花大力气,推动和促进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名著阅读 阅读速度 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鉴于此,指导学生多读点名著,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该怎样指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品质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学生快速有效阅读名著的策略和方法。
一、提高阅读效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对名著阅讀产生兴趣,读得“欣然忘食”,教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具体该怎样激发呢?
首先,可用课本做引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课文内容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这篇文章通过记叙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表现了鲁达豪放仗义的性格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不同,人物描写传神。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自己在课外找书看。
其次,也可以利用图书和音像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资料宝库。我们可以给学生借阅名著解读、名著简缩本,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阅读名著。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有兴趣去读原著。
同样,现在改编自名著的电影、电视剧、话剧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这些音像资料,了解名著内容,提高他们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2.确定阅读篇目。教师在学期末就要公布即将到来的一个学期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栏目选定的名著,并附上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并备好书籍,以便新学期阅读。同时,在假期到来之际,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一些书籍,内容不限,可古可今,可中可外,但要求从中选出一本书,在开学时向全班学生推荐,重点是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由全班学生投票,从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的书目中选出本学期“最该读的四本书”在班上公布。学生可从中选出一本最想读的书,并备好书籍,供开学后精读。这样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课外读物与教师“钦定”的课外读物相结合,既保证了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与读物的时代性。
二、指导阅读方法
1.整体感知阅读。初中阶段必读的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教师在要求学生读一部名著之前,先要指导他们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具体可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①作者的生平介绍;②作者其他主要作品的简介;③介绍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④必读书所涉及的时代背景;⑤必读的这部书全书的介绍;⑥阅读建议。
2.评析阅读。在大体了解和初步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立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作品进行评析。如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可设计如下题目:①祥子是如何一步步堕落的;②如何理解老舍的“我的眼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祥子”;③分析环境描写的几个作用。评析阅读使学生对作品由局部赏析变为整体赏析,在阅读中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等能力。
因此,在学生阅读名著的“旅游”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利,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又使名著阅读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在学习了《出师表》《隆中对》后,一个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
我认为诸葛亮既智又愚。智表现在:神机妙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夜观天象知三日后有东南风;善打心理战,深知司马懿疑心甚重,巧设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知人善任,孤胆英雄赵云为人机警,多次为刘备保驾护航。“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后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而这恰恰体现了诸葛亮之愚。正是因为他事无巨细,亲自操劳,以致英年早逝;独揽大权,使得上至皇帝刘禅,下至群臣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刘禅则成了历史上昏君的代名词。如诸葛亮能取代刘禅,让文臣武将各司其职,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重写。孔明,汝之不惠,甚矣!
三、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仅仅停留在熟悉的故事情节等浅层次上的阅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阅读中我们可采用下列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巩固提高。
1.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积累宝贵的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特别启发学生对学习心得进
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体会写出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原书的理解,深化认识,又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①写摘要(包括摘录名人警句、精彩片段);②作批注(如果是自己的书);③列提纲;④制卡片;⑤画图表;⑥写心得等。 以批注法为例,随着名著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意识到没有思索的阅读只不过是“水过地皮湿的阅读”,能够产生阅读共鸣的最好的方法是“作批注”这种过程化的“议”。为此,我们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五入五批”法:批文入情:把自己读进去,把情感批出来;批文入理:把自己读进去,把启迪批出来;批文入法:把自己读进去,把写法批出来;批文入疑:把自己读进去,把疑问批出來。无论哪个层面的批注法,都强调“把自己读进去”,以充分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教育理念,“思考”在“五入五批”的过程中开花结果。
2.跟着名著学写作并再创作。名著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典范。读完《爱的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爱”为话题仿写一篇记叙文,体会“爱”的伟大;读完《伊索寓言》,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写一事一议的读后感,感悟现实生活的真谛;读完《童年》,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回忆性散文,重温儿时点滴的快乐;读完《傅雷家书》,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学写书信,感恩他人和社会;读完《水浒》,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写人物评论,感受英雄的壮举……
同时,名著再创作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好办法,如学了《范进中举》后,可以要求学生改写《假如范进没有中举》;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要求学生改写《于勒认出了我们》等等。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后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
我们可以不定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交流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读书心得交流会、办读书小报、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等。
以“名著汇演”为例,教师根据 “六标准”的做法,要求学生按照“六环节”去操作。这六个环节是:分,分工合作;选,精彩片段;编,编写剧本;排,排练剧本;演,演员展示;评,现场点评。这样学生根据“六标准六环节”有的放矢、合理分工,有的创作剧本,有的准备道具,有的当导演,有的当主角,有的当配角……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快乐,人人都成功。
通过这些读书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展示了学生的读书才华,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查他们阅读的效果。
总而言之,只有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两方面着手,才能使中学生快速有效地阅读名著。
【关键词】名著阅读 阅读速度 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鉴于此,指导学生多读点名著,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该怎样指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品质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学生快速有效阅读名著的策略和方法。
一、提高阅读效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对名著阅讀产生兴趣,读得“欣然忘食”,教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具体该怎样激发呢?
首先,可用课本做引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课文内容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这篇文章通过记叙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表现了鲁达豪放仗义的性格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不同,人物描写传神。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自己在课外找书看。
其次,也可以利用图书和音像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资料宝库。我们可以给学生借阅名著解读、名著简缩本,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阅读名著。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有兴趣去读原著。
同样,现在改编自名著的电影、电视剧、话剧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这些音像资料,了解名著内容,提高他们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2.确定阅读篇目。教师在学期末就要公布即将到来的一个学期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栏目选定的名著,并附上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并备好书籍,以便新学期阅读。同时,在假期到来之际,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一些书籍,内容不限,可古可今,可中可外,但要求从中选出一本书,在开学时向全班学生推荐,重点是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由全班学生投票,从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的书目中选出本学期“最该读的四本书”在班上公布。学生可从中选出一本最想读的书,并备好书籍,供开学后精读。这样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课外读物与教师“钦定”的课外读物相结合,既保证了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与读物的时代性。
二、指导阅读方法
1.整体感知阅读。初中阶段必读的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教师在要求学生读一部名著之前,先要指导他们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具体可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①作者的生平介绍;②作者其他主要作品的简介;③介绍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④必读书所涉及的时代背景;⑤必读的这部书全书的介绍;⑥阅读建议。
2.评析阅读。在大体了解和初步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立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作品进行评析。如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可设计如下题目:①祥子是如何一步步堕落的;②如何理解老舍的“我的眼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祥子”;③分析环境描写的几个作用。评析阅读使学生对作品由局部赏析变为整体赏析,在阅读中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等能力。
因此,在学生阅读名著的“旅游”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利,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又使名著阅读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在学习了《出师表》《隆中对》后,一个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
我认为诸葛亮既智又愚。智表现在:神机妙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夜观天象知三日后有东南风;善打心理战,深知司马懿疑心甚重,巧设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知人善任,孤胆英雄赵云为人机警,多次为刘备保驾护航。“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后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而这恰恰体现了诸葛亮之愚。正是因为他事无巨细,亲自操劳,以致英年早逝;独揽大权,使得上至皇帝刘禅,下至群臣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刘禅则成了历史上昏君的代名词。如诸葛亮能取代刘禅,让文臣武将各司其职,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重写。孔明,汝之不惠,甚矣!
三、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仅仅停留在熟悉的故事情节等浅层次上的阅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阅读中我们可采用下列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巩固提高。
1.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积累宝贵的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特别启发学生对学习心得进
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体会写出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原书的理解,深化认识,又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①写摘要(包括摘录名人警句、精彩片段);②作批注(如果是自己的书);③列提纲;④制卡片;⑤画图表;⑥写心得等。 以批注法为例,随着名著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意识到没有思索的阅读只不过是“水过地皮湿的阅读”,能够产生阅读共鸣的最好的方法是“作批注”这种过程化的“议”。为此,我们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五入五批”法:批文入情:把自己读进去,把情感批出来;批文入理:把自己读进去,把启迪批出来;批文入法:把自己读进去,把写法批出来;批文入疑:把自己读进去,把疑问批出來。无论哪个层面的批注法,都强调“把自己读进去”,以充分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教育理念,“思考”在“五入五批”的过程中开花结果。
2.跟着名著学写作并再创作。名著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典范。读完《爱的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爱”为话题仿写一篇记叙文,体会“爱”的伟大;读完《伊索寓言》,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写一事一议的读后感,感悟现实生活的真谛;读完《童年》,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回忆性散文,重温儿时点滴的快乐;读完《傅雷家书》,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学写书信,感恩他人和社会;读完《水浒》,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写人物评论,感受英雄的壮举……
同时,名著再创作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好办法,如学了《范进中举》后,可以要求学生改写《假如范进没有中举》;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要求学生改写《于勒认出了我们》等等。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后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
我们可以不定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交流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读书心得交流会、办读书小报、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等。
以“名著汇演”为例,教师根据 “六标准”的做法,要求学生按照“六环节”去操作。这六个环节是:分,分工合作;选,精彩片段;编,编写剧本;排,排练剧本;演,演员展示;评,现场点评。这样学生根据“六标准六环节”有的放矢、合理分工,有的创作剧本,有的准备道具,有的当导演,有的当主角,有的当配角……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快乐,人人都成功。
通过这些读书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展示了学生的读书才华,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查他们阅读的效果。
总而言之,只有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两方面着手,才能使中学生快速有效地阅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