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颇多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应用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真正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
所谓案例教学,指的就是将案例与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學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入案例,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则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健康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一)善用生活案例,激活学生思维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很多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都源于生活,所以,运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案例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生活案例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探究发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精选正面案例,引导正向发展
初中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且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很多事情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此,要求教师担任起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案例的选择,避免选择负面案例,而应精妙选择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正面案例,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讲《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精选了《曾参杀猪取信》的故事,让学生分析“曾参为做到对孩子说话算数、言而有信,把猪杀了的做法值得吗?”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能让学生吸收其中的正能量,还能让学生懂得“诚信是金”的道理,自觉做一个诚信的人。如果给学生讲一些负面的案例,虽然有较强的威慑作用,但由于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合理选择正面案例来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撷取网络案例,拓展学习视野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案例的主要目的,就是来解释一些难以直接理解的事情或道理,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而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撷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解释道德知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之所以用“撷取”,主要是因为网络上案例太多,我们不能随意滥用,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网络案例资源为课堂服务,告诉学生道理与知识,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网络上损害祖国统一的事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维护祖国统一,提高学生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方式,选取合理的案例为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将案例教学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利用案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芳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8,5(11):348-349.
[2] 金荣君.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62-63.
[3] 白红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28-29.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
所谓案例教学,指的就是将案例与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學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入案例,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则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健康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一)善用生活案例,激活学生思维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很多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都源于生活,所以,运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案例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生活案例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探究发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精选正面案例,引导正向发展
初中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且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很多事情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此,要求教师担任起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案例的选择,避免选择负面案例,而应精妙选择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正面案例,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讲《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精选了《曾参杀猪取信》的故事,让学生分析“曾参为做到对孩子说话算数、言而有信,把猪杀了的做法值得吗?”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能让学生吸收其中的正能量,还能让学生懂得“诚信是金”的道理,自觉做一个诚信的人。如果给学生讲一些负面的案例,虽然有较强的威慑作用,但由于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合理选择正面案例来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撷取网络案例,拓展学习视野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案例的主要目的,就是来解释一些难以直接理解的事情或道理,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而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撷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解释道德知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之所以用“撷取”,主要是因为网络上案例太多,我们不能随意滥用,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网络案例资源为课堂服务,告诉学生道理与知识,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网络上损害祖国统一的事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维护祖国统一,提高学生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方式,选取合理的案例为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将案例教学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利用案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芳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8,5(11):348-349.
[2] 金荣君.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62-63.
[3] 白红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