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丝小枣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枣品种之一,无核小枣更是金丝小枣中的珍品,因其皮薄、肉厚、含糖量高、食用方便,无需吐核,品质优良而倍受消费者青睐。但长期以来,无核小枣仅为零星分布,没有形成规模产量;而且品种种性分离较大,产量低而不稳,极大的限制了无核枣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金丝小枣无性系的选育工作,依照金丝小枣优良品种的选育程序,经过6年的选育,选出了无核金丝小枣优良无性系品种无核1号和无核3号,并得到了推广应用,现将推广应用经验叙述如下:
1、课题申报
本项目是河北省林业局下达的,项目起止年限2003-2005年,旨在大量发展无核小枣在我市的栽培面积,使其形成产业,增加枣农的经济效益。推广成果来源于“无核小枣选优与繁育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选出的两个无核小枣优良品种“沧无1号、沧无3号”。两品种于2001年通过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认定意见编号:沧无1号:HEBR2001-2201:沧无3号:HEBR2001-2202。并在2002年3月被中国经济林学会评为“中国名优果品”。
2、课题试点
从2003-2005年通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及有关县市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我们以已按计划要求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圆满完成该项推广任务,并于2005年12月通过省级以上专家验收。
首先我们在献县淮镇乡北洋村,2003年通过高接换头和栽植幼树建立了无核小枣示范围100公顷,在青县的曹寺乡张光王村2003年通过高接换头建示范园20公顷,在南皮大树金村2003年通过高接换头建立了面积为15公顷的示范园,盐山县示范点35公顷,合计示范点面积170公顷,超额完成合同155%。2004年示范点产量平均667m2产鲜枣385kg,产值1540元/667m2,170公顷示范园效益达392.7万元。2005年示范点产量平均667m2产鲜枣770kg,产值3080元/667m2,效益达785.4万元。
3、推广措施
3.1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一个。领导小组由沧州市林业局有关领导组成,有关县市林业局局长任成员,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推广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技术小组由沧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主持人及本所业务骨干组成,主要负责制订推广实施方案,提出技术措施,搞好技术培训,并承担课题的各项技术研究及调查统计工作。
3.2 加强宣传、搞好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并适时召开现场会、组织群众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方法。充分宣传无核枣的经济价值及推广前景,并举办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培训一大批农民技术员。累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万份,组织技术培训20余次。技术人员下乡指导1000余人次。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推广网站,适时提供技术服务及市场信息。使种植和高接的无核小枣尽快进入了结果期,并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3.3 以点带面、层层推进
分别在献县、青县、南皮、盐山、泊头等地建立面积为34公顷的示范基地,加强管理,尽快结果。为保证示范园的建设质量,真正做到以点带面,我所专门抽调技术骨干,从整地、苗木定植、高接、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行专门负责,并制定详细技术措施,对当地枣农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及时组织群众参观学习。以此来推动推广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无核小枣迅速推广到了实际生产中。
4、推广面积及效益
4.1 推广面积
在献县淮镇乡北洋村,推广区面积为2000公顷,在青县的曹寺乡张光王村推广区面积1600公顷,在南皮大树金村推广区面积为680公顷,盐山县推广区350公顷,泊头市推广区670公顷;沧县200公顷。合计推广面积5500公顷,超额完成合同37.5%。
4.2 经济效益
在2004年推广的5500公顷中,已有4820公顷,进入结果期,其中高接1333公顷,产量平均667m2产鲜枣385kg,效益达3079万元,新植园3487公顷,每667m2产鲜枣207.5kg,效益达4341万元,2004年产生经济效益7812.7万元。
在2005年又高接1333公顷,产量平均每667m2产鲜枣770kg,效益达6159万元;新植园3487公顷,每667m2产鲜枣415kg,效益达8683万元,2005年产生经济效益15627.4万元。项目完成以后,到盛果期每年667m2年鲜枣产量可达750kg以上,每公斤鲜枣按4元计算,产值可达3000元,总效益可达2.4亿元。2004年至2005年新增效益合计为23440.1万元。
4.3 生态效益
5500公顷树林的建设成功,对我市水源的涵养、水土的保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净化大气、供应氧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4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有效的调整我市的枣树种植结构,提高了我市红枣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培养了大批枣树管理火才,大大提高了我市的枣树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5 今后需要完成的任务
5.1 加大科技管理及资金投入力度
5.1.1 强化技术保障
贯彻科技兴林的战略,提升枣园管理的科技及含量。今年我们在各示范园及推广区采取科技人员包片负责制,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从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由经验丰富的枣树专家组成专家组,定期深入到各区检查指导,逐步完善,形成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的配套技术措施,确保枣园的栽培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5.1.2 强化无公害管理
引导农民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用、用量方面把好关,确保各生产环节无疏漏,生产的枣果达到无公害果品标准,适时完成无公害基地认证。
5.1.3 强化培训
随着幼树进入结果期,管护任务增多,技术要求日益增强,结合枣树各生长发育期,开展多期培训班,并印发技术资料,培养一批技术精湛的枣农,再由他们带动周边群众,以提高广大枣农的整体科技观念及科技水平。
5.1.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示范园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决定抽出一部分经费,对薄弱枣园从灌溉设备、喷洒机械等方面给于一定扶持。
5.2 加太推广力度
5.2.1 加强推广资金支持
本着我扶持你受益的原则,将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重点扶持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品种相对老化急需更新换代的区域。采取免费提供接穗,每株新植幼树补贴0.5-1元的方法,提供全套技术服务,这种方式易于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5.2.2 加强宣传
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组织枣农参观学习,现身说法,并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培训等渠道,继续搞好宣传引导,扩大影响面,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5.2.3 签订技术帮扶责任状
对枣农在生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实困难,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1、课题申报
本项目是河北省林业局下达的,项目起止年限2003-2005年,旨在大量发展无核小枣在我市的栽培面积,使其形成产业,增加枣农的经济效益。推广成果来源于“无核小枣选优与繁育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选出的两个无核小枣优良品种“沧无1号、沧无3号”。两品种于2001年通过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认定意见编号:沧无1号:HEBR2001-2201:沧无3号:HEBR2001-2202。并在2002年3月被中国经济林学会评为“中国名优果品”。
2、课题试点
从2003-2005年通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及有关县市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我们以已按计划要求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圆满完成该项推广任务,并于2005年12月通过省级以上专家验收。
首先我们在献县淮镇乡北洋村,2003年通过高接换头和栽植幼树建立了无核小枣示范围100公顷,在青县的曹寺乡张光王村2003年通过高接换头建示范园20公顷,在南皮大树金村2003年通过高接换头建立了面积为15公顷的示范园,盐山县示范点35公顷,合计示范点面积170公顷,超额完成合同155%。2004年示范点产量平均667m2产鲜枣385kg,产值1540元/667m2,170公顷示范园效益达392.7万元。2005年示范点产量平均667m2产鲜枣770kg,产值3080元/667m2,效益达785.4万元。
3、推广措施
3.1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一个。领导小组由沧州市林业局有关领导组成,有关县市林业局局长任成员,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推广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技术小组由沧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主持人及本所业务骨干组成,主要负责制订推广实施方案,提出技术措施,搞好技术培训,并承担课题的各项技术研究及调查统计工作。
3.2 加强宣传、搞好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并适时召开现场会、组织群众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方法。充分宣传无核枣的经济价值及推广前景,并举办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培训一大批农民技术员。累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万份,组织技术培训20余次。技术人员下乡指导1000余人次。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推广网站,适时提供技术服务及市场信息。使种植和高接的无核小枣尽快进入了结果期,并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3.3 以点带面、层层推进
分别在献县、青县、南皮、盐山、泊头等地建立面积为34公顷的示范基地,加强管理,尽快结果。为保证示范园的建设质量,真正做到以点带面,我所专门抽调技术骨干,从整地、苗木定植、高接、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行专门负责,并制定详细技术措施,对当地枣农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及时组织群众参观学习。以此来推动推广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无核小枣迅速推广到了实际生产中。
4、推广面积及效益
4.1 推广面积
在献县淮镇乡北洋村,推广区面积为2000公顷,在青县的曹寺乡张光王村推广区面积1600公顷,在南皮大树金村推广区面积为680公顷,盐山县推广区350公顷,泊头市推广区670公顷;沧县200公顷。合计推广面积5500公顷,超额完成合同37.5%。
4.2 经济效益
在2004年推广的5500公顷中,已有4820公顷,进入结果期,其中高接1333公顷,产量平均667m2产鲜枣385kg,效益达3079万元,新植园3487公顷,每667m2产鲜枣207.5kg,效益达4341万元,2004年产生经济效益7812.7万元。
在2005年又高接1333公顷,产量平均每667m2产鲜枣770kg,效益达6159万元;新植园3487公顷,每667m2产鲜枣415kg,效益达8683万元,2005年产生经济效益15627.4万元。项目完成以后,到盛果期每年667m2年鲜枣产量可达750kg以上,每公斤鲜枣按4元计算,产值可达3000元,总效益可达2.4亿元。2004年至2005年新增效益合计为23440.1万元。
4.3 生态效益
5500公顷树林的建设成功,对我市水源的涵养、水土的保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净化大气、供应氧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4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有效的调整我市的枣树种植结构,提高了我市红枣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培养了大批枣树管理火才,大大提高了我市的枣树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5 今后需要完成的任务
5.1 加大科技管理及资金投入力度
5.1.1 强化技术保障
贯彻科技兴林的战略,提升枣园管理的科技及含量。今年我们在各示范园及推广区采取科技人员包片负责制,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从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由经验丰富的枣树专家组成专家组,定期深入到各区检查指导,逐步完善,形成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的配套技术措施,确保枣园的栽培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5.1.2 强化无公害管理
引导农民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用、用量方面把好关,确保各生产环节无疏漏,生产的枣果达到无公害果品标准,适时完成无公害基地认证。
5.1.3 强化培训
随着幼树进入结果期,管护任务增多,技术要求日益增强,结合枣树各生长发育期,开展多期培训班,并印发技术资料,培养一批技术精湛的枣农,再由他们带动周边群众,以提高广大枣农的整体科技观念及科技水平。
5.1.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示范园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决定抽出一部分经费,对薄弱枣园从灌溉设备、喷洒机械等方面给于一定扶持。
5.2 加太推广力度
5.2.1 加强推广资金支持
本着我扶持你受益的原则,将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重点扶持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品种相对老化急需更新换代的区域。采取免费提供接穗,每株新植幼树补贴0.5-1元的方法,提供全套技术服务,这种方式易于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5.2.2 加强宣传
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组织枣农参观学习,现身说法,并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培训等渠道,继续搞好宣传引导,扩大影响面,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5.2.3 签订技术帮扶责任状
对枣农在生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实困难,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