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三级跳远技术结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技术环节存在不可颠倒性。就三跳而言, 三次起跳技术相互关联并直接决定了最后的总成绩,所以对三级跳远技术的深入研究是充分 、合理发挥人体潜能的条件,也是人们对三级跳远技术的认识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通过对 世界顶尖级运动员三次起跳技术分析,揭示近年高水平运动员起跳技术现状和特点,为我国 运动员改进技术找出差距原因,提高起跳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三级跳远;起跳;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3.4.731/2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1-0115-04
  Analysis on Takeoff Techniques of Triple Jump Athletes in the Track and Field World Championships in Berlin
  YUAN Xiaoyi1,WU Ji2,ZHAO Junhua3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Track a nd Field Administrator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1,He bei China;3.P.E.Dept.,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 na)
  Abstract: The techniques of triple jump are indivisible and irreversible.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ed techniques of the three takeoffs that determine the final result s is not only a precondition of bringing athletes’ potential into full play rea sonably,but also a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iques.Th is study,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p eight athletes in the triple jump final of 2009 Berlin World Champions,unfolds the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plevel athletes’ takeoff technique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narr 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techniques of athlet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mprovin g takeoff performance of domestic athletes.
  Key words: triple jump; takeoff,technical analysis
  
   三级跳远项目最初起源于爱尔兰,是唯一连续三次单足起跳的运动项目。高水平运动员 成绩之间的差异必须解释为技术上的因素,助跑结合三次起跳并最大程度保持水平速度是三 级跳远技术的核心。自1995年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以18.29 m创造世界纪录之后,人类并没有像预期一样频繁突 破18 m,对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跳次进行运动学参 数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项目的认识,也是对以往田径科研工作的延续。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决赛前 8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逻辑归纳法 对数理统计的研究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理论分析,对选取指标进行理论分析,从定性和 定量两方面来确定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
   1.2.2 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法 使用摄像机4台,拍摄频率为每秒100 Hz。摄像机垂直于运动平面,1号摄影机拍摄助跑 的最后两步,2、3、4号摄像机则分别定点拍摄单足跳、跨步和跳跃。数据由QTM软件解析处 理,变量包括位移、速度、角度,选用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采用低通滤波法对解析数据 进行平滑,截断频率8HZ,获取相关数据。从男子决赛选手中选出最好的一跳作更深入的分析。为了获得更多关于助跑的信息,我们在距离起跳板11 m、6 m和1 m处安装了Motion captu re光电系统。运动员的助跑即时速度由安装在跑道后面的激光系统测得。在全速跑、单足跳 、跨步跳及跳跃阶段,系统的操作人员用一个光学控制装置跟踪运动员的背部。用已知的红 外光速度,计算激光探测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原始数据和计算后的速度曲线被无线传输并 自动储存在现场一台笔记本电脑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距离 在三级跳远中,成绩或跳的总距离是技术三个阶段——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的距离之 和。距离通常是从起跳板的前沿量得的。如表2所示,在本届世锦赛8名决赛选手中距离损 失最多是格雷格里奥,为0.26 m,直接影响了他比赛成绩及名次。伊多武、库佩鲁距离损 失也相对较高,分别为0.19 m和0.18 m,在世界大赛中助跑的准确性对于比赛成绩和名次 至关重要。Hay和Miller在1995年提出了三级跳远助跑最后两步的“长——短”模式,在本次比赛中除了李延熙倒1步大于倒2步 外,其它选手均证明了此模式。本次比赛中有6名运动员采用了单足跳式技术类型,两名运动员采用的是平衡式的技术类型 ,同一名运动员在一次比赛过程中也有可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技术,运动员之间 更多比的是专项竞技能力而不是三跳比例,采用任何一种比例的跳法都有可能创造佳绩,三 级跳远三跳中,单足跳和跳跃的距离对总成绩影响更大一些,因此在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转 化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单足跳落地面对的是坚实的地面,对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要求更高, 而跳跃落地时面对的是松软的沙坑,正是这个原因,更多的运动员宁可选择将更多的水平速 度保持到最后,从而突出了第三跳的远度。因而,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理想的三跳比例 模式,不应过分要求运动员追求和模仿某种技术类型,而应致力于将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个 人技术特点紧密结合,寻求和确定个人的最佳三跳比例。
  表1 近3届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平均成绩 m年份20052007 2009平均值(n=8)17.3117.2717.28标准差0.170.310.29最大值17.5717.7417.73最小值17.0916.8516.89表2 本次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距离参数m姓名跳次成绩正式距离 有效距离 损失步长倒2步 倒1步伊多武317.7317.920.192.582.49埃沃拉617.5517.600.052.682.26库佩鲁617.3617.540.182.412.29桑兹517.3217.340.022.922.30吉拉特117.2617.390.132.492.33李延熙417.2317.320.092.302.46斯帕索夫霍德斯基216.9116.960.052.552.49格雷戈里奥216.8917.150.262.712.62平均值17.2817.400.122.582.41标准差0.290.290.080.190.13表3 本次比赛研究对象最好试跳成绩及技术类型姓名单足跳距离/m 比例/%跨步跳距离/m 比例/%跳跃距离/m 比例/%技术类型伊多武6.49365.41306.0234单足跳型埃沃拉6.51 375.41315.6832单足跳型库佩鲁6.01345.77335.7633平衡型桑兹6.52385.20305.6232单足跳型吉拉特6.16355.41315.8834平衡型李延熙6.33375.24305.7533单足跳型斯帕索夫霍德斯基6.47384.80285.6934单足跳型格雷戈里奥6.33375.10305.7233单足跳型平均值6.436.55.330.45.833.1标准差0.191.410.281.410.130.83 2.2 三跳中身体角度变化分析
   2.2.1 身体躯干角 躯干倾角:人体躯干纵轴与水平面之间的 夹角。三级跳远3次起跳和飞行时均要求运动员上体保持正直或适当前倾,这样可以保持好重 心,有利于髋关节保持领先的位置,也有利于摆动腿的积极摆动,对保持平衡使身体快速前 移是至关重要的。上体前倾或后仰过大会影响送髋幅度造成身体前旋或制动,进而影响飞行 距离。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吉拉特和斯帕索夫霍德斯基在单足跳着地和离地瞬间,上体均有 不同程度后仰,但在后继跨步跳和跳跃中及时做出调整,以保证躯干正直获得理想的跳跃距 离。表4 研究对象躯干角度(°)姓名单足跳着地 离地跨步跳着地 离地跳跃着地 离地伊多武859093899684埃沃拉908788798367库佩鲁899188898575桑兹928894829385吉拉特949491788475李延熙888985808978斯帕索夫霍德斯基969091828277格雷戈里奥939292779578平均值919090828977标准差3.62.23.04.75.75.6 2.2.2 腾起角 腾起角:身体重心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 角。根据物体抛射原理,腾起角的大小与跳跃的高度和远度密切相关,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 素。在跳远运动中,运动员在尽可能的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起跳中要追求最大的垂直速度 ,腾起角为18°~24°之间,与之不同,三级跳远有三次跳跃,运动员要有意识的控制单足 跳的腾起角度,为后继跳跃做好准备。如图1所示李延熙单足跳的腾起角度均高于平均水平 ,是8名选手中之最,甚至高出第一名选手2°和3°,不利于水平速度的保持,也对腿部肌 肉快速拉长-收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图1 三跳起跳角度 (°)
   表5 三跳的腾起角度对比(°)姓名单足 跳跨步跳跳跃伊多武141321埃沃拉161326库佩鲁131520桑兹151418吉拉特151619李延熙161620斯帕索夫霍德斯基141321格雷戈里奥151220平均值14.751420.63标准差1.01.52.4 2.2.3 起跳瞬间平均摆动腿角速度及着地时间 根据生物学原理,三级跳远成绩取决于助跑速度和三次起跳时支撑腿制动阶段退让式收 缩能力,减少起跳时间能增加起跳的冲量,有助于提高人体腾起的初速度。有研究表明,运 动员跨步跳技术动作“摆动腿角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着地角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起跳腿着 地时,摆动腿角速度的增大会使身体的水平速度相应增大,同时也使着地角增大。”在这方 面李延熙在8名选手中最好,三次起跳中着地时间均最短,摆动速度最快,这说明李延熙身 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更加主动积极。
  表6 起跳瞬间摆动角速度及着地时间 (°/s、s)姓名单足跳角速度 着地时间跨步跳角速度 着地时间跳跃角速度 着地时间伊多武7320.135790.165030.17埃沃拉7030.136120.155620.19库佩鲁7380.115540.165500.17桑兹7150.116670.154690.17吉拉特6660.125990.155150.17李延熙8420.117390.146770.14斯帕索夫霍德斯基6780.126340.175310.18格雷戈里奥7260.115130.155940.19平均值7250.126120.155500.17标准差53.70.0169.80.0163.90.02 三级跳远起跳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四个肢节有三个处于摆动状态,摆臂动作的主要作用是维 持身体平衡、保持水平速度,增加垂直速度。三级跳远目前有三种摆臂技术,单臂摆、双臂摆、混合式摆臂技术。单臂摆更接近人的行走,更加自然,容易学习和掌握,但不容易克服起跳带来的身体前 旋。20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双臂摆技术,踏板前运动员刻意的要将 起跳腿异侧臂摆着体后,提前做好摆臂动作,使助跑速度与单足跳结合不好,但双臂摆对于 维持身体平衡、增加三次起跳的重心垂直速度较单臂摆有优势。 本次比赛前8名运动员中,只有李延熙和斯帕索夫霍德斯基三跳采用的是单臂摆技术, 其他六名选手均采用混合式摆臂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结合单双臂之长,即助跑结合单 足跳采用单臂摆技术,最大限度的保持水平速度,跨步跳和跳跃采用双臂摆技术,尽可能的 在保持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增加重心垂直速度。
   2.3 三次起跳速度变化分析
   2.3.1 单足跳起跳着地、离地重心速度情况 三级跳远是在高速助跑中,按竞赛规则要求进行三次向前跳跃的运动项目,其成绩决定 于三跳的总距离。根据物体斜抛原理,每跳远度又决定于每次起跳结束时所或得的腾起初速 度和腾起角度。因此,尽可能提高并保持每次起跳时的水平速度是成为一名优秀三级跳远运 动员的先决条件。
  表7 单足跳起跳着地、离地重心速度姓名 上板速度单足跳/m•s-1水平速度 垂直速度水平速度
  损失/m•s-1速度损失
  百分比/%伊多武10.539.722.450.817.69埃沃拉10.139.192.680.949.27库佩鲁10.019.492.270.525.19桑兹10.149.532.480.616.01吉拉特9.889.142.470.747.48李延熙9.999.182.640.818.10斯帕索夫霍德斯基10.099.352.390.747.33格雷戈里奥10.369.422.480.949.07平均值10.149.382.480.767.52标准差0.210.200.130.151.39 三级跳远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跳跃能力,对速度素质要求也很高。在本次比赛中 伊多武助跑速度最快10.53 m/s,充分发挥、利用了自己的速度优势。而李延熙助跑速度低 于平均水平10.14 m/s,是8名选手中助跑速度仅排第七名,可见,助跑速度慢仍是李延熙 为 代表的中国运动员共同弱点。经比较李延熙和伊多武的单足跳水平速度损失相同,尽管李延 熙垂直速度高于伊多武,但由于水平速度的较大差距致使单足跳的距离和伊多武相差0.16 m,考虑伊多武的上板速度、单足跳起跳角度较低,其单足跳距离还是有所保留的。
   2.3.2 跨步跳起跳离地瞬间重心速度情况与单足跳距离 跨步跳起跳技术是衡量三级跳远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保持水平速度和获得垂直速 度之间这看似矛盾的参数,部分教练员、教科书倾向宁可牺牲一点垂直速度也要确保水平速 度的少损失。而verhoshanski、深代千之、hay等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单足跳距离与水平速 度、垂直速度正相关,跳跃距离与水平速度正相关,但跨步跳距离与水平速度负相关、与垂 直速度正相关。也就是说跨步跳垂直速度的相对提高,有利于增加跳跃的距离。 经过单足跳阶段李延熙,水平速度保持较好,损失低于8名选手的均值,垂直速度较高 为2.26 m/s,高于均值,体现了较好的跳跃能力,以较高的垂直速度2.26 m/s和16°的腾 起 角进入跨步跳阶段,但如果考虑单足跳距离与对手相比没有优势的前提,依据李延熙现有的 速度能力,应适当降低单足跳起跳角度,抛物线应更加低、平。而埃沃拉跨步跳起跳速度损 失率14.43%,以垂直速度仅1.94 m/s,腾空角度13°进入腾空阶段,过于强调保持水平速 度,没有充分释放自身跳跃能力,不利于跨步跳距离的获取。 至此可以得知,跨步跳起跳阶段的技术表现拉开了运动员成绩上的差距,三级跳远各时 相动作因果关系极为密切,牵扯因素众多,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仅凭速度损失率并不能客 观、全面的评价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表8 跨步跳起跳离地瞬间重心速度与单足跳距离姓名单足跳距
  离/m跨步跳/m•s-1水平速度 垂直速度水平速度
  损失/m•s-1速度损失
  百分比/%伊多武6.498.481.941.2419.10埃沃拉6.518.251.940.9414.43库佩鲁6.018.272.211.2220.29桑兹6.528.522.101.0115.49吉拉特6.168.152.320.9916.07李延熙6.338.152.261.0316.27斯帕索夫霍德斯基6.478.241.971.1117.15格雷戈里奥6.338.281.751.1418.00平均值6.358.292.061.0917.10标准差0.190.140.190.111.94 2.3.3 跳跃起跳离地瞬间重心速度与跨步跳、跳跃距离 跳跃起跳阶段,伊多武、斯帕索夫霍德斯基剩余速度几乎相同,而伊多武第三跳距离达 到6.02 m,彰显出色的弱腿跳跃能力。本次比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的速度损失率为28.4%~ 35. 8%,与以往大赛研究基本持平,在这个区间,不同运动员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损失速 度换取距离”的比例。 前苏联学者波波夫研究表明,当运动员助跑速度每增加0.1 m/s,运动员腿部着地过程 中就要增加承受几十公斤的垂直反作用力,就更难以和谐的完成试跳,那么在助跑速度落后 于对手的同时,应该相对更容易完美的完成技术动作,充分发挥自身现有的运动水平,但无 论理论分析或在实践观察中,情况正相反。从总体上看,三跳起跳技术就是一个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转换的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我 们认为是由运动员力量素质决定的。三级跳远三跳本身就是高速助跑下三次“超等长练习” ,反映运动员腿部力量和腿部肌肉退让性工作能力,从表9数据中可以看出伊多武、桑兹、 吉拉特的三跳速度损失率低于29%,李延熙则略高于前八名均值,实践中的表象是,即使我 们与世界选手同样的速度损失率,甚至略短于他们的起跳时间,获取的跳跃距离仍小于他们 。
  表9 跳跃起跳离地瞬间重心速度与跨步跳、
  跳跃距离 姓 名跨步跳
  距离/m跳跃/m•s-1水平速度 垂直速度跳跃距
  离/m三跳速度损失 百分比伊多武5.417.012.706.023.5228.41埃沃拉5.416.503.145.683.6335.83库佩鲁5.776.932.535.763.0830.77桑兹5.207.262.365.622.8828.40吉拉特5.417.062.455.882.8228.54李延熙5.246.942.575.753.0530.53斯帕索夫霍德斯基4.807.112.675.692.9829.53格雷戈里奥5.107.112.625.723.2531.37平均值5.296.992.635.763.1530.42标准差0.280.220.230.130.292.47 2.3.4 最后着地瞬间各项指标比较 着地距离:落地前身体重心在起跳结束腾起瞬间同一水平位移位置时的垂直投影点到双脚落 沙坑的距离。 从决定成绩的重要性来看,着地距离容易被人忽略,但往往成为世界大赛的胜败关键。 由表10我们可以看出,8名选手中着地距离最远的是桑兹为0.52 m,最近的是李延熙仅为0 . 27 m,相差0.25 m之多。李延熙在跳跃起跳阶段身体产生强烈前旋,腾空阶段没有抬头挺 胸 加以修正,而是低头含胸,虽有积极前伸小腿的意识,但没有主动送髋,这就造成膝关节、 髋关节角度较小,落地时髋部滞后没有充分利用身体换取有效距离。此环节,李延熙少于平 均值13 cm,恰好这也是他与铜牌之间的差距。表10 最后着地瞬间各项指标姓名着地距离/m后退距离(°)膝关节角(°)髋关节角(°)躯干角(°)伊多武0.400.001445939埃沃拉0.380.0014711381库佩鲁0.410.151094466桑兹0.520.0014611388吉拉特0.380.071085177李延熙0.270.00753676斯帕索夫霍德斯基0.370.001168277格雷戈里奥0.520.001309986平均值0.400.03121.8774.6273.75标准差0.080.0624.9531.2215.58
  3 结 论
   1)近年来虽然对于三级跳远技术类型众说纷纭,但本届田径世锦赛男子决赛8名运动员,仍 以单足跳式为主,创造出较高的比赛成绩。2)本次比赛前八名运动员中,只有李延熙和斯帕索夫霍德斯基三跳采用的是单臂摆技术, 其他六名选手均采用混合式摆臂技术。混合式摆臂技术对于保持水平速度、增加垂直速度有 优势。3)本次比赛前八名运动员中,三跳起跳角度均值为14.75°、14°、20.63°,“呈一低、 二平、三高”的态势。4)本次比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的速度损失率为28.4%~35.8%,与以往大赛研究基本持平, 在这个区间,不同运动员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损失速度换取距离”的比例。5)李延熙在跳跃起跳阶段身体产生强烈前旋,腾空阶段没有抬头挺胸加以修正,在最后落 地阶段膝关节角度和髋关节角度较小,没有充分利用身体换取有效距离。在此环节,李延熙 少于前八名平均值13 cm,恰好这也是他与铜牌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 990:313-314.
  [2] 詹姆斯•海.三级跳远研究综述[J].体育研究,1995,4:50.
  [3] 宋元智,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470.
  [4] 布吕格曼.第六届世锦赛生物力学报告[J].田径,1998(8):19-24.
  [5] 科米,等.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109.
  [6] Carl Johnson. The elastic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Jonathan Edwards.New s tudies in Athletics,1996(2-3):63-69.
  [7] David Kerin. Achieving strength gains specific to the demands of jumping events.Track Coach,(2):5109-5110.
  [8] 于树祥,柏永喜. 近十年来我国与世界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比较分析析[J].沈阳体 育学院学报,2010,29(2):95-98.
  [9] 冈野进.跳远、三级跳远-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44.
  [10] 于冰.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 limb motion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tr iple jump.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1998,14:223-237.
  [11] 西弗.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129.
  [12] 南仲喜、袁作生.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3] 李继东,耿海军,杨金田.三级跳远运动员神经肌肉功能和负荷机制的研究[J].沈 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77-79.[14] Adrian Lees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Triple Jump. Athletics Coach . 1991.
  [15] 深代千之,等.三级跳远生物力学[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1.
  
  投稿日期:2011-08-31
  作者简介:袁晓毅,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径教练员培训。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实地考察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和加拿大体育教育管理、招生、学 科与课程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了两国高等体育教育存在的异同及特点, 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又好、又快的发 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加;高等教育;体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04-0087-04  
摘要: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合作-竞争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在高校网球选修课中进行合作教学的实验,寻找出具体的培养学生合作-竞争能力和意识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实验证明,合作-竞争学习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有它的优势所在。对高校网球教学的研究以期对各项目的体育教学起到良好的借
摘 要: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蛋白在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中的表达并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运动骨骼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和单纯运动组(E),单纯运动组再平均分为运动即刻组(E1)、运动后24h组(E2)、运动后48h组(E3)和运动后6d组(E4),每组8只,采用离心力竭运动为运动模式,实验后分别测定骨骼肌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以及血清中反应损伤特征的活性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
摘 要: 探讨黄柳菇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效果。方法:3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安静 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和力竭运动服药组。共6周训练,第7周第1 d进行力竭运动后即刻,观察 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胃组织结构、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力竭 运动后大鼠发生应激性溃疡,力竭运动组与
摘要:体育的工具理性价值已不言而喻,而它的人文教育价值常被遮蔽。体育的人文价值主要表现在敬畏生命、尊重对手、明晓责任、超越自我等方面。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定力,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坚持,离不开师生“人之价值”的成长。体育人文教育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贡献在于:匡正与完满办学理念,补充与完善管理制度,创设与协调校园文化。学校体育工作自身应规避两种倾向:唯工具理性无视精神濡化,泛功能论混淆价值判断。  
激光复合焊接综合了激光焊和电弧焊的优点,使其成为船用大厚度钢板高效焊接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研究了船用钢板的高功率CO2激光焊接工艺,重点分析了保护气体成分对焊缝化学
摘 要: 在构建“生态体育”、“和谐体育”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入探究传统武术所蕴藏的生 态内涵和生态思想,提出传统武术本质上是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性灵与肉体 高度和谐统一的人,并为消解当今竞技体育凸显出的尖锐矛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关键词:传统武术;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G8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11-0139-03   Th
摘 要: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群众体育投入 水平评估指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体育投入的主体为政府及所属非竞 技体育组织、单位和个人,它是由群众多种体育行为组成,依照不同情况可分为政府体育行 为、单位体育行为、个人体育行为、直接体育行为、间接体育行为、智力体育行为;所构建 的3项一级指标,9项,30项三级指标的群众体育投入水平评估指标系统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