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52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2-027-0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1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最根本的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裂缝的两大类原因,一种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一种是结构因温度、膨胀、收缩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1地基及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地质勘查精度不够,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异大,基础置于滑动、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段,使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开裂。
1.2混凝土湿度变化引起塑性收缩和干缩裂缝。混凝土初凝之前出现泌水和水份急剧蒸发,引起失水收缩,此时骨料与水泥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收缩变形,它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塑性阶段,故称塑性收缩。而干缩裂缝则多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前后,此时混凝土表层水分散发快,内部散发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1.3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受荷载作用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物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在使用阶段,承受的荷载超过设计范围、受到剧烈碰撞、发生大风、地震等,都极可能使结构混凝土产生裂缝。
1.4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缺陷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泥、沙、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过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所以水泥品质、钢筋锈蚀、骨料性质、外加剂都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例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受潮过期;有机质含量高;沙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拌和水和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等等。
1.5冬季施工中混凝土受冻引起的裂缝。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体积膨胀,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
1.6混凝土外部和内部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造成混凝土内外较大温差,内外部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是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抗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在混凝土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设计和施工手段来克服。
2.1对于地基及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主要预防措施:①加强地基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②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③正确的设置沉降缝。
2.2对于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引起的裂缝主要预防措施。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料,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0.6以下;改善骨料级配,掺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加强混凝土养护。
2.3材料选用上应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合格材料。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强度不合格的水泥。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的原料,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率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2.4对于冻胀引起的裂缝,主要预防措施是,冬季施工时,注意防止混凝土受冻,及时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采用电气加热法、暖棚法、地下蓄热法、蒸汽加热法养护,以及在混凝土拌合中掺入防冻剂,可保证混凝土在低温或负温条件下硬化,都可有效防止冻胀裂缝的出现。
3结语
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裂缝问题,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52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2-027-0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1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最根本的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裂缝的两大类原因,一种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一种是结构因温度、膨胀、收缩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1地基及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地质勘查精度不够,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异大,基础置于滑动、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段,使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开裂。
1.2混凝土湿度变化引起塑性收缩和干缩裂缝。混凝土初凝之前出现泌水和水份急剧蒸发,引起失水收缩,此时骨料与水泥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收缩变形,它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塑性阶段,故称塑性收缩。而干缩裂缝则多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前后,此时混凝土表层水分散发快,内部散发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1.3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受荷载作用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物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在使用阶段,承受的荷载超过设计范围、受到剧烈碰撞、发生大风、地震等,都极可能使结构混凝土产生裂缝。
1.4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缺陷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泥、沙、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过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所以水泥品质、钢筋锈蚀、骨料性质、外加剂都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例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受潮过期;有机质含量高;沙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拌和水和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等等。
1.5冬季施工中混凝土受冻引起的裂缝。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体积膨胀,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
1.6混凝土外部和内部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造成混凝土内外较大温差,内外部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是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抗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在混凝土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设计和施工手段来克服。
2.1对于地基及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主要预防措施:①加强地基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②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③正确的设置沉降缝。
2.2对于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引起的裂缝主要预防措施。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料,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0.6以下;改善骨料级配,掺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加强混凝土养护。
2.3材料选用上应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合格材料。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强度不合格的水泥。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的原料,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率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2.4对于冻胀引起的裂缝,主要预防措施是,冬季施工时,注意防止混凝土受冻,及时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采用电气加热法、暖棚法、地下蓄热法、蒸汽加热法养护,以及在混凝土拌合中掺入防冻剂,可保证混凝土在低温或负温条件下硬化,都可有效防止冻胀裂缝的出现。
3结语
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裂缝问题,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