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在各自的知识背景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是我们教学工作应该遵循的规律。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呢?
一、亲历体验——自主建构的前提
自主建构式教学也应该是情境式教学,教师应该创造适合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亲历体验,这是实现知识内化建构的必要条件与前提。
(1)我们要给予学生体验的空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研究,不能蜻蜓点水,不能把这些事情当作形式走过场,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要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心灵的经历,一种对文本的深刻体验,让学生在思考与磋商过程中完成知识整合内化。
在这方面许多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学中,先是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自读思考,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理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急于“告诉”,不是径直地“教”,而是让学生充分思考,让大家在一起交流,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直至“讨论得差不多了”,让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碰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入情入境,充分体验,如果思考讨论只是匆匆走过场、图形式,效果自然有天壤之别。
(2)要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做得不错,他们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课本中的角色;布置环境,表演课本中的故事,这些方法都能利用教材资源,结合教材特点,设计恰当的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但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演,将课文内容活动化,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还表现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
二、反思质疑——自主建构的动力
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发现知识的薄弱处,才能发现自己的疑问处,才能生成知识的建构点,也才能促进、完善知识建构。学生主动的反思是推动知识建构的内在动力。
(1)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积极主动的学习都应该是建构式学习,而主动学习的前提应该是主动发问。对于学生来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学习价值。学生主动发问也就是知识建构的开始。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各人读一遍课文,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各自研究解决”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激励学生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白居易《忆江南》一文时,我鼓励学生提有水平的“大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白居易离开江南好多年了,他为什么还这样思念江南?”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
提有价值的问题,一是要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火花;二是要联系生活思考反常之处,不唯书,放开思维,打破沙锅问到底;三是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不走过场。
(2)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有意识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拉瑟斯·费尔德),对现有知识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建构新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要让学生经常有意识地想一想,哪些地方明白了,哪些地方还模糊,并将模糊的地方主动地与同学老师交流。同时要有反思的行为,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走走停停”,给予反思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读思结合”,让“思”贯穿于读的过程始终,初读学会自己提问题,再读能够解决问题,品读加深对课文理解,每节课要安排学生质疑时间,让学生在反思中主动建构新知。
三、反馈矫正——自主建构的保障
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如何发现?要通过有效的反馈,并且及时在合作、探究中予以矫正,这样,学生的知识建构才会实现良性循环,逐步完善,反之则失去建构的基础,无异于支离破碎的知识塔。因此,反馈矫正是有效建构的保障措施。
反馈矫正要有的放矢。一是要善于捕捉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并将它作为教学的资源,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二是在精心设计的课堂素质训练中完成反馈与矫正,可以口头检测,也可以书面检测。
反馈矫正要讲究艺术。反馈的形式要精心设计,要有利于巩固教学成果,又要让学生充满趣味。靳家彦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村庄”一课时,让学生扮成村长、村民、记者“实话实说”,在有效反馈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课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一、亲历体验——自主建构的前提
自主建构式教学也应该是情境式教学,教师应该创造适合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亲历体验,这是实现知识内化建构的必要条件与前提。
(1)我们要给予学生体验的空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研究,不能蜻蜓点水,不能把这些事情当作形式走过场,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要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心灵的经历,一种对文本的深刻体验,让学生在思考与磋商过程中完成知识整合内化。
在这方面许多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学中,先是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自读思考,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理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急于“告诉”,不是径直地“教”,而是让学生充分思考,让大家在一起交流,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直至“讨论得差不多了”,让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碰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入情入境,充分体验,如果思考讨论只是匆匆走过场、图形式,效果自然有天壤之别。
(2)要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做得不错,他们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课本中的角色;布置环境,表演课本中的故事,这些方法都能利用教材资源,结合教材特点,设计恰当的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但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演,将课文内容活动化,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还表现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
二、反思质疑——自主建构的动力
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发现知识的薄弱处,才能发现自己的疑问处,才能生成知识的建构点,也才能促进、完善知识建构。学生主动的反思是推动知识建构的内在动力。
(1)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积极主动的学习都应该是建构式学习,而主动学习的前提应该是主动发问。对于学生来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学习价值。学生主动发问也就是知识建构的开始。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各人读一遍课文,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各自研究解决”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激励学生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白居易《忆江南》一文时,我鼓励学生提有水平的“大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白居易离开江南好多年了,他为什么还这样思念江南?”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
提有价值的问题,一是要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火花;二是要联系生活思考反常之处,不唯书,放开思维,打破沙锅问到底;三是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不走过场。
(2)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有意识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拉瑟斯·费尔德),对现有知识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建构新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要让学生经常有意识地想一想,哪些地方明白了,哪些地方还模糊,并将模糊的地方主动地与同学老师交流。同时要有反思的行为,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走走停停”,给予反思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读思结合”,让“思”贯穿于读的过程始终,初读学会自己提问题,再读能够解决问题,品读加深对课文理解,每节课要安排学生质疑时间,让学生在反思中主动建构新知。
三、反馈矫正——自主建构的保障
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如何发现?要通过有效的反馈,并且及时在合作、探究中予以矫正,这样,学生的知识建构才会实现良性循环,逐步完善,反之则失去建构的基础,无异于支离破碎的知识塔。因此,反馈矫正是有效建构的保障措施。
反馈矫正要有的放矢。一是要善于捕捉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并将它作为教学的资源,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二是在精心设计的课堂素质训练中完成反馈与矫正,可以口头检测,也可以书面检测。
反馈矫正要讲究艺术。反馈的形式要精心设计,要有利于巩固教学成果,又要让学生充满趣味。靳家彦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村庄”一课时,让学生扮成村长、村民、记者“实话实说”,在有效反馈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课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