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也越来越大,环保教育已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我国在198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并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人类共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扎实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一、结合现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使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更为丰富,我每天必从网络上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最新知识,阅读报刊书籍,到了晚上一定要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等栏目,从中了解世界、我国生态环境的新动态、新内容,以便及时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如:世界气候的冷热反常(今年美国冬季气候的严寒,黑龙江省的洪水和暴雪灾害)、泥石流的频繁出现(甘肃舟曲、云南保山)、洪涝旱灾、泥雨、酸雨、大气污染、土壤和多条河流的水质污染、沙尘暴的袭击,还有矿产资源铁、钨、煤等的采富弃贫、滥采滥用等等。我也发动学生在网上、生活中搜集有关生态环境的事例,并在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交流、讨论。当然,对于保护环境的典范,我也告诉学生,如三江湿地、黄河湿地的保护,青藏铁路的生态建设,人类研制开发的新能源,对地沟油的开发利用,对垃圾的最新环保处理,发达国家发展的低碳经济,世界各国特别是国内召开的每一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也讲给同学听,从正反两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对环保充满信心,携起手来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
  二、利用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智能教育内容。教材中讲述了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了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了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在整个教材的始终。
  2.道德教育内容。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是有限的,人口的继续增长,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和破坏,已经危及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存,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道德观念。
  3.行为教育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制止乱砍滥伐,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废纸果皮,促进废物的回收利用,减少难以降解塑料的使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活动,带动家人和邻居一起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共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做环保志愿者。
  三、利用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境意识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世界气候”这一章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春旱、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2.联系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及身边属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告诉学生乱扔垃圾和废电池都是不文明的行为,讲明废品利用方面的利弊。
  3.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4.对比国际做法。如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相应的措施,从孩子做起,养成了文明的习惯。虽然在我们国家推行这些做法还比较难,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学去做,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而努力。
  5.结合春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如每年的青岛地区春游活动,我就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讨论“青岛旅游业的现状、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建造“滨海大道、环湾高速、海底隧道”的实际意义、为什么政府要花那么多的资金进行建设等等。
  6.结合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或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四、开展专题活动,加强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要让学生知道有关的背景材料,利用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特殊节日,如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植树节(3月21日)、全国土地日(6月25日)等等,举行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如:世界水日时全体师生开展节约用水活动,举办节水经验交流会;植树节时,我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同时利用讲座介绍我国的森林状况、森林对地球气候及人类生活的重大作用。在土地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或实地调查了解学校附近地区近年来耕地被占有的情况,以及被污染的情况。超标“镉大米”的风波就是耕地被污染的结果。据统计我国有近五分之一的土地受金属污染,土地一旦被污染了,其清理的难度之大、时间之长是触目惊心的。每年的环境日都有一个主题,可以以环境日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保护教育。
其他文献
美术课程是初中必修科目之一,对学生将来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美学欣赏都有直接关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将初中美术课与高效美术专业学习联系起来,认为美术教学应针对那些有美术专长和美术兴趣、致力于美术专业的那部分人的需要进行,至于那些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能简单地比葫芦画瓢或者跟着看看热闹就行了。这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设宗旨——强制性、普及性。因此,初中美术教学要坚持实施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 创新 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使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体。而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美育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在生活中认识美和创造美,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重树立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与想
期刊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于运用历史理论深入分析、认识、理解掌握复杂的、交叉的、矛盾的历史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
期刊
摘 要:数学是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之一,它所体现的思想方法、逻辑推理、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针对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建模应用意识弱的现状,应让学生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审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自主探索和数学建模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意识 能力  在“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数学教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2、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依法维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二、学习重难点  1.对财产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的理解。  2.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智力成果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自学新知  1
期刊
摘 要:英语课本的课文常配有插图,尤其是初中的英语课本,其插图量更多。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主要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来进行思考。而插图的大量使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插图 英语教学 应用  教材插图是指穿插在教材中,辅助说明教材文字内容,对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加以补充及说明的图画。同时,它也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期刊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
期刊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很多个体范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是美术教学活力的源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赏识学生的问题  有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目前我们努力的目标。笔者从“改变教学方法,培养主动求知的意识;激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置素质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三个方面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但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人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