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概念和特点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流程图,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重构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人机工程学学习流程。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人机工程学;流程重构
本文基于翻转课堂重新构建学习模式,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作深入的探索,通过运用观察法[1]重构学习流程。通过观察学生在课上课堂中的表现,记录学生询问老师的次数、提问的主要知识点、课堂的活跃程度等,将教学内容要分割出合理的模块,在案例的选取上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最后,以教学实践研究的方式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习流程重构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流程
“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而是集成了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并上传至网络微课平台,方便学生观看学习。微课以教师讲解、演示的精简视频为主,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辅助资源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2]。翻转课堂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内、课后,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微课内容,提出自主学习时的问题,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学生进行互动,便于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解决了传统课堂学生想听的和老师讲的难以统一的难题。具体如图 1 所示。“微课”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是对专业类通识课程的一次创新,解决人机工程等一些专业通识课程的“教”与“学”长期难以统一的难题,其方法具有普适性。微型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微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具体的分析、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人机工程微课制作
人机工程学是工程技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应用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人机工程学实例情境的应用教学,并对人机工程学的通用原理实例进行讲解。
微课视频有四种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 或者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 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 PPT、视频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
三、学习流程重构研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模式主要由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三大部分组成,学习活动有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室两大板块,如图2所示。
通过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案例后,形成适合人机工程学实际教学课堂需求的教学实施方案,经过课前的准备阶段、课内的课题讨论和课后的额外任务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
课堂前准备阶段: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确定教学的主题,筛选人机工程教学内容,将适应微课展示的内容挑选出来,明确微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收集学习资源、并进行微课的教学内容的初步制作。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人机工程学的教学特点:(1)视频中应出现教师教学时的镜头,增加学生的互动感与现实感;(2)视频中对于教学等的重点和难点应突出强调;(3)视频时长应控制在 15 分钟以内,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最后,上传微视频资源到微课平台,设置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沟通模块,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微课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9 个环节:①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②细化微课知识点;③微课的教学制作;④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⑤编辑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脚本;⑥微课视频的拍摄或者录制;⑦微课视频后期优化;⑧设计制作微课相关配套资源;⑨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实施。
课堂前传递阶段:课前学生利用自由时间观看微视频,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答疑、讨论等模块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老师通过研究学生在线答疑和讨论情况,分析并提出教學效果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的问题。
课堂内细化阶段:课上首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之前提出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种类可以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随后,教师布置讨论课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对于学生操作情况或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可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完成所布置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课堂后巩固阶段: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并将优秀的作品上传至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根据人机工程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布置额外任务,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尝试额外任务,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华.翻转课堂在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D]. 山西师范大学 2015.4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基金项目:
1、2016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人机工程通识教学平台建设”(编号:16G027)。
2、审批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课题名称《以工程应用为牵引的“三海一核”特色人机工程课程建设研究》,编号:JG2016YYB10。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人机工程学;流程重构
本文基于翻转课堂重新构建学习模式,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作深入的探索,通过运用观察法[1]重构学习流程。通过观察学生在课上课堂中的表现,记录学生询问老师的次数、提问的主要知识点、课堂的活跃程度等,将教学内容要分割出合理的模块,在案例的选取上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最后,以教学实践研究的方式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习流程重构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流程
“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而是集成了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并上传至网络微课平台,方便学生观看学习。微课以教师讲解、演示的精简视频为主,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辅助资源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2]。翻转课堂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内、课后,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微课内容,提出自主学习时的问题,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学生进行互动,便于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解决了传统课堂学生想听的和老师讲的难以统一的难题。具体如图 1 所示。“微课”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是对专业类通识课程的一次创新,解决人机工程等一些专业通识课程的“教”与“学”长期难以统一的难题,其方法具有普适性。微型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微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具体的分析、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人机工程微课制作
人机工程学是工程技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应用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人机工程学实例情境的应用教学,并对人机工程学的通用原理实例进行讲解。
微课视频有四种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 或者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 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 PPT、视频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
三、学习流程重构研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模式主要由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三大部分组成,学习活动有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室两大板块,如图2所示。
通过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案例后,形成适合人机工程学实际教学课堂需求的教学实施方案,经过课前的准备阶段、课内的课题讨论和课后的额外任务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
课堂前准备阶段: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确定教学的主题,筛选人机工程教学内容,将适应微课展示的内容挑选出来,明确微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收集学习资源、并进行微课的教学内容的初步制作。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人机工程学的教学特点:(1)视频中应出现教师教学时的镜头,增加学生的互动感与现实感;(2)视频中对于教学等的重点和难点应突出强调;(3)视频时长应控制在 15 分钟以内,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最后,上传微视频资源到微课平台,设置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沟通模块,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微课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9 个环节:①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②细化微课知识点;③微课的教学制作;④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⑤编辑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脚本;⑥微课视频的拍摄或者录制;⑦微课视频后期优化;⑧设计制作微课相关配套资源;⑨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实施。
课堂前传递阶段:课前学生利用自由时间观看微视频,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答疑、讨论等模块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老师通过研究学生在线答疑和讨论情况,分析并提出教學效果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的问题。
课堂内细化阶段:课上首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之前提出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种类可以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随后,教师布置讨论课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对于学生操作情况或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可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完成所布置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课堂后巩固阶段: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并将优秀的作品上传至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根据人机工程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布置额外任务,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尝试额外任务,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华.翻转课堂在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D]. 山西师范大学 2015.4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基金项目:
1、2016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人机工程通识教学平台建设”(编号:16G027)。
2、审批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课题名称《以工程应用为牵引的“三海一核”特色人机工程课程建设研究》,编号:JG2016YY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