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 对于政治最为本质的揭示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m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1944年在追悼张思德会上的讲演《为人民服务》,最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它将成为世界政治的经典文本,与《共产党宣言》具有同等的普遍意义。其普遍性来自对“人”的深刻理解,对于每一个普通人的“觉悟”的深刻理解,从而也就在大本大原上最为深刻地洞察了政治的本质。
  《为人民服务》对于政治的最为本质、深刻的揭示
  中国共产党人把政治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来考虑。政治在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篇最大的文章。毛泽东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又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何谓政治?一般人将政治庸俗地、狭隘化地简单理解为权力与政府。其实,三人就有政治,民间说的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对于政治最生动、直观的描述。政治不是庸俗理解的权力与政府,而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政治无所不在。政治,最简单地来说,就是组织动员最大多数的民众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奋斗,共同意味着是“我们共同的”。这一切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所深刻揭示,他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眼里看到所有人的觉悟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开宗明义讲到我们共产党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为解放人民的,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接着,他又饱含感情地说到共产党人解救中国人民的责任以及我们为人民而死的神圣意义。他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短短几百字的《为人民服务》,写出了共产党人的觉悟——眼里看到所有人,并以彻底的平等心来帮助人民觉悟,从而改变人民受苦的命运。
  《为人民服务》中这些由平凡而入于神圣的日常话语同时也是具有普遍性的话语,最好地诠释了中国革命所具有的普遍性。中国革命既是近现代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具有革命的普遍性意义,即世界革命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同时又有中国5000多年文明、中国近现代史自身的特点,使得中国革命具有现代中国之所以为现代中国的革命特质。
  “下学而上达”:张思德等的可学可做
  作为政治组织的领导者、组织者,如何能够组织动员最广大的民众为了民众自己的利益,也就是大家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奋斗呢?这来自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的先锋队意识,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高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意识来自列宁,但深层次地是最深地根植于中国文明传统,即“政者,正也”,以上率下。
  先锋的模范作用,内在的“觉悟”的激发至关重要,要以党员干部的自我觉悟带动群众的觉悟,而觉悟正来自初心。政治在根本上的动力是政治觉悟,通过每个人的自发、自觉的积极主动性来达到政治上的高度的团结与统一。而这种团结、统一,因为是出自每个人的自发的觉悟,因而是充满喜悦、活力与创造力的团结、统一,而这种团结、统一是最为有机的团结、统一,这是政治的共同奋斗的最大保证所在。由此,我们能深刻理解毛泽东所说的两段话:“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政治的最为深刻的洞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可大可久之道的关键所在。这里的“人”不是离开各种共同体关系的抽象的、原子式的个人,而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带领的人民的共同体。
  人民既是最大的复数,同时又是最大的单数。最大的单数是“我”,意谓每一个个体的“我”为了“我们”、为了我们大家的“共同的理想”而“共同奋斗”的自我觉悟;最大的复数是由一个个“我”最终有机构成的“我们”,乃是如大海一样汇集每一条江河、汇聚每一条溪流,根本上是汇聚每一滴水而成其为大海。中国文明传统的家国意识,强调个人离不开家庭,家庭离不开国家,所以“我”也不能脱离而要深深融入、参与到“我们”、“我们大家”的“大我”的事业之中,否则“小我”的“我”就是残缺而不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我”。同样,“大我”的“我们”若是忽视了具体的一个个“我”,也将是有欠缺而不圆满的“我们”。这就像西南的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围着篝火组成一个个大圆圈跳锅庄舞,少一个人,圆圈就缩小一分,增加一个人则圆圈扩大一分。
  每一个普通的“我”在“我们”中的意义,就像佛教说到的,滴水入海,同海广大,以个人之点滴功德融入大众之功德大海中,其功德将无量无边,永不耗尽。从中国共产党党史来看,每一位普通群众融入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使其成为具有神圣意义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人间事业、是人间奇迹,也是神圣事业。这也是由中国文明早在西周就脱离了早期文明的宗教性而以人文性为特质所决定的。人间事业具有神圣意义,这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但中国文明做到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做到了。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文明、中国共产党最深刻地理解了“人”。
  由同时成就“我”与“我们”,由中国共产党最深刻地理解了“人”,我们就能在文明史的视野下更深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七一勋章’获得者都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所具有的历史文明意识。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不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下学而上达”,不就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张思德以及新中国的雷锋等的可学可及吗?   《为人民服务》与《共产党宣言》同等的普遍意义
  唯有中国共产党在现代中国的各种政治团体中,在根本上能最大、最彻底地继承、发扬光大中国文明一以贯之的相信人,相信人能团聚人心的伟大传统,才能最终为历史与人民所选择。
  深刻地理解人、相信人、相信人能团聚人心,在今天的新时代则具体落实、体现为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四方的政治功能。
  深刻地理解了人从而相信人,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使每一个参与人间事业者都具有神圣意义,这也就使其具有广大的普遍性,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如太阳普照大地之普遍性。
  相信人、相信人能团聚人心,也就是相信人民。
  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相信人民的力量,毛泽东形象地譬喻,“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何始终如此相信人民,相信人民的力量?
  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人民与“我”一样。激发人民的觉悟的无限潜能,就是党要做的工作。
  毛泽东同时批评对待群众的命令主义与尾巴主义两种错误倾向。1945年党的七大闭幕后,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一方面提出共产党员要虚心向人民学习,“站在人民之中,做人民的模范,与人民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一方面又提出“如果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作为领导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显示了党与人民的关系的深刻辩证法,即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员先做人民的模范,然后才能领导人民提升自己的觉悟从而自己解放自己。
  人民的普遍觉悟被激发出来后,其潜力无穷无尽。如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对于烧炭的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思,为什么能直抵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心田。
  《为人民服务》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现代中国人的经典政治文本,也成为世界政治的经典文本,其普遍意义是可以与《共产党宣言》同等看待的。《共产党宣言》的普遍性更多是理论性的,《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性则是具体入微、理事合一的,这也是中国文明的运思方式。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何如此相信人民,就能理解党和人民休戚与共的一体关系。这也就是习近平总書记自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要义所在。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其他文献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结论,为统一全党思想、开创事业新辉煌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事求是总结成就  《决议》首先总结了党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取得的历史经验,指出建党以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奋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中共冷水江市委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全力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期刊
阿Q、闰土、祥林嫂这些受屈辱、受压迫的人物,在红色土地上站立起来了……1932年夏秋之间,陈赓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秘密前往上海治伤,受鲁迅的邀请,在鲁迅家里与鲁迅畅谈了一个下午。鲁迅最关心苏区的群众生活,当陈赓谈到苏区某些房子在四面开了窗户以便通风时,鲁迅说,这是因为人民生活好了,已经知道注意居住的卫生条件,这是一个进步。鲁迅感叹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阿Q、闰土、祥林嫂们,真正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 
期刊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继承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接稳历史接力棒,跑好历史接力赛,在奋力实施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中展现湘潭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感悟伟人故里,重温红色历史  湘潭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红色文化的摇篮,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诞生地,具有得
期刊
1932年2月1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第七次常务会议决定组织临时最高法庭,以判决重要政治犯,委任何叔衡为临时最高法庭主审,即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成为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首席大法官”。此时,何叔衡已经56岁,同时承担著检察、司法、内务工作,担子确实很重。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承担下来,为我们党领导的审判工作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何叔衡上任之际,正值中央苏区逐步贯彻王明
期刊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百年党的辉煌历程,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红色基因、不能忘却的红色往事变得愈发清晰,我愈发强烈地觉得自己有责任用文字记录下先辈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革命作出的贡献。  恰同學少年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人才辈出,我的外公贺梯(别号仙荄)于民国初年就读于这所学校,与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有过同窗之谊。  外公是安化县九龙乡岩湾村(今仙溪镇三星村)人,出身于一个富裕家族,从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期刊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擅长写诗的大有人在,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等,他们的许多诗篇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他们把光辉的战斗业绩谱写成壮丽的革命史诗,以雄奇的诗章记录峥嵘岁月。在革命家诗人队伍中,有一个卓越的政工将领,他就是袁国平。  一  袁国平原名袁裕,字醉涵,曾用笔名“最寒”。他于1906年5月26日出生,宝庆(今邵阳市)东路范家山镇(今属邵东市)人。1925年10月,袁国平考入
期刊
李志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原名李凤瑞,学名李明阶。1906年7月9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西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开始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乡农民协会副委员长,领导群众开展反霸斗争。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敌人的疯狂屠杀,李志民毫不退卻。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他化名李轩,在家乡开展地下工作与敌人周旋。1928年3月,他组建了一支5个人3支枪的游击队,并任党代表
期刊
中国共产党早期使用的旗帜与徽章及其意义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集中力量组织和从事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革命的高潮。1922年10月,河北开滦煤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大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们举出的旗帜图案由煤矿工人最常用的劳动工具“轮镐”和“铁锤”的具象图案组成。  通过对当时旗帜和徽章的样式从图式研究的角度分析,由于共产党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罢工运动如火如荼地
期刊
在湖南永顺县龙家寨,有一处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形制为木结构民居的红军医院旧址。这里曾是红二、六军团开办的军区总医院,为救治红军伤病员,保证红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  1934年11月26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指示,我党建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贺龙、夏曦等任委员的中共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区省军区,还成立了中华苏维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