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从军原是为人民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nlong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Q、闰土、祥林嫂这些受屈辱、受压迫的人物,在红色土地上站立起来了……1932年夏秋之间,陈赓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秘密前往上海治伤,受鲁迅的邀请,在鲁迅家里与鲁迅畅谈了一个下午。鲁迅最关心苏区的群众生活,当陈赓谈到苏区某些房子在四面开了窗户以便通风时,鲁迅说,这是因为人民生活好了,已经知道注意居住的卫生条件,这是一个进步。鲁迅感叹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阿Q、闰土、祥林嫂们,真正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
  “从军原是为人民,百战勋劳总不矜。”从这个历史的细节中,可以触摸陈赓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感悟他情为民所系的真挚情感,领略他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
  陈赓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爱,是深入骨髓的。他对人民有多爱,对敌人就有多恨。陈赓在上海治伤结束后,1933年3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派陈赓去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不料,在离开上海的前一天,陈赓不幸被捕。蒋介石决定将陈赓押到南昌,由他亲自劝降。陈赓曾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1925年在广东华阳的作战中,背着蒋介石使其逃过一劫。但蒋介石叛变革命背叛人民后,陈赓坚决与之决裂。当陈赓被带进一间宽敞的客厅后,蒋介石为了保持他的“尊严”,故意用浙江话大声喊叫:“陈赓在哪里?陈赓在哪里?”陈赓一听到声音,随手抓起旁边的一张报纸,把脸遮挡起来,拒不与之见面。蒋介石见状一时下不来台,借口有要事处理匆匆离开。后来,在党组织的营救下,陈赓顺利逃出。
  作为一名爱憎分明的战将,陈赓爱兵亲民也是出了名的。1945年4月,曾在陈赓任旅长的三八六旅当宣传队宣传员的张梦勤,调到延安抗大文工团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探望陈赓。在陳赓家,张梦勤吃到了陈赓亲自给他做的鸡蛋面条。事后,张梦勤得知,这鸡蛋面条是陈赓预备给刚生孩子的妻子补身体的,张梦勤十分感动。
  陈赓时刻把百姓冷暖记挂于心。1960年3月,春寒料峭,陈赓和妻子一起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湘乡。陈赓身体不好,行走不便,但他坚持拄着拐杖,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们。当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家家户户缺衣少粮,但陈赓看到的却是乡亲们吃的是白米饭,有鱼有肉。陈赓敏锐地察觉到乡亲们面黄肌瘦,强作笑颜,于是对陪同的负责人说:“我今天不看锅里的饭,请你们打开米桶和谷仓。”结果真相大白,米桶里没有米,谷仓里没有谷……原来,这些米饭和鱼、肉都是从县城调过来的,目的是为了让陈赓看到他期望看到的家乡人民生活的好景象。陈赓苦口婆心地对陪同的负责同志说,作为基层的负责同志,任何时候都要讲真情、说实话,如果大家弄虚作假,只能导致更大恶果。为了帮助乡亲们渡过难关,他与有关部门协商,从部队退役的物资中,调剂了10辆汽车、10匹军马交给湘乡县人民政府,以发展经济。不久,湘乡就有了第一个车队,第一个畜牧场……为湘乡的经济腾飞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新四军扛鼎华中抗战  新四军作为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主力部队之一,是开辟和建立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坚持华中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军事力量。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证明,新四军是华中抗战的生力军,为坚持华中进而赢得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共合作铁军诞生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要
期刊
周必素,199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主持的“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调查与发掘”相关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以及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奖项。周必素女士专注文化遗产领域 30 年,热爱考古,期望在工作之余,让脚步停下来,集中思想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转换为文字,唤起大众对考古学及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传承。  石器时代,是
期刊
地处晋冀鲁豫中心地带的太行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海拔1500米以上,纵贯南北,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战场。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日的主要战场之一。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指出: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
期刊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回望百年历史,党历经艰难险阻屹立不倒,不断创造辉煌历史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群众路线。
期刊
无论是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还是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范畴,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以其无与伦比的精神资源、砥砺苦难的物质构件、创世文明的原型素材和原始典型成长的内涵意象,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史诗与传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征,不只是中国革命传奇的名片,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底片;不只是中国从苦难辉煌走向繁荣富强的文化底色,而且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本色。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
期刊
水口山为什么这样红?  水口山的红,是一种从铅锌炼炉里迸溅出来的红。千年的炉火从未熄灭,沸腾的铅水,浇铸成民族工业腾飞的脊梁。  水口山的红,是一种从工人血脉里喷洒出来的红。99年前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唤起工农千百万,800名矿工上井冈,闪亮了工农革命军那一抹亮丽的红色。  水口山的红,是一种从革命基因里传承下来的红。康家戏台上挥舞的旗帜,康汉柳饭店里映照人心的灯火,办事公署前熊熊燃烧的火把
期刊
青年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并坚守“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的革命初心。毛泽东的这一初心,植根于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初心的本质核心,就是个“公”字,大公无私,破私立公;关键与要害,就是个“舍”字,舍家舍己,为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特点与特色,就是个“实”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从自己家族做起,实干实为。  1921年2
期刊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结论,为统一全党思想、开创事业新辉煌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事求是总结成就  《决议》首先总结了党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取得的历史经验,指出建党以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奋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中共冷水江市委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全力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