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尔干——目送欧盟列车驶过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巴尔干五国如果没有明确的欧洲前景,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有可能停滞不前,如果走向欧洲的道路过于漫长和艰辛,巴尔干地区合作将没有支撑物,巴尔干国家固有的“弱性”将死灰复燃,各种民族主义将卷土重来。
  
  只有一个欧洲
  
  今年5月1日,八个中东欧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与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一起正式加入欧盟。地处东南欧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有望在2007年实现入盟的愿望。而五个西巴尔干国家(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塞尔维亚和黑山)依然在加入欧洲的道路上蹒跚而行,目送着欧洲一体化这趟列车从自己旁边缓缓驶过。
  于是,有好事者曰:“可能永远存在两个欧洲———一个是民主的、稳定的、繁荣的和进行一体化的欧洲,另一个是不那么稳定、不那么繁荣的欧洲。”一体化的信徒则认为此说大谬不然。他们的信念是,欧洲如同一个房间,不可能一半是热气腾腾的,而另一半却是冷冰冰的。他们坚定地认为,只有一个欧洲(尽管它具有多样性),而且,欧洲一个地方发生的问题会影响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地区。这便是为什么欧盟在准备东扩的同时,也在积极制订维护东南欧稳定与和平,推动这些国家按“欧洲标准”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进而在不远的将来使之融入欧洲主流发展轨道上来的各种方案。
  事实上,在南斯拉夫解体引发的东南欧形势急剧变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欧共体/欧盟没有明确和连续的巴尔干政策。如果说欧共体/欧盟对南斯拉夫危机有什么政策的话,它至多是一个或几个主要成员国对东南欧地区政策的结果。但持续不断的民族冲突,及由此引起的战争、难民潮和政治动荡,不仅威胁到东南欧本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也威胁到欧盟成员国的安全以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于是,随着1995年《代顿协定》的签定和波黑实现和平,欧盟开始考虑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东南欧地区的和平。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欧盟开始逐步形成针对西巴尔干五国的政策。
  
  科索沃战争成为分水岭
  
  从1996年到2003年的八年时间里,欧盟共出台了七个各种形式的地区政策。
  以1999年科索沃战争为分水岭,欧盟地区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科索沃战争爆发以前,欧盟没有认真考虑过东南欧地区欧洲化的问题,而是着重强调从外部促进东南欧形势正常化,鼓励南斯拉夫联邦继承国之间恢复和保持正常关系并建立信任机制,通过对话与合作,执行代顿/巴黎协定,进而在东南欧地区实现持久和平。
  1996年,欧盟提出了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对东南欧地区的共同政策,其目标是,通过建立和维护民主制度、法制、尊重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恢复经济等措施,在东南欧实现稳定和经济复苏与繁荣。1997年,欧盟出台的第二个地区政策除再次明确上述目标外,首次提出同东南欧五国建立制度化关系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条件:即难民要返回家园,尚未签署普惠制条约的国家必须遵守和平协定的各项义务,包括将战犯押解至国际法庭,切实实行民主改革,遵守一般认可的人权和少数民族权益标准,进行自由公正的选举,实施初步的经济改革等。
  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后,欧盟认识到,东南欧稳定与否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有直接关系,因而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一揽子计划,综合解决东南欧地区的稳定(安全)问题、政治和经济改造问题。此后,欧盟的地区政策具有全面性。最重要的是,欧盟放弃了以往在欧洲一体化中不重视东南欧地区的做法,向东南欧国家昭示,同中东欧国家一样,它们也有加入欧盟的希望。
  在此背景下,欧盟在科索沃战争过程中出台了《东南欧稳定和联系进程》文件(1999年5月25日),紧接着,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欧盟科隆外长会议又正式出台了《东南欧稳定公约》。这两个文件的突出特点是,从过去只强调实现稳定和维护地区和平,逐步转向同西巴尔干五国建立新型和长期的制度关系,方法是,采取政治和经济措施,预防该地区爆发新的冲突,引入成熟的民主机制,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转轨和社会改造。欧盟的最终目标是,将东南欧国家稳定在欧洲大西洋结构中。换句话说,科索沃战争之后,欧盟通过让东南欧地区国家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来克服东南欧地区的各种矛盾和分裂,使巴尔干不再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东南欧。
  
  开启“萨洛尼卡进程”
  
  为实现东南欧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欧盟双管齐下。在政治上,欧盟对西巴尔干国家逐一制订了战略报告,鼓励这些国家进行实实在在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欧盟将执行这两个文件的情况作为评估西巴尔干国家能否入盟,以及何时入盟的前提条件。在经济上,欧盟制订了“共同体援助重建、发展和稳定(2002年~2006年)”多年援助计划。
  在地区层面上,欧盟鼓励西巴尔干国家相互之间建立睦邻关系,并进行地区合作。如2000年在东南欧稳定公约框架内启动的“在东南欧防止小武器扩散”的“塞格德进程”。在经济上,欧盟推动西巴尔干国家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同时,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为强化这一趋势,欧盟委员会在2003年5月向西巴尔干五国提出了“欧洲一体化伙伴关系”计划,该“计划”将中东欧国家作为欧盟候选国的成功经验引入到同西巴尔干国家的关系中来。同年6月,在希腊萨洛尼卡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批准了这一大胆“计划”,正式明确了西巴尔干五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前景。可以说,“萨洛尼卡进程”的启动,使欧盟同西巴尔干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具有实质内容的阶段。
  客观地说,“萨洛尼卡进程”对欧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风险比欧盟本次东扩所带来的风险更大。“萨洛尼卡进程”的最终结果有赖于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一,欧盟自身的改革。扩大到25国后,欧盟内部机制面临各种调整和改革问题,新老成员国需要相互磨合和适应,以及即将出炉的宪法性条约能否真正发挥其设想的功能;其次,西巴尔干国家的内部改革和地区合作能否如欧盟所期望的那样;第三,美国是否利用巴尔干问题来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
  虽然存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西巴尔干五国如果没有明确的欧洲前景,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有可能停滞不前,如果走向欧洲的道路过于漫长和艰辛,巴尔干地区合作将没有支撑物,巴尔干国家固有的“弱性”将死灰复燃,各种民族主义将卷土重来。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各种努力也将前功尽弃,付之东流。巴尔干不是走向统一的欧洲,而是“回归历史”。
  因此,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社会来说,坚定的政治信念,国际社会的团结、协调一致和考虑周全的地区战略,慷慨到位的经济援助,是维持西巴尔干地区稳定与和平,并引领这些国家稳步走向欧洲化的基本保证。
其他文献
温总理走过美国仪仗队,回到检阅台。检阅完军乐队后,布什总统致欢迎辞。致辞结束后,布什总统熟练地用脚尖拉出了脚垫。看到这一动作细节后,在现场的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2003年12月,虽值美国隆冬时节,天气却和暖如春。中美关系历经摩擦、波折,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正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在此之际,温家宝总理选择美国作为担任总理以来的第一个双边访问国。  同年10月,我被派往华盛顿,参加中国驻美使馆接待
期刊
2004年真可谓“世界选举年”,从欧洲、亚洲、美洲到非洲大陆,大大小小的选举摩肩接踵。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印度、阿富汗、印尼、突尼斯、斯里兰卡、格鲁吉亚、菲律宾、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许多国家都有大选,有的已经举行,有的将要举行。选举如舞台,政要如明星,涉足者竭尽所能,精心设计“脚本”,“曲目”五花八门。选战狼烟滚滚,鼓声隆隆,你方唱罢我登台?熏好不热闹。在如此林林总总的选举大戏中,各人“看点”各
期刊
世界成功家族企业的创业故事实在是数不清,道不完。在有限的篇幅里,我们甚至无法列举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一作介绍。在众多的经济精英当中,我们选择了沃尔顿家族(美国)、森家族(日本)与施至成家族(菲律宾)。沃尔顿家族作为世界头号家族企业沃尔玛的缔造者,不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其两代人之间还顺利实现了成功交接。森家族与施至成家族是两家亚洲的家族企业,随着企业的扩张,其家族的管理模式在他们内部正引起了一场激烈
期刊
泰国在走出经济危机、迈向再次繁荣的路途中,能否克服旧有的各种问题,获得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  2003年,泰国经济实现了6.3%的增长,在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越南之后,位居第三。如此骄人的成果无疑增加了他信治理国家的信心。在一次公开场合,他信称:“2004年,泰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8%,2005年将达到10%。”这一承诺顿时让泰国人民备感鼓舞。可是,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信究竟有几分把握?  
期刊
前不久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期刊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地位的上升,反映出中国在地区内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  目前,亚洲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地区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在地区贸易中的地位日趋上升,美国的贸易地位逐渐下降,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研究员赵江林。    中国成为
期刊
今年3月6日,李肇星外长在记者会上提到了工作、生活在艰苦地区的中国外交官李建国、符华强、邵关福。其实,他们只是这个群体的几名代表,更多的外交官的经历是不为人所知的,他们敬业、奉献、默默无闻。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与乌干达两国之间发生了一场为期半年的全面战争。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全体外交人员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与火的考验,在坎帕拉外交界树立起了一个整体英雄形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期刊
进入4月以来,伊拉克反美抵抗运动声势炽盛。临近6月30日美军交权前的两个多月里,伊拉克局势扑朔迷离,美国会按时交权吗?联合国会介入吗?今后是两支军队还是一支军队?临时政府的组建方式、规模、权限是什么?谁来推举总统候选人?是由目前临管会和各省临管会派代表吗?什叶派为何发泄不满?有没有可能由逊尼派和库尔德人组建联合政府?美国对逊尼派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期刊
前几天,国内媒体对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创造出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世界新记录这一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振超本人则被誉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全国各地掀起学习许振超的高潮。  许振超的事迹何以值得关注?一个简单的理由可能是:像许振超这样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人太少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对于本职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太少,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本职工作之外,
期刊
平心而论,非洲的苏丹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2004年3月接连发生的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遇害事件,一下子将遥远的苏丹拉到了眼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样一个疑问:中国工人为什么到苏丹去?这要从中国和苏丹之间的经济关系谈起。    “醒得早起得晚”    比起人们熟知的坦桑尼亚、赞比亚,苏丹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可谓是“醒得早起得晚”。两国1959年建交,第一个贸易协定早在1962年就签订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