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作业量的规定引发争议,焦点汇聚在无作业或者减少作业量上。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新课改倡导的是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扮演鼓励、引导和启发的角色,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不能只考虑作业量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视角应转移到做什么和怎么做,以改变目前靠作业数量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粗浅做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师如何抓住一个“点”,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减少重复的作业内容,追求高效学习,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主题阅读推广者刘宪华校长期望语文教学借“主题单元”这根“藤”串起儿童浩如烟海的阅读之“瓜”,倡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给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能否也抓住一个关键点,串起一条主线,系统地将阅读、积累、创作融为一体,改变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散乱”的局面呢?笔者借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作业设计,谈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一、围绕教材拓展阅读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基本导向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实在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首先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入手,帮助学生由兴趣过渡到自觉。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文作者、故事情节、文中人物或者相关背景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进行拓展阅读,这是家庭作业的基本导向。其次,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鼓励他们从不同方面收集信息,并在课堂上集中交流,汇集信息,达到聚小流而成江河的效果,从而大幅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学生们查阅了作者的资料,但关注点却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注意到不仅中国的教材中有安徒生的文章,而且在所有英语国家的教材中都有他的文章;有的学生了解到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如《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等等;有的学生了解到安徒生的生活背景,即使房间很简陋,却布置得井井有条,这样的生活环境开启了他的创作生涯;有的学生把安徒生的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布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同学们倡议要继续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让安徒生童话成为照耀每个人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点,由“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同时,还要注意阅读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自行选择书目,还可以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或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依托教材进行创作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核心内容
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也是多元的。教师要改变写作的教学方式,减少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它作为创作的源泉。
例如,有学生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十分同情小女孩的命运,以《我想》为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想/用我的零用钱/为她买一架火炉/给她送去温暖。
我想/让她穿越时空/品尝我为她做的饭菜/为她带来幸福。
我想/为她栽棵圣诞树/挂上满满的祝福/让她永远快乐。
我想/牵住她瘦弱的手/一起背着书包/快乐上学去。
“诗”是学生作业中最常见的创作形式,“情到深处即为诗”,诗的背后是阅读、思考和文化的积淀。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能把诗写好的学生写作能力一定很强。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写诗,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写诗,学生还会用信件等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有学生写到:亲爱的小女孩!我知道这是一封你永远也收不到的信,我只想轻轻地问候一句:你在天堂生活得好吗?不敢想象你在寒风中苦苦哀求的那揪人心弦的场面,不敢想象那恳求和希望的眼神……为什么没有人买你几根火柴?哪怕是一根!为什么没有人给你几个铜板?哪怕是一个!而和你相比,我实在太幸福,我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和我们一起享受生活,那该多好啊!你的生活虽然贫穷,但你的故事却像无数的火柴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坎坷、心灵的孤寂与难耐都在一个个小作家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修饰,有的只是情感的流露,一种我手写我心的未经雕饰的天然美。
写作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倡导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使学生乐于动笔,善于表达。
三、鼓励作业形式创新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评价要素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师在作业环节要引入创新的理念,让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并把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作为评价作业价值的基本要素。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除了写诗、写信等形式外,还有学生认为歌声最能表达感情,于是编写了歌词,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和祝福。这位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把歌曲写入作业,新的尝试十分成功,不仅体验了音乐的魅力,更体验到创新带来的快乐。”还有学生对课文进行配乐朗读,用钢琴曲《绿袖子》配乐,并说明了选择这支曲子的理由;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连环画,在班级展示;有的学生独具匠心地把课文的标点符号重新变动,使课文内容和意思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学生的作业形式已达40多种,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求异是创新的开始,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同一篇课文、同一次作业,学生的思维不同,见解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把时间交给学生,把空间赋予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自主性作业给了学生创造无限的可能,可以说,正是由于自主性作业这样的平台,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
四、训练与掌握学习方法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价值体现
无论哪种学习,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方法决定了效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题海战术并不能提高成绩,不会学习且不懂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原因。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教师要在课上教会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这是语文作业改革的价值体现。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有的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象进行了梳理,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有的学生采用对比手法对文章前半部分“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与最后“她赶紧擦燃了一大把,要把奶奶留住”进行对比,突出了小女孩极度渴望光明、温暖和没有饥饿寒冷的幸福生活;有的学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分析文章,突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课文内容,在绘声绘色的表达中无不流露出真情实感,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及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科都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学习方法的训练与掌握应该渗透到整个作业过程中。从以上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用表格梳理、思维导图、文配图等方法整理、归纳、再现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化繁为简,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回顾,这种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益的。
五、问题意识应落实于自主性作业全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了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在教学中,学生只学不问的现象十分普遍。小学生天生爱问为什么,然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却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不质疑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获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能燃起来?笔者鼓励他自己寻找答案。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早年的火柴头是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的,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摩擦就能起火。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代替,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的红磷摩擦才能燃起来。还有的学生提出: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幻象?在查阅资料后,她了解到产生幻想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从生理角度分析,身体极度虚弱,意识模糊,常常会产生幻象;就像在沙漠中极度干渴的人眼前出现水塘的幻象,还有一种观念是从小女孩的心理分析,她之所以会出现幻象,是因为那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却又渴望得到的,她只能在虚幻中看到。还有学生以“关于现代的穷苦人民的思考”为题,思考在我们生活的今天,是否也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人呢?
有创新的作业才是有价值的作业,看似简单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不断探索。教师常常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中,这会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
六、作业展示交流是学习资源的再利用
学生自主性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精彩纷呈,每一项作业中都充满了学生的智慧,都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成果,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这样的作业不能闲置,要充分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展示将作业汇集起来,帮助学生再学习,这种学习资源是普通课堂中所没有的。
在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作业展评活动,有的学生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话剧剧本,然后排练表演,在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对改编和表演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小女孩的昨天和今天》的演讲,演讲内容精彩纷呈,发人深思。最后评选出“最佳创意作业”“最具思维含量作业”“最具才情作业”等。
作业展示体现的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作业展示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这样的展示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每次作业中学生付出的努力,远比单纯学习要重要得多;每次作业都是一次独特的创作,远比机械抄写重要得多;每次作业都是一次个性展示,这才能引发学习的原动力;每次作业都是一次求异创新,这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语文自主性作业改变了陈旧的思维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场变革,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使教师由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尝试和有价值的改革。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师如何抓住一个“点”,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减少重复的作业内容,追求高效学习,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主题阅读推广者刘宪华校长期望语文教学借“主题单元”这根“藤”串起儿童浩如烟海的阅读之“瓜”,倡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给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能否也抓住一个关键点,串起一条主线,系统地将阅读、积累、创作融为一体,改变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散乱”的局面呢?笔者借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作业设计,谈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一、围绕教材拓展阅读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基本导向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实在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首先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入手,帮助学生由兴趣过渡到自觉。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文作者、故事情节、文中人物或者相关背景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进行拓展阅读,这是家庭作业的基本导向。其次,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鼓励他们从不同方面收集信息,并在课堂上集中交流,汇集信息,达到聚小流而成江河的效果,从而大幅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学生们查阅了作者的资料,但关注点却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注意到不仅中国的教材中有安徒生的文章,而且在所有英语国家的教材中都有他的文章;有的学生了解到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如《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等等;有的学生了解到安徒生的生活背景,即使房间很简陋,却布置得井井有条,这样的生活环境开启了他的创作生涯;有的学生把安徒生的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布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同学们倡议要继续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让安徒生童话成为照耀每个人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点,由“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同时,还要注意阅读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自行选择书目,还可以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或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依托教材进行创作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核心内容
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也是多元的。教师要改变写作的教学方式,减少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它作为创作的源泉。
例如,有学生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十分同情小女孩的命运,以《我想》为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想/用我的零用钱/为她买一架火炉/给她送去温暖。
我想/让她穿越时空/品尝我为她做的饭菜/为她带来幸福。
我想/为她栽棵圣诞树/挂上满满的祝福/让她永远快乐。
我想/牵住她瘦弱的手/一起背着书包/快乐上学去。
“诗”是学生作业中最常见的创作形式,“情到深处即为诗”,诗的背后是阅读、思考和文化的积淀。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能把诗写好的学生写作能力一定很强。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写诗,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写诗,学生还会用信件等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有学生写到:亲爱的小女孩!我知道这是一封你永远也收不到的信,我只想轻轻地问候一句:你在天堂生活得好吗?不敢想象你在寒风中苦苦哀求的那揪人心弦的场面,不敢想象那恳求和希望的眼神……为什么没有人买你几根火柴?哪怕是一根!为什么没有人给你几个铜板?哪怕是一个!而和你相比,我实在太幸福,我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和我们一起享受生活,那该多好啊!你的生活虽然贫穷,但你的故事却像无数的火柴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坎坷、心灵的孤寂与难耐都在一个个小作家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修饰,有的只是情感的流露,一种我手写我心的未经雕饰的天然美。
写作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倡导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使学生乐于动笔,善于表达。
三、鼓励作业形式创新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评价要素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师在作业环节要引入创新的理念,让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并把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作为评价作业价值的基本要素。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除了写诗、写信等形式外,还有学生认为歌声最能表达感情,于是编写了歌词,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和祝福。这位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把歌曲写入作业,新的尝试十分成功,不仅体验了音乐的魅力,更体验到创新带来的快乐。”还有学生对课文进行配乐朗读,用钢琴曲《绿袖子》配乐,并说明了选择这支曲子的理由;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连环画,在班级展示;有的学生独具匠心地把课文的标点符号重新变动,使课文内容和意思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学生的作业形式已达40多种,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求异是创新的开始,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同一篇课文、同一次作业,学生的思维不同,见解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把时间交给学生,把空间赋予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自主性作业给了学生创造无限的可能,可以说,正是由于自主性作业这样的平台,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
四、训练与掌握学习方法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价值体现
无论哪种学习,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方法决定了效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题海战术并不能提高成绩,不会学习且不懂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原因。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教师要在课上教会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这是语文作业改革的价值体现。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有的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象进行了梳理,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有的学生采用对比手法对文章前半部分“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与最后“她赶紧擦燃了一大把,要把奶奶留住”进行对比,突出了小女孩极度渴望光明、温暖和没有饥饿寒冷的幸福生活;有的学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分析文章,突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课文内容,在绘声绘色的表达中无不流露出真情实感,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及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科都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学习方法的训练与掌握应该渗透到整个作业过程中。从以上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用表格梳理、思维导图、文配图等方法整理、归纳、再现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化繁为简,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回顾,这种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益的。
五、问题意识应落实于自主性作业全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了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在教学中,学生只学不问的现象十分普遍。小学生天生爱问为什么,然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却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不质疑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获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能燃起来?笔者鼓励他自己寻找答案。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早年的火柴头是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的,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摩擦就能起火。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代替,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的红磷摩擦才能燃起来。还有的学生提出: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幻象?在查阅资料后,她了解到产生幻想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从生理角度分析,身体极度虚弱,意识模糊,常常会产生幻象;就像在沙漠中极度干渴的人眼前出现水塘的幻象,还有一种观念是从小女孩的心理分析,她之所以会出现幻象,是因为那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却又渴望得到的,她只能在虚幻中看到。还有学生以“关于现代的穷苦人民的思考”为题,思考在我们生活的今天,是否也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人呢?
有创新的作业才是有价值的作业,看似简单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不断探索。教师常常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中,这会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
六、作业展示交流是学习资源的再利用
学生自主性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精彩纷呈,每一项作业中都充满了学生的智慧,都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成果,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这样的作业不能闲置,要充分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展示将作业汇集起来,帮助学生再学习,这种学习资源是普通课堂中所没有的。
在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作业展评活动,有的学生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话剧剧本,然后排练表演,在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对改编和表演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小女孩的昨天和今天》的演讲,演讲内容精彩纷呈,发人深思。最后评选出“最佳创意作业”“最具思维含量作业”“最具才情作业”等。
作业展示体现的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作业展示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这样的展示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每次作业中学生付出的努力,远比单纯学习要重要得多;每次作业都是一次独特的创作,远比机械抄写重要得多;每次作业都是一次个性展示,这才能引发学习的原动力;每次作业都是一次求异创新,这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语文自主性作业改变了陈旧的思维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场变革,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使教师由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尝试和有价值的改革。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