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老师您好!我这个人做事总是思前想后,不知怎样表达我的内心感受,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在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我总是没有主见,胆小懦弱,一切都听别人的,结婚几年来,我和婆婆没吵过一次嘴,但是婆婆的话常让我心里很生气,很不满,当时也说不出应付的话来。事后很懊悔,心里特别别扭,堵得慌,恨自己太懦弱了。
我近来脾气越来越坏,心里特别烦,常对我爱人发火,有时候压不住火就对孩子大发雷霆,把孩子吓得直哭,弄得爱人也很困惑。我这是什么毛病?我该怎么办呀?
A:我想在回答你的疑问之前先给你讲个故事。有位丈夫在单位里受了老板的气,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没和妻子说几句话,就闹了起来。面对丈夫的大发雷霆,妻子莫名其妙。正好一肚子气的时候,刚好六岁的儿子小建跑回家。“你为什么才回家?”妻子满腔怒火,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小建刚才还高高兴兴的,让妈妈一巴掌打得不知如何是好,正不知如何发泄的时候,回头看见了小花猫“喜欢”在院子里正朝自己摇尾巴。小建转身来到院子,一脚踢在“喜欢”的肚子上,踢得“喜欢”跑出去老远,回头朝小建嗷嗷地直叫,那叫声分明是在“表达”强烈抗议和极度困惑:我不是你最喜欢的好朋友吗,今天为什么平白无故踢我?
想必你看到这里已经暗自好笑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小建的爸爸在外面的火气,转来转去,最终转到了小花猫的身上。这是小花猫无论如何也闹不明白的道理,它只有困惑了。可你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说这不是挺好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在心理学上叫做“转移作用”。
所谓转移作用,就是把对某一对象的情绪转移到另一对象身上的心理防卫机制。人们常有一种心理倾向,把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面对对象直接表达或发泄,而转移到其他较为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替代性的对象身上,从而满足情感需求,缓解焦虑和心理压力,这就是转移作用。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前面故事中的丈夫、妻子、儿子就是这样使用了转移作用,虽然怒气没有发在本来的对象身上,却也出了气,消了火,满足了情绪宣泄的心理欲望。当然,转移作用不仅仅转移愤怒这样的消极情绪,有时也转移喜爱等积极的情绪。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是把对婆婆的怨气转移到了丈夫和孩子身上。没错。你的丈夫和孩子也许和那只小花猫一样困惑:为什么让我蒙受了不白之冤?
转移作用虽然可以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一时的缓解,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你有了切身体会。既然你心病的根源是婆媳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那么还是采取积极的心理自救措施,妥善地调整婆媳关系为好。
方法之一是进行性格重塑。你和婆婆的矛盾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被动和懦弱。很少有人真正喜欢被动懦弱的人。你应积极塑造良好性格,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学会主动和干练。慢慢的,你会赢得婆婆的喜欢:我儿子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再有,丰富自己的生活也会改变你的性格和心境。但是做之前一定要了解,性格的重塑需要时间和耐心。
方法之二是学会心理换位。也许你婆婆很可能正处在更年期。女性在更年期会有较大的情绪上的反应和变化,最明显的是情绪不稳、易怒,还可能有性格脾气的改变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她说话让你生气的情况。你应学会心理换位,多站在婆婆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对婆婆有较多的理解。你一定爱你的丈夫和孩子,他们是你最亲近的人;你最亲近的人是你婆婆的儿子和孙子,也是她最亲近的人,你们婆媳之间就是这样地亲情相连。仔细想想这些,对婆婆会多些谅解和理解。
方法之三是增进心理沟通。婆媳吵架当然不足取,但你把怨气都憋在心里,比争吵也许更有害。你的心病主要不是因为婆媳矛盾,而是因为你在人际交往上缺乏表达和沟通而形成了心理压力。因此,要么你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再抱怨婆婆,要么你就把闷在心里的话说出来。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透。把话说出来,彼此会增进理解,消除误会。人际障碍常常不是我对你错或你对我错,而是缺乏沟通。沟通当然不一定要吵架。退一步说,即使争辩两句,只要对婆婆心存爱意,也比憋在心里好。此外,你还可以和丈夫作些交流,也比拿丈夫出气要好得多。
方法之四是虚拟宣泄。家庭生活中常常原本不是要找什么是非对错,而是心理调节的问题。你如果还是不愿或不敢把对婆婆的抱怨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虚拟宣泄来自我调节。随便画一个人物头像来象征婆婆,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面对头像,尽情地表达你的抱怨,可以说,可以嚷,可以哭。虚拟的对象这时只能低头认输,任你摆布。于是,你心中的压力就宣泄出来了,心情也就轻松了,好比一场大雨之后空气会格外新鲜一样,你的心中也会有一片晴空。
只要婆媳关系给你带来的心理压力得以化解,你的心病就会随风飘散,你就不用再拿爱人和孩子当替罪羊了,你也就会用灿烂的笑容来面对婆婆、爱人和孩子,面对家庭的温馨,面对生活的阳光。
我近来脾气越来越坏,心里特别烦,常对我爱人发火,有时候压不住火就对孩子大发雷霆,把孩子吓得直哭,弄得爱人也很困惑。我这是什么毛病?我该怎么办呀?
A:我想在回答你的疑问之前先给你讲个故事。有位丈夫在单位里受了老板的气,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没和妻子说几句话,就闹了起来。面对丈夫的大发雷霆,妻子莫名其妙。正好一肚子气的时候,刚好六岁的儿子小建跑回家。“你为什么才回家?”妻子满腔怒火,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小建刚才还高高兴兴的,让妈妈一巴掌打得不知如何是好,正不知如何发泄的时候,回头看见了小花猫“喜欢”在院子里正朝自己摇尾巴。小建转身来到院子,一脚踢在“喜欢”的肚子上,踢得“喜欢”跑出去老远,回头朝小建嗷嗷地直叫,那叫声分明是在“表达”强烈抗议和极度困惑:我不是你最喜欢的好朋友吗,今天为什么平白无故踢我?
想必你看到这里已经暗自好笑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小建的爸爸在外面的火气,转来转去,最终转到了小花猫的身上。这是小花猫无论如何也闹不明白的道理,它只有困惑了。可你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说这不是挺好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在心理学上叫做“转移作用”。
所谓转移作用,就是把对某一对象的情绪转移到另一对象身上的心理防卫机制。人们常有一种心理倾向,把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面对对象直接表达或发泄,而转移到其他较为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替代性的对象身上,从而满足情感需求,缓解焦虑和心理压力,这就是转移作用。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前面故事中的丈夫、妻子、儿子就是这样使用了转移作用,虽然怒气没有发在本来的对象身上,却也出了气,消了火,满足了情绪宣泄的心理欲望。当然,转移作用不仅仅转移愤怒这样的消极情绪,有时也转移喜爱等积极的情绪。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是把对婆婆的怨气转移到了丈夫和孩子身上。没错。你的丈夫和孩子也许和那只小花猫一样困惑:为什么让我蒙受了不白之冤?
转移作用虽然可以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一时的缓解,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你有了切身体会。既然你心病的根源是婆媳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那么还是采取积极的心理自救措施,妥善地调整婆媳关系为好。
方法之一是进行性格重塑。你和婆婆的矛盾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被动和懦弱。很少有人真正喜欢被动懦弱的人。你应积极塑造良好性格,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学会主动和干练。慢慢的,你会赢得婆婆的喜欢:我儿子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再有,丰富自己的生活也会改变你的性格和心境。但是做之前一定要了解,性格的重塑需要时间和耐心。
方法之二是学会心理换位。也许你婆婆很可能正处在更年期。女性在更年期会有较大的情绪上的反应和变化,最明显的是情绪不稳、易怒,还可能有性格脾气的改变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她说话让你生气的情况。你应学会心理换位,多站在婆婆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对婆婆有较多的理解。你一定爱你的丈夫和孩子,他们是你最亲近的人;你最亲近的人是你婆婆的儿子和孙子,也是她最亲近的人,你们婆媳之间就是这样地亲情相连。仔细想想这些,对婆婆会多些谅解和理解。
方法之三是增进心理沟通。婆媳吵架当然不足取,但你把怨气都憋在心里,比争吵也许更有害。你的心病主要不是因为婆媳矛盾,而是因为你在人际交往上缺乏表达和沟通而形成了心理压力。因此,要么你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再抱怨婆婆,要么你就把闷在心里的话说出来。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透。把话说出来,彼此会增进理解,消除误会。人际障碍常常不是我对你错或你对我错,而是缺乏沟通。沟通当然不一定要吵架。退一步说,即使争辩两句,只要对婆婆心存爱意,也比憋在心里好。此外,你还可以和丈夫作些交流,也比拿丈夫出气要好得多。
方法之四是虚拟宣泄。家庭生活中常常原本不是要找什么是非对错,而是心理调节的问题。你如果还是不愿或不敢把对婆婆的抱怨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虚拟宣泄来自我调节。随便画一个人物头像来象征婆婆,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面对头像,尽情地表达你的抱怨,可以说,可以嚷,可以哭。虚拟的对象这时只能低头认输,任你摆布。于是,你心中的压力就宣泄出来了,心情也就轻松了,好比一场大雨之后空气会格外新鲜一样,你的心中也会有一片晴空。
只要婆媳关系给你带来的心理压力得以化解,你的心病就会随风飘散,你就不用再拿爱人和孩子当替罪羊了,你也就会用灿烂的笑容来面对婆婆、爱人和孩子,面对家庭的温馨,面对生活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