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和文化关联密切,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会赋予语言独特的语法和词汇结构并极大地影响说话者的表达习惯和思维逻辑。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习语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就必然会反映出这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的地理环境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望文生义,而应该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源语意思。
关键词:地理环境;英语习语;影响;翻译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任何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东临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即为法国。英国所处的这样一个岛国的位置,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英语习语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2.气候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岛上的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风大雾多,冬季温暖,日照时间短。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大不列颠岛的西部降雨量特别大,如在西苏格兰北部一带,一周7天平均有5天下雨。东南部地区的降雨量小、但伦敦地区一年中的平均雨日仍有160天。英国的雨已不是令人烦恼的小事,也不是“季节的客人”,而是家常便饭。难怪在英国口语里有条习语:as right as rain(像下雨那样正确)。在这里,下雨是正常的,不下雨反而反常。例如:My grandma is right as rain although she is more than 90 years old.意为我奶奶虽已年过九十,身体却非常健康。
由于下雨是家常便饭,英国人在相互约定时间做某事的时候,总要补上一句 come rain or shine(不论下雨或天晴都来)。不过这条习语现在多用于转义:“不论情况如何。”例如:Susan is a friend who I can always rely on,rain or shine. 苏珊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靠得住的朋友。
语言中最活跃,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有过的各种文化现象无不在词汇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着词汇的联想意义。在汉语中,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中国地处西伯利亚东南太平洋以西,东风和煦,西风凛冽,中国人分别用“东风”、“西风”来象征生机温情和衰败凄凉,留下了诸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和“古道西风瘦马”的佳句。汉语言中的“东风”意指“春风”。中国人喜欢东风,并把它“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陈毅《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可见,中国人对东风情有独钟。然而,对英国人说:“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吹来的刺骨的寒风,a keen east wind(James Joyce);biting east winds(Samuel Butler)。由此可见,英国人讨厌东风。与东风相对的西风(west wind)对英国人来说是温暖的春风,生命的催生剂,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英国诗歌中有许多赞美西风的诗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曾写有一首会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显然,“西风”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与英语west wind 的内涵截然相反。怎样译呢?西风直译为west wind,反之也对。因为直译可最大限度的再现源语文化;此外,东西文化交流已有很长历史,随着这种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大多数读者都熟悉了“西风”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不会在阅读中产生误解。因此,从文化再现和读者接受两个方面来讲,“西风”直译为“west wind”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此外,英国多雾的天气对英语习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之前,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但能见度仍然很差,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从此,伦敦被称为雾都。并且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非常小,夏季很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另外,伦敦的许多工厂的烟囱和无数传统英国式壁炉冒出的烟里含有大量的微粒,使空气更容易凝结雾珠。多雾的天气也给英语留下不少习语。在浓雾里行走,看不清两三步以外的东西,几乎迈不开步子,生怕撞到柱子或路旁的汽车上,走了半天也不知走到哪里。英语中有个习语叫做 in a fog(困惑不解,如坠五里雾中)就是比喻这种“在雾里行走的困惑”感觉。例如:Tell me again how you work this machine;I'm still in a fog about it. 请再讲一遍这机器是怎么开的,我仍然如坠五里雾中。另外还有条与雾有关的习语是 have not the foggiest idea,意思是“如坠五里雾中;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例如:We haven't the foggiest idea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work. 我们都对这项工作的目前进展情况感到一头雾水。 3.航海业的发展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南面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相望,东面隔北海与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遥对。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第一大岛,海岸非常曲折,长达11,450公里。北海和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惟一出口,所以,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英国的海岸线曲折多变,港湾禊入,海水很深,岛屿众多,对发展航海业和渔业极为有利。海上运输在英国运输业中占有特殊位置。航海业的发展使得英语中出现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众所周知,英国曾经是海上霸主,造船业冠绝全球。英国是岛国,因此很早就开始重视造船。船舶是人类征服海洋、江河的重要工具,是海洋文化的載体。英语中许多习语就与船和船上用具相关。例如:go by the board(顺着船舷走),这个习语起源于帆船时代,board指的是“船舷”。在狂风暴雨的时候,桅杆突然断了,船长就要作出决策:是立即抢修,还是让椸杆倒下顺着船舷(go by the board)落入海中。前者尚有生存的希望,后者只有船毁人亡了。后来,人们用这一习语表示“(安排)落空;(计划)失败”等意思。例如:The captain believes that many young people in his country now let good manners go by the board.这句话应该译为:船长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把良好的举止忘得一干二净了。再如:three sheets in the wind(三条帆脚索都随风摇曳),这条习语里的 sheets不是“床单”,而是帆船上用来固定风帆的三条“帆脚索”。当帆脚索绷紧时,帆船就满帆前进,平稳自如。如果绳索松驰,随风摇曳,船帆也会随风摇晃。如果三条帆脚索都随风摇曳,整条船就会像醉汉一样东摇西晃。大概因为水手们大多是酒鬼的缘故,他们就用这一短语来形容“酩酊大醉”的样子。久而久之,这一短语进入大众语言,成为习语。例如:The guy on the street is three sheets in the wind.应该理解为:街上那人家伙已是醉得东倒西歪。后来这条习语进一步发展,形式上出现些许变化,用 a sheet in the wind(一条帆脚索随风摇曳)来表示“微醉”。例如:My brother was a sheet in the wind when he came back home from the party last night.昨晚我哥哥参加完宴会回来时有点醉意了。
4.捕鱼业的发展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都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宗教礼俗、思维心理等,无不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轨迹上。而语言存储着前人全部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标志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不列颠岛上稠密的河流和环岛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及其丰富的渔业资源,沿海的鱼产特别丰富,捕鱼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在工业革命以前,以捕鱼为生的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与捕鱼业有关的习语。例如: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如鱼离水,不适应)。鱼儿离开了水,当然浑身不自在,感到难以生存了。这条习语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的意思。例如:I think he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country gentleman and wa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in Birmingham. 我想他认为自己是一名乡绅,在伯明翰就如离水之鱼一般浑身不自在。She feel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among the celebrities. 在那些达官贵人中,她感到十分不自在。相似的习语还有 like a fish in water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如:He takes to life in China like a fish in water. 他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如鱼得水。再如:drink like a fish,如果不了解其文化内涵,容易望文生义,这一习语可能会被理解为像鱼儿那样喝。如果一个人像鱼儿那样喝,一定能喝不少。不过这条习语的意思是指牛饮,大量的狼狈的喝水,喝很多酒。例如:The old man used to drink like a fish and get drunk all the time. 老人以前酒喝得很猛而且每次都喝醉。
5.结语
不同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的地理环境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译者在分析源文时必须考虑每个翻译单位可能包含的文化意蕴,这样,在翻译过程中,才能忠实准确地传达源语的意思。
参考文献
[1] Adams,Thomas W. And Susan R. Kuder. Attitudes Through Idioms[M].Rowley:Newbury House Publishers,Inc. 1984.
[2] Broukal,Milada.Idioms for everyday Use[M].Lincolnwood:NationalTextbook Company.1995.
[3] Nida,Eugene.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3
[4]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5] 陈治刚等. 英美概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6] 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杨艳群(1975-),女,湖南邵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地理环境;英语习语;影响;翻译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任何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东临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即为法国。英国所处的这样一个岛国的位置,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英语习语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2.气候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岛上的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风大雾多,冬季温暖,日照时间短。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大不列颠岛的西部降雨量特别大,如在西苏格兰北部一带,一周7天平均有5天下雨。东南部地区的降雨量小、但伦敦地区一年中的平均雨日仍有160天。英国的雨已不是令人烦恼的小事,也不是“季节的客人”,而是家常便饭。难怪在英国口语里有条习语:as right as rain(像下雨那样正确)。在这里,下雨是正常的,不下雨反而反常。例如:My grandma is right as rain although she is more than 90 years old.意为我奶奶虽已年过九十,身体却非常健康。
由于下雨是家常便饭,英国人在相互约定时间做某事的时候,总要补上一句 come rain or shine(不论下雨或天晴都来)。不过这条习语现在多用于转义:“不论情况如何。”例如:Susan is a friend who I can always rely on,rain or shine. 苏珊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靠得住的朋友。
语言中最活跃,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有过的各种文化现象无不在词汇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着词汇的联想意义。在汉语中,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中国地处西伯利亚东南太平洋以西,东风和煦,西风凛冽,中国人分别用“东风”、“西风”来象征生机温情和衰败凄凉,留下了诸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和“古道西风瘦马”的佳句。汉语言中的“东风”意指“春风”。中国人喜欢东风,并把它“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陈毅《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可见,中国人对东风情有独钟。然而,对英国人说:“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吹来的刺骨的寒风,a keen east wind(James Joyce);biting east winds(Samuel Butler)。由此可见,英国人讨厌东风。与东风相对的西风(west wind)对英国人来说是温暖的春风,生命的催生剂,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英国诗歌中有许多赞美西风的诗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曾写有一首会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显然,“西风”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与英语west wind 的内涵截然相反。怎样译呢?西风直译为west wind,反之也对。因为直译可最大限度的再现源语文化;此外,东西文化交流已有很长历史,随着这种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大多数读者都熟悉了“西风”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不会在阅读中产生误解。因此,从文化再现和读者接受两个方面来讲,“西风”直译为“west wind”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此外,英国多雾的天气对英语习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之前,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但能见度仍然很差,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从此,伦敦被称为雾都。并且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非常小,夏季很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另外,伦敦的许多工厂的烟囱和无数传统英国式壁炉冒出的烟里含有大量的微粒,使空气更容易凝结雾珠。多雾的天气也给英语留下不少习语。在浓雾里行走,看不清两三步以外的东西,几乎迈不开步子,生怕撞到柱子或路旁的汽车上,走了半天也不知走到哪里。英语中有个习语叫做 in a fog(困惑不解,如坠五里雾中)就是比喻这种“在雾里行走的困惑”感觉。例如:Tell me again how you work this machine;I'm still in a fog about it. 请再讲一遍这机器是怎么开的,我仍然如坠五里雾中。另外还有条与雾有关的习语是 have not the foggiest idea,意思是“如坠五里雾中;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例如:We haven't the foggiest idea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work. 我们都对这项工作的目前进展情况感到一头雾水。 3.航海业的发展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南面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相望,东面隔北海与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遥对。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第一大岛,海岸非常曲折,长达11,450公里。北海和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惟一出口,所以,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英国的海岸线曲折多变,港湾禊入,海水很深,岛屿众多,对发展航海业和渔业极为有利。海上运输在英国运输业中占有特殊位置。航海业的发展使得英语中出现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众所周知,英国曾经是海上霸主,造船业冠绝全球。英国是岛国,因此很早就开始重视造船。船舶是人类征服海洋、江河的重要工具,是海洋文化的載体。英语中许多习语就与船和船上用具相关。例如:go by the board(顺着船舷走),这个习语起源于帆船时代,board指的是“船舷”。在狂风暴雨的时候,桅杆突然断了,船长就要作出决策:是立即抢修,还是让椸杆倒下顺着船舷(go by the board)落入海中。前者尚有生存的希望,后者只有船毁人亡了。后来,人们用这一习语表示“(安排)落空;(计划)失败”等意思。例如:The captain believes that many young people in his country now let good manners go by the board.这句话应该译为:船长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把良好的举止忘得一干二净了。再如:three sheets in the wind(三条帆脚索都随风摇曳),这条习语里的 sheets不是“床单”,而是帆船上用来固定风帆的三条“帆脚索”。当帆脚索绷紧时,帆船就满帆前进,平稳自如。如果绳索松驰,随风摇曳,船帆也会随风摇晃。如果三条帆脚索都随风摇曳,整条船就会像醉汉一样东摇西晃。大概因为水手们大多是酒鬼的缘故,他们就用这一短语来形容“酩酊大醉”的样子。久而久之,这一短语进入大众语言,成为习语。例如:The guy on the street is three sheets in the wind.应该理解为:街上那人家伙已是醉得东倒西歪。后来这条习语进一步发展,形式上出现些许变化,用 a sheet in the wind(一条帆脚索随风摇曳)来表示“微醉”。例如:My brother was a sheet in the wind when he came back home from the party last night.昨晚我哥哥参加完宴会回来时有点醉意了。
4.捕鱼业的发展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都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宗教礼俗、思维心理等,无不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轨迹上。而语言存储着前人全部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标志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不列颠岛上稠密的河流和环岛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及其丰富的渔业资源,沿海的鱼产特别丰富,捕鱼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在工业革命以前,以捕鱼为生的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与捕鱼业有关的习语。例如: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如鱼离水,不适应)。鱼儿离开了水,当然浑身不自在,感到难以生存了。这条习语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的意思。例如:I think he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country gentleman and wa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in Birmingham. 我想他认为自己是一名乡绅,在伯明翰就如离水之鱼一般浑身不自在。She feel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among the celebrities. 在那些达官贵人中,她感到十分不自在。相似的习语还有 like a fish in water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如:He takes to life in China like a fish in water. 他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如鱼得水。再如:drink like a fish,如果不了解其文化内涵,容易望文生义,这一习语可能会被理解为像鱼儿那样喝。如果一个人像鱼儿那样喝,一定能喝不少。不过这条习语的意思是指牛饮,大量的狼狈的喝水,喝很多酒。例如:The old man used to drink like a fish and get drunk all the time. 老人以前酒喝得很猛而且每次都喝醉。
5.结语
不同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的地理环境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译者在分析源文时必须考虑每个翻译单位可能包含的文化意蕴,这样,在翻译过程中,才能忠实准确地传达源语的意思。
参考文献
[1] Adams,Thomas W. And Susan R. Kuder. Attitudes Through Idioms[M].Rowley:Newbury House Publishers,Inc. 1984.
[2] Broukal,Milada.Idioms for everyday Use[M].Lincolnwood:NationalTextbook Company.1995.
[3] Nida,Eugene.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3
[4]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5] 陈治刚等. 英美概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6] 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杨艳群(1975-),女,湖南邵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