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劳动既是一个基本的需求,同时也是一个基础性的推动力。借助于劳动,能够让人类获得物质上以至于精神上的满足和收获。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是如此,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人才,通过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广大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职业核心素养。劳动教育在高校的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当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作用价值;发展方向
一、背景
劳动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专业的劳动理论的教学以及劳动实践的导入,让大学生更好地感知劳动教育所蕴含的理论、更好地掌握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让自身的劳动意识得到提升,让自己的劳动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全方位地培养自身的劳动核心素养。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环境之下,在我国的众多高校当中,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立德树人、实践支撑的关键学科,也应该引起广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即便是在当前大环境的推进之下,我国很多高校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特别是一些专业的教学内容较多,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劳动教育的师资资源短缺等等,都成为了制约着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学科优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蕴
一方面,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立德树人”的价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精辟地阐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内涵,对劳动教育则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坚定开展劳动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新时代创新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力倡导崇尚劳动精神和开展劳动教育,为高等教育不忘育人之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抓手。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标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展经验和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途径和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技能,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不停留于掌握劳动技能,更以塑造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品德、培养价值观念为目标,它既是“立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的途径。
另一方面,高校的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支撑”的价值作用。在对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劳动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进行查阅和分析以后可以发现,高校的劳动教育学科需要劳动理论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劳动实践的支撑。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让在校大学生们都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这对于大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方向探析
(一)提升重视程度,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到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
实际上,在高校劳动教育学科发展的过程当中,虽然其价值作用是多元化的,但是还有很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学生对此缺乏明确的认知。因此也就形成了对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要想让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真正地发挥其“立德树人”和“实践支撑”的价值作用,首先就是要提升对于这一个学科的重视程度。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所落实。
高校要提升对于劳动教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将劳动教育学科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相互结合。注重对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环境氛围的塑造。除此之外,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大学生自身,都要积极推动转变当代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观念,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让大学生能够对劳动教育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認为劳动教育学科不重要。可以说,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是一个共性问题和普遍现象,针对这一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学分系统当中去,这样一来,也能够更好地督促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学习。
(二)整合教学资源,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延伸和拓展作为教学发展的关键目标
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已经印发了《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在这一个指导性文件当中,就已经将劳动教育列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教学计划当中去,对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这一个指导意见当中,也对于大学生应该参与的劳动实践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不仅应该包括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内容和形式,勤工俭学科技发明等劳动实践活动也应该纳入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去。因此,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从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都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同时也针对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给予了明确。但是,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现状上来看,劳动资源不够整合,劳动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不够优化等,都成为了制约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这样的一个现状,要从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层面上推进,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延伸和拓展作为教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在劳动教育资源的整个过程当中,主要可以关注以下两个层面上的内容:第一就是要将“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的内容进行高度整合,借助于劳动理论来指导劳动实践;第二就是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内容进行高度整合,将劳动的元素融入到高校其他专业学科系统当中去,因为任何一个专业学科都是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实践的。实际上,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是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不是自成体系、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的。如果能够站在“资源整合”的角度上,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之间的带动和影响,必将能够大大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学科的优化发展和进步。 (三)注重師资培养,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人才价值作用的发挥放在重要位置
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实践推进与发展的现状当中来看,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够让广大高校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从陶行知先生这一个教育理念上就可以看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劳动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通过劳动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创新的源泉。实际上,陶行知先生也是劳动教育的倡导者,他提倡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投入到劳动活动当中去。教师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能够大大提升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陶行知先生这一个行为引导,笔者认为,在高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当中,还要注重于师资的培养,注重于师资的榜样作用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广大的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劳动教育的环境氛围,教师的带动作用比起单纯的说教而言会更有意义,针对于教师作用发挥的层面,提出以下两点对策:
第一,要注重劳动教育教师资源的招聘和培养。劳动教育也需要具有专业学科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教师体系,进行劳动教育教师招聘计划的拟定,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和补给,来进一步充实高校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
第二,要注重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在部分高校当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教师在一旁“旁观指导”,实际上这种做法对于学生们劳动积极性的发挥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教师要真正地与学生们融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去,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四、结语
当前,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下,高校的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促进学生们思想进步、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科。在这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当中,既要提升重视程度,也要实现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更要注重劳动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多种手段的综合作用之下,一定能够为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价值作用的发挥和发展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梅.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方位、方向与方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J].教育探索,2020(03):34-35.
[2] 凌新文.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4):98-101.
[3] 仇志芬.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劳动育人”的困境与对策[J].知识经济,2020(12):82-83.
基金项目: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2019-2020年度科研立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培养研究(课题编号CHA2019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9YBG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作用价值;发展方向
一、背景
劳动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专业的劳动理论的教学以及劳动实践的导入,让大学生更好地感知劳动教育所蕴含的理论、更好地掌握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让自身的劳动意识得到提升,让自己的劳动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全方位地培养自身的劳动核心素养。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环境之下,在我国的众多高校当中,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立德树人、实践支撑的关键学科,也应该引起广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即便是在当前大环境的推进之下,我国很多高校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特别是一些专业的教学内容较多,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劳动教育的师资资源短缺等等,都成为了制约着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学科优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蕴
一方面,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立德树人”的价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精辟地阐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内涵,对劳动教育则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坚定开展劳动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新时代创新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力倡导崇尚劳动精神和开展劳动教育,为高等教育不忘育人之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抓手。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标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展经验和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途径和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技能,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不停留于掌握劳动技能,更以塑造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品德、培养价值观念为目标,它既是“立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的途径。
另一方面,高校的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支撑”的价值作用。在对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劳动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进行查阅和分析以后可以发现,高校的劳动教育学科需要劳动理论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劳动实践的支撑。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让在校大学生们都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这对于大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方向探析
(一)提升重视程度,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到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
实际上,在高校劳动教育学科发展的过程当中,虽然其价值作用是多元化的,但是还有很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学生对此缺乏明确的认知。因此也就形成了对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要想让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真正地发挥其“立德树人”和“实践支撑”的价值作用,首先就是要提升对于这一个学科的重视程度。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所落实。
高校要提升对于劳动教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将劳动教育学科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相互结合。注重对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环境氛围的塑造。除此之外,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大学生自身,都要积极推动转变当代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观念,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让大学生能够对劳动教育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認为劳动教育学科不重要。可以说,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是一个共性问题和普遍现象,针对这一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学分系统当中去,这样一来,也能够更好地督促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学习。
(二)整合教学资源,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延伸和拓展作为教学发展的关键目标
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已经印发了《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在这一个指导性文件当中,就已经将劳动教育列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教学计划当中去,对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这一个指导意见当中,也对于大学生应该参与的劳动实践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不仅应该包括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内容和形式,勤工俭学科技发明等劳动实践活动也应该纳入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去。因此,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从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都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同时也针对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给予了明确。但是,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现状上来看,劳动资源不够整合,劳动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不够优化等,都成为了制约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这样的一个现状,要从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层面上推进,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延伸和拓展作为教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在劳动教育资源的整个过程当中,主要可以关注以下两个层面上的内容:第一就是要将“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的内容进行高度整合,借助于劳动理论来指导劳动实践;第二就是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内容进行高度整合,将劳动的元素融入到高校其他专业学科系统当中去,因为任何一个专业学科都是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实践的。实际上,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是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不是自成体系、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的。如果能够站在“资源整合”的角度上,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之间的带动和影响,必将能够大大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学科的优化发展和进步。 (三)注重師资培养,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人才价值作用的发挥放在重要位置
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实践推进与发展的现状当中来看,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够让广大高校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从陶行知先生这一个教育理念上就可以看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劳动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通过劳动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创新的源泉。实际上,陶行知先生也是劳动教育的倡导者,他提倡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投入到劳动活动当中去。教师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能够大大提升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陶行知先生这一个行为引导,笔者认为,在高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当中,还要注重于师资的培养,注重于师资的榜样作用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广大的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劳动教育的环境氛围,教师的带动作用比起单纯的说教而言会更有意义,针对于教师作用发挥的层面,提出以下两点对策:
第一,要注重劳动教育教师资源的招聘和培养。劳动教育也需要具有专业学科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教师体系,进行劳动教育教师招聘计划的拟定,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和补给,来进一步充实高校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
第二,要注重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在部分高校当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教师在一旁“旁观指导”,实际上这种做法对于学生们劳动积极性的发挥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教师要真正地与学生们融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去,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四、结语
当前,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下,高校的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促进学生们思想进步、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科。在这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当中,既要提升重视程度,也要实现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更要注重劳动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多种手段的综合作用之下,一定能够为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价值作用的发挥和发展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梅.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方位、方向与方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J].教育探索,2020(03):34-35.
[2] 凌新文.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4):98-101.
[3] 仇志芬.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劳动育人”的困境与对策[J].知识经济,2020(12):82-83.
基金项目: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2019-2020年度科研立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培养研究(课题编号CHA2019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9YBG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