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一致性,积极采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打造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利用网络平台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发挥出来,为大学生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视阈;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引言:
高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都是将培养学生思想素养、坚定信念当做主要目标。在此情况下高校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两者之间的整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高校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建与思政教育存在一致性,二者之间重点内容就是思想方面、政治方面与道德方面的教育,相互依托、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两者的教育方式具有一致性的特点,都是将学生当做主体,开展思想教育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
(二)两者之间的互补性
高校教育事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和思政教育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對于党建工作而言,属于思政教育的前提保障,可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促进作用。而思政教育也能够为党建提供一定的思想指导,学生为主体,创新活动形式,形成良好的思想指导作用。
二、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调育人机制的构建
(一)完善教育工作平台
为确保有效开展相关的协同育人工作,应该完善有关的工作平台,积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整体的协调育人工作水平,借助网络教育互动平台,有效完成相关协同育人工作任务。高校在整合相关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使得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相互沟通交流,实现良好的互动目的。
如,创建相关的协同育人平台,学校可以在相关的平台中设置关于党建方面与思政教育方面的热电话题,使得学生自主了解社会中的时事政治,明确我国的国庆和党建现状,形成良好的思政觉悟。采用网络平台开展相关的协调育人工作,还需总结丰富经验,在网络平台中设置良好党员形象信息、榜样人物信息等等,营造出相应的环境氛围,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增强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满足当前的协同育人教育指导需求。
(二)打造学生党员、思想管理平台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打造出学生党员与思想方面的管理平台,确保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氛围,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效果。高校应该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遵循创新性的工作原则,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开展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创建出学生党员管理的平台,搜集学生党员的基本资料,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确保开展智能化服务与信息化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合理使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党组织当做基础,明确海量数据信息相互之间的联系,拓宽具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动态化预测和分析实际情况,便于有效完成管理任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1]。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协调教育内容
互联网的视阈下高校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具体的党建、思政教育的协调教育内容,确保有效完成各方面的网络化教育指导任务。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遵循科学化的育人工作原则,积极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相关信息、内容,全面增强有关的协调教育内容科学性与合理性[2]。
如,高校可以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关于道德理想方面的教育内容,要求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道德理想教育信息,将信念内容、理想内容等当做核心部分,使得大学生在相关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相关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奉献精神、团结意识等等,提升道德品质。高校在校园网平台中还需整合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内容,要求教师在采用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爱国主义内容,组织学生全面学习其中的内容,在爱国人物的榜样作用下,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采用微课教学法开展协调育人工作
高校在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微课教学法开展协调育人活动,在网络平台中位学生传递各种微课程视频、内容,使得学生在协同育人的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教育指导作用[3]。
如,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传递相关的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方面主要设置党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思政教育的各种内容,主要就是图片、文字信息与典型人物视频等等,保证所设置微课内容符合协同育人的标准,具有一定的思想影响作用和教育作用,使得学生在党建内容、思政教育内容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各方面的教育指导工作效果,保证利用微课视频有效完成协调育人的工作任务[4]。
结束语: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在教育领域中应该重视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协同育人,创建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可以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打造出完善的协同育人平台,改善当前的教育环境氛围,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出良好的教育平台,将党建内容、思政教育内容等全面融入到网络平台中,确保可以将党建、思政教育的相关教育作用发挥出来,改善当前的高校育人工作现状,不断提升整体的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石贵舟,余霞.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6,5(1):7-12.
[2]夏天.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J].人民论坛,2019,67(5):120-121.
[3]卞学愚."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研究[J].才智,2020,13(3):163-177.
[4]顾晓英.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24(10):59-62.
作者简介:
王栋(1990年12月——),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紫阁书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视阈;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引言:
高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都是将培养学生思想素养、坚定信念当做主要目标。在此情况下高校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两者之间的整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高校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建与思政教育存在一致性,二者之间重点内容就是思想方面、政治方面与道德方面的教育,相互依托、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两者的教育方式具有一致性的特点,都是将学生当做主体,开展思想教育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
(二)两者之间的互补性
高校教育事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和思政教育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對于党建工作而言,属于思政教育的前提保障,可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促进作用。而思政教育也能够为党建提供一定的思想指导,学生为主体,创新活动形式,形成良好的思想指导作用。
二、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调育人机制的构建
(一)完善教育工作平台
为确保有效开展相关的协同育人工作,应该完善有关的工作平台,积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整体的协调育人工作水平,借助网络教育互动平台,有效完成相关协同育人工作任务。高校在整合相关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使得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相互沟通交流,实现良好的互动目的。
如,创建相关的协同育人平台,学校可以在相关的平台中设置关于党建方面与思政教育方面的热电话题,使得学生自主了解社会中的时事政治,明确我国的国庆和党建现状,形成良好的思政觉悟。采用网络平台开展相关的协调育人工作,还需总结丰富经验,在网络平台中设置良好党员形象信息、榜样人物信息等等,营造出相应的环境氛围,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增强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满足当前的协同育人教育指导需求。
(二)打造学生党员、思想管理平台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打造出学生党员与思想方面的管理平台,确保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氛围,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效果。高校应该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遵循创新性的工作原则,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开展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创建出学生党员管理的平台,搜集学生党员的基本资料,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确保开展智能化服务与信息化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合理使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党组织当做基础,明确海量数据信息相互之间的联系,拓宽具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动态化预测和分析实际情况,便于有效完成管理任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1]。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协调教育内容
互联网的视阈下高校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具体的党建、思政教育的协调教育内容,确保有效完成各方面的网络化教育指导任务。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遵循科学化的育人工作原则,积极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相关信息、内容,全面增强有关的协调教育内容科学性与合理性[2]。
如,高校可以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关于道德理想方面的教育内容,要求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道德理想教育信息,将信念内容、理想内容等当做核心部分,使得大学生在相关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相关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奉献精神、团结意识等等,提升道德品质。高校在校园网平台中还需整合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内容,要求教师在采用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爱国主义内容,组织学生全面学习其中的内容,在爱国人物的榜样作用下,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采用微课教学法开展协调育人工作
高校在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微课教学法开展协调育人活动,在网络平台中位学生传递各种微课程视频、内容,使得学生在协同育人的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教育指导作用[3]。
如,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传递相关的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方面主要设置党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思政教育的各种内容,主要就是图片、文字信息与典型人物视频等等,保证所设置微课内容符合协同育人的标准,具有一定的思想影响作用和教育作用,使得学生在党建内容、思政教育内容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各方面的教育指导工作效果,保证利用微课视频有效完成协调育人的工作任务[4]。
结束语: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在教育领域中应该重视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协同育人,创建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可以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打造出完善的协同育人平台,改善当前的教育环境氛围,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出良好的教育平台,将党建内容、思政教育内容等全面融入到网络平台中,确保可以将党建、思政教育的相关教育作用发挥出来,改善当前的高校育人工作现状,不断提升整体的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石贵舟,余霞.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6,5(1):7-12.
[2]夏天.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J].人民论坛,2019,67(5):120-121.
[3]卞学愚."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研究[J].才智,2020,13(3):163-177.
[4]顾晓英.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24(10):59-62.
作者简介:
王栋(1990年12月——),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紫阁书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