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骨内牙种植体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94例患者的157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4个月~8年的临床观察,根据种植体的分布情况了解种植牙适应证的变化。通过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及抗旋转扭力的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
结果:有151个种植体无松动,6个种植体脱落。
结论: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之一,成功率高,初期稳定性对于提高种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骨内牙种植 牙缺失修复 种植义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2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02-01
种植义齿是一种新的修复牙齿缺失的手段,具有不需磨削临近自然牙即能取得固位、固定可靠、咀嚼效率高和舒适美观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种植体是种植义齿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发展,骨内牙种植体的可靠性获得了广泛认可,成功率也逐渐提高,武鸣县人民医院自2005年开始将骨内牙种植体用于临床修复缺牙,现将2005-2010年的应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0月-2010年12月在武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种植患者94例,其中男48例,女46例,平均年龄43(17~70)岁。共植入安多健种植体(Anthogyr,法国)骨内牙种植体157个,术后完成骨整合的种植体151个,骨整合失败6个。完成修复的种植体145个,未完成修复的5个,失约种植体2个,其中修复后失败的种植体2个。种植体植入后随访时间最长者8年,最短6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病例选择和术前准备 严格按照种植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病例[1],术前拍摄全景X线牙片、取研究模型评估颌骨骨质、骨量,要求骨质达到Lekholm等[2]的有关颌骨质量分类中Ⅰ-Ⅲ类骨的条件。骨量在三维方向上的要求为:垂直骨高度应大于种植体长度2mm;颊舌向骨厚度应大于种植体直径2mm;近远中向骨宽度要保证种植体与天然牙间距大于115mm,两个种植体间距至少应达2mm。根据测量结果和上述参数要求在模型上确定种植体的位置、方向和数目,制作种植外科导板。种植手术采用法国种植机、An2thogyr 1/64减速手机。在外科导板的引导下进行种植手术,均采用埋藏型(骨内)种植手术方案,局部骨量不足者,采用辅助骨增量技术后再行同期或延期种植手术。
1.2.2 种植修复。植入后,经6个月骨愈合期,开始进行种植修复。修复方式分为单冠、联冠、固定桥和覆盖义齿等几种。
1.2.3 种植维护及随访。种植义齿修复完成后,告知患者使用注意事项,教会患者使用牙线、牙缝刷等维护工具。完成修复后的第1、6、12个月各复诊检查1次,以后每年复诊1次。
1.3 效果评价。种植体初期骨整合成功标准:按照1986年瑞典Albrektsson等[3]提出的评估标准,植入后经6个月骨愈期,①临床检查种植体无动度,叩击音清脆;②X线片检查种植体按照1986年瑞典Albrektsson等[3]提出的评估标准判定种植是否成周围无透射影区,垂直方向骨吸收不超过种植体植入长度的1/4;③种植体附近组织无感染和感觉异常;④种植体可耐受30~35N·cm的旋转力。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取α=0.05水平。
2 结果
修复后1年成功151例、失败6例,3年成功143例、失败14例,5年和5年以上者成功132例、失败15例。
3 讨论
种植义齿是一种新的修复牙齿缺失的手段,具有不需磨削临近自然牙即能取得固位、固定可靠、咀嚼效率高和舒适美观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因而近几年种植义齿在各地发展迅猛,种植义齿最初多应用于骨吸收严重的无牙颌和后牙区游离端缺牙等传统义齿修复困难的病例,随着植骨材料及方法改进,前牙种植比例逐渐增大,美学要求更高,种植义齿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牙冠的形态和美观,还要义齿周围的美学效果,在植骨时要注意牙龈组织的保存,牙龈休整,牙龈诱导及牙龈再造等。牙槽骨的生理性吸收、改建迅速,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刃状牙槽脊,上颌骨骨质较疏松,尤其明显,牙槽脊顶向腭侧移位,有时可见唇侧骨质缺陷,而邻牙的牙根丰满度较突出,即使勉强植入直径较小的种植体也可能因覆盖骨质或牙龈较薄,种植体或基台的颜色会突出而影响美观,骨挤压、骨劈开术、上置法植骨联合,是提高前牙种植适应征主要方法[1,2]。此外,即刻种植、延期种植,能有效避免牙槽骨的吸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刻种植、延期种植的也可先在牙槽窝内植入人工骨或修复膜,在保持牙槽丰满的同时,修复膜具有良好的创面封闭作用,能增加软组织量,修复学效果好。软组织的修复,牙槽骨的吸收必然伴有软组织的紧张与缺损,骨移植后,软组织的不足会影响植骨效果,牵张成骨在增加骨量的同时能增加软组织量,但应用修复膜或临近组织瓣修复不仅能增加软组织量还使牙周有同牙龈一致的外观,而且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
并发症处理:①合理选择适应症,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牙槽骨易吸收,种植体易脱落。②骨量不足。骨量不足容易出现唇侧壁或上颌窦穿孔,临床上有57.63%的病例需植骨,有学者主张不用翻瓣进行种植体植入,可减轻软组织损伤[3],但笔者认为,不翻瓣的种植方法无法看清牙槽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植体的牢固。③种植体的松动。除了牙槽骨量不足,操作中机械热灼伤是种植体松动原因之一,由于摩擦力与转速因素使局部温度升高,过高温使骨蛋白变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专家建议术中应用持续性水冷却喷洒,2∶1时间慢钻孔与停止交替进行,温度控制在47度以下;种植窝直径小于种植体0.1MM,种植窝直径应长于2mm种植窝应长于种植体2mm。功锥时忌反复提拉,以免窝洞变宽。④修复体牙冠设计及合理的咬合,后牙区牙冠要有缓冲部,垂直牙冠不利于牙龈附着,牙尖过陡,颊舌径大,种植体所承受压力会更大。⑤基台松动。固位钉在旋入种植体时有软组织嵌入,影响基台不就位,在受到侧向力时易松动。此外,临床上为节约成本,而使用可铸基台,因铸造工艺问题,基台的衔接面欠密合,基台易松动扭转,建议使用成品基台、以获得良好固位力。⑥牙槽萎缩。早接触或咬合力过大可造成,另外,修复体边缘粘结剂残留同样会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牙槽吸收。⑦上颌窦黏膜穿破。内提升时,因上颌窦黏膜薄,在剥离时有破溃的可能,建议在黏膜与骨面间放置修复膜修补。
在本组157个骨内种植体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对种植成功率有一定影响,植入力矩小于10N·cm的成功率明显降低。由于初期稳定性下降,种植体的动度将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稳定,阻碍骨整合的顺利进行,导致骨整合失败或有效骨结合面积下降,修复后骨种植体的负重能力降低,最终导致修复失败。所以,术中根据患者的骨量、骨质采用骨劈开、骨挤压、微型钛板固定等措施增强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对提高种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对6个失败种植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在种植手术、后期修复以及维护方面还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在预备种植窝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因为当牙槽骨局部温度高于47℃且超过30s时,将引起不可逆的骨坏死,进而导致骨整合失败[4,5];②尽量增加和保持种植体周围附着龈的宽度,因为附着龈过窄(小于3mm)或缺失将使种植体颈部缺乏严密的包绕,不利于控制菌斑,进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③种植牙冠修复体应适当减径、并尽量采用联冠方式进行修复,因为咬合负担过重将引起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若合并种植周围炎将加速支持组织破坏导致种植体脱落;④修复后应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并定期复诊,对修复后的种植牙周围组织进行清洁维护。
参考文献
[1] 刘怀勤,叶蕾,高宇,等.骨内种植体178例临床应用研究及回顾[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7).1498-1499
[2] 金鹏越,林野.上颌窦底植骨种植效果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6):441-444
[3] 徐淑兰,周磊.上颌窦底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设计[J].广东医学.2008.1(29):74-75
[4] 崔军,徐欣,兰晶等.口腔种植修复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2)717-718
[5] 李晓东.口腔种植临床技术应用与发展[J].重庆医学.2009,、38(23)2905-2907
方法:对94例患者的157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4个月~8年的临床观察,根据种植体的分布情况了解种植牙适应证的变化。通过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及抗旋转扭力的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
结果:有151个种植体无松动,6个种植体脱落。
结论: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之一,成功率高,初期稳定性对于提高种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骨内牙种植 牙缺失修复 种植义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2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02-01
种植义齿是一种新的修复牙齿缺失的手段,具有不需磨削临近自然牙即能取得固位、固定可靠、咀嚼效率高和舒适美观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种植体是种植义齿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发展,骨内牙种植体的可靠性获得了广泛认可,成功率也逐渐提高,武鸣县人民医院自2005年开始将骨内牙种植体用于临床修复缺牙,现将2005-2010年的应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0月-2010年12月在武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种植患者94例,其中男48例,女46例,平均年龄43(17~70)岁。共植入安多健种植体(Anthogyr,法国)骨内牙种植体157个,术后完成骨整合的种植体151个,骨整合失败6个。完成修复的种植体145个,未完成修复的5个,失约种植体2个,其中修复后失败的种植体2个。种植体植入后随访时间最长者8年,最短6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病例选择和术前准备 严格按照种植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病例[1],术前拍摄全景X线牙片、取研究模型评估颌骨骨质、骨量,要求骨质达到Lekholm等[2]的有关颌骨质量分类中Ⅰ-Ⅲ类骨的条件。骨量在三维方向上的要求为:垂直骨高度应大于种植体长度2mm;颊舌向骨厚度应大于种植体直径2mm;近远中向骨宽度要保证种植体与天然牙间距大于115mm,两个种植体间距至少应达2mm。根据测量结果和上述参数要求在模型上确定种植体的位置、方向和数目,制作种植外科导板。种植手术采用法国种植机、An2thogyr 1/64减速手机。在外科导板的引导下进行种植手术,均采用埋藏型(骨内)种植手术方案,局部骨量不足者,采用辅助骨增量技术后再行同期或延期种植手术。
1.2.2 种植修复。植入后,经6个月骨愈合期,开始进行种植修复。修复方式分为单冠、联冠、固定桥和覆盖义齿等几种。
1.2.3 种植维护及随访。种植义齿修复完成后,告知患者使用注意事项,教会患者使用牙线、牙缝刷等维护工具。完成修复后的第1、6、12个月各复诊检查1次,以后每年复诊1次。
1.3 效果评价。种植体初期骨整合成功标准:按照1986年瑞典Albrektsson等[3]提出的评估标准,植入后经6个月骨愈期,①临床检查种植体无动度,叩击音清脆;②X线片检查种植体按照1986年瑞典Albrektsson等[3]提出的评估标准判定种植是否成周围无透射影区,垂直方向骨吸收不超过种植体植入长度的1/4;③种植体附近组织无感染和感觉异常;④种植体可耐受30~35N·cm的旋转力。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取α=0.05水平。
2 结果
修复后1年成功151例、失败6例,3年成功143例、失败14例,5年和5年以上者成功132例、失败15例。
3 讨论
种植义齿是一种新的修复牙齿缺失的手段,具有不需磨削临近自然牙即能取得固位、固定可靠、咀嚼效率高和舒适美观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因而近几年种植义齿在各地发展迅猛,种植义齿最初多应用于骨吸收严重的无牙颌和后牙区游离端缺牙等传统义齿修复困难的病例,随着植骨材料及方法改进,前牙种植比例逐渐增大,美学要求更高,种植义齿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牙冠的形态和美观,还要义齿周围的美学效果,在植骨时要注意牙龈组织的保存,牙龈休整,牙龈诱导及牙龈再造等。牙槽骨的生理性吸收、改建迅速,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刃状牙槽脊,上颌骨骨质较疏松,尤其明显,牙槽脊顶向腭侧移位,有时可见唇侧骨质缺陷,而邻牙的牙根丰满度较突出,即使勉强植入直径较小的种植体也可能因覆盖骨质或牙龈较薄,种植体或基台的颜色会突出而影响美观,骨挤压、骨劈开术、上置法植骨联合,是提高前牙种植适应征主要方法[1,2]。此外,即刻种植、延期种植,能有效避免牙槽骨的吸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刻种植、延期种植的也可先在牙槽窝内植入人工骨或修复膜,在保持牙槽丰满的同时,修复膜具有良好的创面封闭作用,能增加软组织量,修复学效果好。软组织的修复,牙槽骨的吸收必然伴有软组织的紧张与缺损,骨移植后,软组织的不足会影响植骨效果,牵张成骨在增加骨量的同时能增加软组织量,但应用修复膜或临近组织瓣修复不仅能增加软组织量还使牙周有同牙龈一致的外观,而且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
并发症处理:①合理选择适应症,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牙槽骨易吸收,种植体易脱落。②骨量不足。骨量不足容易出现唇侧壁或上颌窦穿孔,临床上有57.63%的病例需植骨,有学者主张不用翻瓣进行种植体植入,可减轻软组织损伤[3],但笔者认为,不翻瓣的种植方法无法看清牙槽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植体的牢固。③种植体的松动。除了牙槽骨量不足,操作中机械热灼伤是种植体松动原因之一,由于摩擦力与转速因素使局部温度升高,过高温使骨蛋白变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专家建议术中应用持续性水冷却喷洒,2∶1时间慢钻孔与停止交替进行,温度控制在47度以下;种植窝直径小于种植体0.1MM,种植窝直径应长于2mm种植窝应长于种植体2mm。功锥时忌反复提拉,以免窝洞变宽。④修复体牙冠设计及合理的咬合,后牙区牙冠要有缓冲部,垂直牙冠不利于牙龈附着,牙尖过陡,颊舌径大,种植体所承受压力会更大。⑤基台松动。固位钉在旋入种植体时有软组织嵌入,影响基台不就位,在受到侧向力时易松动。此外,临床上为节约成本,而使用可铸基台,因铸造工艺问题,基台的衔接面欠密合,基台易松动扭转,建议使用成品基台、以获得良好固位力。⑥牙槽萎缩。早接触或咬合力过大可造成,另外,修复体边缘粘结剂残留同样会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牙槽吸收。⑦上颌窦黏膜穿破。内提升时,因上颌窦黏膜薄,在剥离时有破溃的可能,建议在黏膜与骨面间放置修复膜修补。
在本组157个骨内种植体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对种植成功率有一定影响,植入力矩小于10N·cm的成功率明显降低。由于初期稳定性下降,种植体的动度将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稳定,阻碍骨整合的顺利进行,导致骨整合失败或有效骨结合面积下降,修复后骨种植体的负重能力降低,最终导致修复失败。所以,术中根据患者的骨量、骨质采用骨劈开、骨挤压、微型钛板固定等措施增强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对提高种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对6个失败种植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在种植手术、后期修复以及维护方面还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在预备种植窝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因为当牙槽骨局部温度高于47℃且超过30s时,将引起不可逆的骨坏死,进而导致骨整合失败[4,5];②尽量增加和保持种植体周围附着龈的宽度,因为附着龈过窄(小于3mm)或缺失将使种植体颈部缺乏严密的包绕,不利于控制菌斑,进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③种植牙冠修复体应适当减径、并尽量采用联冠方式进行修复,因为咬合负担过重将引起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若合并种植周围炎将加速支持组织破坏导致种植体脱落;④修复后应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并定期复诊,对修复后的种植牙周围组织进行清洁维护。
参考文献
[1] 刘怀勤,叶蕾,高宇,等.骨内种植体178例临床应用研究及回顾[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7).1498-1499
[2] 金鹏越,林野.上颌窦底植骨种植效果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6):441-444
[3] 徐淑兰,周磊.上颌窦底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设计[J].广东医学.2008.1(29):74-75
[4] 崔军,徐欣,兰晶等.口腔种植修复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2)717-718
[5] 李晓东.口腔种植临床技术应用与发展[J].重庆医学.2009,、38(23)290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