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有声书资源的拓展与普及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有声书推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动有声书资源的拓展与普及应充分挖掘数字化优势;要将推广有声书纳入全民阅读发展规划中;应突破版权壁制约,控制有声书开发的内容风险;并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长效推广机制。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有声书;数字出版
  近年来,有声书已成为全球出版业增长最快的领域,在国内外引发了较多关注。有声书不仅丰富了文化消费市场,而且其具有纸质书和普通电子书均不可比拟的低门槛优势,非常有推广价值,因此有声书推广问题值得探究。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在有声书推广的早期阶段发挥着向大众普及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北京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发现,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在有声书的普及推广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是推广的方式还有待改善,发挥的作用也有待提高。
  一、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有声书资源供应现状
  1.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目前拥有丰富的国内外实体有声书资源。电子阅览室里除电脑外,还配备了CD机,均可进行有声书阅览。国家图书馆还积极与馆外的有声内容提供方展开合作,库客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主打数字音乐图书馆的平台,库客在国家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分别放置了两台名为数字留声机和库客云CD的实体设备。而在数字有声书资源方面,国家图书馆不仅从库客获得了内容支持,还和龙源期刊网有声阅览室、天方有声数字图书馆这两家具备有声读物资源的第三方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
  国家图书馆除了丰富自身馆藏资源以外,还努力借助其他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平台来促进自身服务效益的最大化,例如,为文化部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提供内容支持,旨在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媒体、新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应用。截至2017年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已覆盖全国41家省级图书馆、486家地市级图书馆,服务辐射2,900多个县级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连通。
  2.首都图书馆
  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实体有声书资源不同,首都图书馆内目前还不能提供严格意义上的实体有声书。但与国家图书馆相同的是,库客也已进驻首都图书馆。而作为《朗读者》电视节目价值链的延伸,朗读亭也在该图书馆内占有一席空间,读者有机会亲身体验并欣赏由自己录制完成的私人专属“有声书”。
  首都图书馆在有声书服务方面的最大特色当属助盲有声阅读服务的开展。自2013年起,首都图书馆坚持开展“心阅书香”助盲有声阅读志愿服务项目,仅2017年一年,“心阅书香”项目总共举办活动69次,提供服务750小时,受益群众1,500人次。不仅如此,在首都图书馆一层康复阅览室里,盲人读者还可以使用配有辅助设备和软件的专用电脑浏览普通网页,并通过登录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音频馆与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等官方盲用网站的方式来获取有声书资源。
  目前为首都图书馆提供有声书数字馆藏的第三方合作平台主要包括:OverDrive赛阅、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书香中文在线电子书及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OverDrive赛阅是专业的英文有声读物平台,也是覆盖95%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的第三方平台;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是国内总量最大、内容最优的中文有声内容资源库之一;书香中文在线电子书则着力于将中文在线上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有声化开发。难能可贵的是,首都图书馆还非常注重对这些有声书资源的宣传推广,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微阅读”每周发布最新听书资源推送,且附有试听二维码,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
  首都图书馆还努力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来带动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负责实施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和北京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惠民工程。前者实现了全北京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联合检索、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和图书“一卡通”服务,后者广泛整合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部门的优质数字资源。这些资源里,心声音频馆涵盖了丰富的有声书内容,其中包括评书专区、相声专区和有声文学专区,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站无障碍操作,视盲人士可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消除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阅读鸿沟”。
  3.区级图书馆
  北京地区区县级图书馆共22个,本研究选取了西城区图书馆、西城区第二图书馆、东城区图书馆、东城区第二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海淀区图书馆、丰台区图书馆和石景山區图书馆共8个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各图书馆提供的有声书资源如表1所示。
  总体来说,区级图书馆与第三方合作较为积极,提供的数字有声书资源比较丰富,提供的数字借阅机、朗读亭有一定市场;但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政府相关扶持项目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二、公共图书馆拓展普及有声书资源的四个方向
  1.实体有声书日益没落,应充分挖掘数字化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盒式磁带和CD光盘为有形载体的实体有声书自然在便利性、高存储性等方面无法与互联网相提并论。因此,CD光盘借阅区在众多公共图书馆内的缺失似乎也无可厚非。
  实体有声书的没落与数字有声书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本次调研的10个公共图书馆,没有一个图书馆在数字有声书部分是空白的,这为有声书的普及提供了前提条件。可见,数字技术是有声书普及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如果能充分挖掘数字化的优势,必然会极大提升公共图书馆为大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如首都图书馆所开展的助盲有声阅读服务,目前此线下活动虽已培养起一定数量的长期参与者,但事实表明,真正能来参加线下活动的盲人往往是那些失明程度较低的残障人士。而面对这一困境,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多主体联合发起并已于2017年启动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显示出数字化的突出技术优势,此工程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公共图书馆免费向盲人读者借出互联网智能听书机,让盲人足不出户便能获取到公共图书馆的有声书资源。   2.将推广有声书纳入全民阅读发展规划中
  当前,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数字化阅读”被突出强调,体现了政府层面对该领域的重视。然而,有声书不管是认知程度还是受众规模,都与普通电子书籍有较大的差距。这一点从我们所调研的各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的细分类目下尚无“有声书”这一独立的索引板块就能窥知。相关部门机构可以在现有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台关于数字化阅读的促进条例,并将有声阅读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将有声书推广纳入到全民阅读发展规划中,还应结合有声书目前的受众基础,适当釆取分众化的推广策略。依据有关研究成果,国内有声书用户可大致总结为三类:第一类是缺乏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比如盲人、儿童以及老年人;第二类是缺乏文字阅读条件的人,包括家庭主妇、运动族、有车族和上班族;第三类则是对有声书接受程度相对较高的年轻人。公共图书馆在推广有声书的过程中,可将年轻读者作为普及的重要对象。目前,无论是数字留声机、云屏数字借阅机,还是朗读亭,这些新涌现的创意设施实际上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增强公共图书馆有声书对年轻读者群体的吸引力;而首都图书馆与美国专业的英文有声读物平台OverDrive赛阅进行合作,更是能直接贴合年轻人当下的学习需求。
  3.突破版权壁垒制约,控制有声书开发的内容风险
  目前,公共图书馆几乎所有的数字有声书资源都来自第三方合作平台。由技术、版权等因素所带来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是图书馆更愿意直接与第三方合作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已解决好版权问题的有声内容提供方来说,与公共图书馆协议合作也可扩大其内容的受众规模。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精细化深耕有声书内容的第三方平台愿意与公共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如此公共图书馆才有可能发挥出普及有声书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合作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虽然第三方平台丰富的内容资源能够满足公共图书馆读者的差异化需求,但如今愈发多样化的内容也会让图书馆表现得格外谨慎。诸如“主播”“ASMR”等当前还明显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有声内容,并不适合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而图书馆利用这些平台所具备的渠道优势,则会稳妥很多。这或许又将我们的注意力绕回至公共图书馆能否自行录制有声书内容的问题上,至少从首都图书馆新近有关录音棚建设项目的公示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期待。
  4.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长效推广机制
  不难想象,我国公共图书馆若想要切实有效地推广普及有声书,只依赖于某一类主体单位是难以有特别明显的增进效果的,建立将不同级别公共图书馆相联结的有声书资源长效推广机制迫在眉睫。
  当然,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国家图书馆主要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和数据处理中心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都在起着一定的作用。不过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虽然这三个内容整合平台各有特色且都自成体系,但由于所属机构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一直较为松散。
  尤其是各区级图书馆,理论上讲,我们所考察的8所区级公共图书馆都应该在这三个内容整合平台的辐射范围以内;但事实上,除了通过其电子阅览室中的电脑可登录进入“北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主界面以外,其他两个内容整合平台都未提供明确的获取方式。即便是依托“一卡通”资源共享服务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也只能在首都图书馆馆内的电脑设备里点击进入。不仅如此,这三个内容整合平台任一个所拥有的数字资源(特别是有声书资源)都与其余两个不同。显然,如果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对现有资源进行一番整合,由此所形成的新的内容平台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有声书资源的推广必将具有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翔,王睿.從国民听书率看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发展趋势[J].现代出版,2018(1):65.
  [2]张建凤.欧美有声书发展现状、原因与服务类型[J].科技与出版,2017(5):90.
  [3]张远帆.从欧美的发展历程看中国有声书市场的可能性[J].出版广角,2016(20):23.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营销正在从公域流量时代进入私域流量时代,出版业也必须顺应这一营销趋势。在此背景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构建了“华理日语”新媒体矩阵,运营私域流量池,通过利用稀缺内容资源获取流量、发展多平台运营、实现多品类经营、提供服务精准用户的优质内容、运营各层次的用户关系等方式,在出版细分领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出版业的营销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私域流量;新媒
期刊
摘要:项目组在国家重大文化技术专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专利检索分析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综合主题以及57个分项技术主题,1994-2017年24年间,对中、美、日、韩、英、法、德、俄、澳9个国家以及欧洲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追踪研究和系统分析,得出六大结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总体上已步入成熟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应用的重点将转向综合化;数字水印技术
期刊
摘要:读书会通过网络技术,以共同关注为驱动,由兴趣和情感体验凝聚了虚拟的学习群体,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运用拉康镜像理论,从虚拟与现实交互角度切入读书会,阐释参与读书会的角色身份认知,分析构成读书会交互的阅读空间。对读书会在数字化场域中的认知“镜像”进行系统梳理,以此探索数字化学习的高效交互方式。  关键词:读书会;虚拟与现实;交互;镜像  读书会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一群人自愿结合,对出版物加以解
期刊
内容摘要:新媒介的发展使我们更为深入地反思既有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何在。本文运用关键词统计的方法,对国内13部经典传播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大众传播学为核心的当下中国传播学知识体系关键词较少,属于本学科独有的核心概念较少,主要概念多出现于半个世纪前,且深受美国大众传播学主流范式的影响。今天,我们对媒介的理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旧有大众传播知识体系的决裂已经不可避免。  关
期刊
摘要:优秀原创童谣图画书的“畅销”与“常销”是图画书出版的重要“现象”。对优秀童谣图画书的分析发现:童谣图画书语言的韵律性、内容的游戏性和故事的表演性是其畅销的重要要素;童谣图画书浓郁的民俗特征以及巧妙的图画再造是其常销的关键。我国儿童图画书选题应借鉴童谣图画书成功的关键因素,关注并重视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特征,挖掘图画书的游戏性因素并重视吸纳儿童能够接受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关键词:童谣图画书;
期刊
摘要:作为出版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园区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出版资源不足、企业身份未法定化、创新协同能力弱、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从固化规则、明晰规划、优化企业梯队、搭建创新协同平台等多个方面推进园区改革。  关键词: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创新  DOI:10.3969/j.issn.2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出版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充分发挥数字化产品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策划出版了一大批抗疫相关图书,为助力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其中也存在选题同质化、出版生命周期短和传播力度参差不齐的问题。出版机构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建立和健全应急出版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出版转型,坚守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冠肺炎;出版机构;应急出版  DOI:10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战后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危机。日本的出版人和學者利用“信息公开法”实施的机遇编辑刊布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平友好条约两次谈判的外交记录,有学者从中发现相关内容被删改,中日关系问题开始得到实证历史学分析;之后,一批青年学者组织大规模的外交口述史采访,形成战后中日关系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版繁荣期。这种学术出版努力推动可持续知识对话,在追究中日关系危机原理以期有益于历史
期刊
摘要:按照严格的多轮分层抽样法,可从阅读媒介、阅读时段、阅读时长、阅读内容、阅读支出、有声阅读、社交媒体阅读、读物选择标准、偏好的出版信息以及期待的出版服务等十个方面统计分析数字时代大学生阅读的行为特征,进而探讨其对出版业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阅读行为;数字时代  阅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根本途径。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知识获取
期刊
摘要:通过我国八部全民阅读的国家及地方立法文本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全民阅读立法还存在诸多困境:其一,较低法律层级影响立法体系完善;其二,阅读权缺位导致政府责任虚化;其三,教育行政力量参与度不高导致阅读教育弱化;其四,促进型立法定位导致法律可执行性较差。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唯有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方能发挥立法对全民阅读的保障作用。为此,应从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以权利为导向的保障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