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
  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二、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教学所需资源,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观点的交流。
  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性: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电脑网络社会提倡的是人机互动,甚至是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的互动。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美术鉴赏学习的必要保证,学生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美的审美体验。特别是网络教学兴起之后,学生们可以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来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并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同学交流鉴赏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美术鉴赏教学更具有成效。
  三、利用 “百家论坛”在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作品,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形成自己宽容的开放性的审美心态。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最为宝贵,我们应在理性的分析与理解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设置“百家论坛”,开展“百家”争“鸣”,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例如:鉴赏《蒙娜丽莎》那永久的微笑,有人从微笑中看出他的庄重、娴雅;有人从表情中看到她的是神秘莫测,心事重重;有人看出她体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乐观自信:悲观的人觉得她的微笑带点伤感;快乐的人觉得她的微笑中带有甜蜜。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作者巧妙的留下了一个空间,让观众用想象去填补,形成精神上的愉悦。
  四、利用比较教学方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侧重于比较学的鉴赏方法也是常用的鉴赏方法之一。可以是纵向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异类作品之间的比较。在确定了比较的对象之后,可以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具体鉴赏。例如,选择比较鉴赏的对象为:《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和《大公爵圣母》。《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这幅画显得比较呆板,完全看不到古希腊艺术引以为荣、古罗马时代固守不变的那种表现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绝技。按文艺复兴时艺术家们的观点,这件作品缺乏“人性”的。而在中世紀时期的肖像画大都如此。如果把《大公爵圣母》这件作品同《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相比较,就会发现拉斐尔笔下的作品中洋溢着生命。圣母面部的造型和隐没在阴影中的方式,温柔的母亲怀抱着可爱的圣婴的和谐,充满着人间的温情,是那么的真实、可信。通过上述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区别之所在。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借用到中国美术的鉴赏上来。此外,在对中国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还可以依据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原则来进行解读。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目的是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鉴赏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让我们携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关键词:引趣;诱趣;激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
期刊
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如何研究新课改,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完成蜕变,实现飞跃,是历史赋予我们教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带着这份厚重,作为一名历史教研员,为了让我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阶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方面坚持了以下原则。  1.坚持基础性与多样性的原则  基础性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本知识首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主干知识,也是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知识;
期刊
随机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具体表现。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師对幼儿活动的敏感和根据幼儿所发生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的表现之一就是随机教育技能,即能够随机应变,根据当时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事先没有预料的问题,掌握教育分寸,“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随机教育技能是教师工作所必备的教育能力。怎样来提高教师的随机教育技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优点;体会;化学教学  近年来许多关心中学教育或从事第一线教学的有识之士,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中学教学的进步,但单一学科的系统的,科学的,成功的计算机课件还很少,相关的较为全面的文章更不多,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中运用电脑制作化学计算机课件的一些经验出发,谈一谈体会,望能
期刊
《圆的周长》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十一册的一节内容,是学生刚刚认识圆以后研究的圆的第一个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而且学生对圆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基于此,我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所以在本节课中,我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探索圆的周长的过程,并在
期刊
每位语文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學生还是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上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彰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讲析也难辞其咎。学生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解渴,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语文课堂呼唤激情,只有师生注入激情,教师用自己的
期刊
我国近年来提出的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作为基础教育振兴的奋斗目标。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教育人才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
期刊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学校必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的拓展,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作为小学初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我们可以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发展做些什么呢?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引导道学生感受生活,激发创新灵感  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离开了生活这个环境,数学将没有意义,没有生活的数学也是没有魅力的。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没有数学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
期刊
语文老师都有同感,很多中高年级的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作文欲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游戏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發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必要性;运用策略;学生;教师;地理教学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