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通基金董事长及总经理双双辞职引发人事大地震;去年以来已有100多位基金公司高层变动。
日前,融通基金爆出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辞职的新闻,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联想到去年以来已有100多位基金公司高层变换,投资者难免产生这样的担忧:高层频繁变动是否会损伤基金公司的“元气”,进而影响业绩?
融通“人事地震”
3月15日,融通基金发布了一份令市场震惊的公告:经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同意孟立坤先生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同意吕秋梅女士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并决定由公司副总经理秦玮先生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的时间不超过90日。
自去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已越发频繁,然而一家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离职的现象并不多见。一时间,传闻四起。
公开资料显示,自融通基金2001年成立起,孟立坤即任融通基金董事长。两位公司重量级的元老人物,为何选择在此时辞职呢?业界人士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他们受昔日“老鼠仓”事件牵连。
去年,融通基金“老鼠仓”案震动了基金业。原融通基金经理张野运作“老鼠仓”被曝光:他自2007年起至2009年2月,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信息,并操作他人控制的“周蔷”账户,采取先于融通基金旗下有关基金买入或卖出同一股票的交易方式,获利2000万元。
张野“老鼠仓”案引爆了投资者对基金公司内部治理的担忧。去年6月底,证监会决定取消张野基金从业资格,没收其违法所得229.48万元,并处400万元罚款,同时对其实施终身市场禁入。融通基金同时被证监会基金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的整改。
北京数位基金公司的同行告诉记者,融通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辞职,可能是遭到股东“秋后算帐”。不过,也有媒体指出,他们辞职可能也有来自证监局方面的压力。不过,不管哪种情况,都是受到“老鼠仓”牵连。
基金业4天换一高管
其实,自2009年以来,基金公司的高层“人事地震”一直不断。有媒体甚至形容说,去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投资总监和督察长的变换,更像走马灯一样热闹非凡”。
据本刊记者初步统计,截至3月中旬,公募基金行业自2009年以来共计发生了100多起高管变动,平均每4天更换一位高管,而涉及的基金公司更是超过40家。今年比较有影响的人事变动,除了融通基金董事长及总经理双双辞职,还有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也在3月份刚刚辞职,跳槽到新华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总裁。
去年这种人事变动更为频繁。仅仅在去年上半年,就有多家基金公司元老级人物离去,其中包括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总经理梁华栋、益民基金公司总经理刘义鹏,还有南方基金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王宏远、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等。
就去年全年来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的离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是基金圈里的一个“小弟”。但是台湾基金业“营销女王”王鸿嫔在业内率先力推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深得人心;在牛市期间,吕俊执掌的中国优势和孙延群掌舵的上投内需业绩超然,几年之后,上投俨然已有与华夏、博时、南方等基金业老大分庭抗礼之势。不过,在金融危机后的大洗牌中,上投摩根渐渐迷失了方向,业绩下滑严重。王鸿嫔在任期满之后,不得不黯然退职。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公司高层变动,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股权转让,基金公司董事会成员自然会集体换班,比如原博时、大成、鹏华等基金公司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高管为谋求更好的个人职业而辞职。比如原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他跳槽所去的新华资产管理公司源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中心,在2007年底时的管理资产就已经达到近1100亿元。也有一些人选择去私募基金,比如基金业元老级人物、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李旭利。三是由于管理等原因被迫辞职,比如本次融通基金的高层。
对业绩影响有多大
对于普通基民来说,他们并不在乎谁担任基金公司的高管,但他们关心自己基金的变化:高层频繁变动,是否会损伤基金公司的“元气”,影响基金的业绩?
在采访中,分析师均表示,不能简单地把基金公司高层变动与业绩联系起来,要视情况而定。
国金证券张剑辉认为,对基金公司高层的辞职要区分对待,不应该简简单单因为发生一件事情,就作出投资决策判断。衡量高管变动对基金公司业绩的影响,关键看他的出走是否对投研团队有影响,如果一个副总是主管其他业务的,他的出走对基金业绩就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如果是总经理或者投研团队的高管发生变动,就要留意事情的发展,看看具体产生的是正向的影响,还是负向的影响,再做投资决策。
众碌基金研究中心王晶则提醒说,相对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高管离职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高管所影响的可能是公司的制度策略方向,对整个基金公司都会有影响。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认为,如果基金公司的高层发生变化,但是没有影响到它的企业文化和公司的投研团队,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投研团队发生变化,尤其是投研的核心人物辞职,就需要对这家基金公司的业绩严密关注。
对江赛春的这种说法,基金圈内部人士普遍表示认同。在采访的过程中,多位基金业内人士提到,前投资总监吕俊的辞职就是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业绩滑落的开始。但对于一些业绩不好的基金公司来说,高层变动未必是坏事,新高层的加盟必然给公司带来新气象。
日前,融通基金爆出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辞职的新闻,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联想到去年以来已有100多位基金公司高层变换,投资者难免产生这样的担忧:高层频繁变动是否会损伤基金公司的“元气”,进而影响业绩?
融通“人事地震”
3月15日,融通基金发布了一份令市场震惊的公告:经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同意孟立坤先生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同意吕秋梅女士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并决定由公司副总经理秦玮先生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的时间不超过90日。
自去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已越发频繁,然而一家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离职的现象并不多见。一时间,传闻四起。
公开资料显示,自融通基金2001年成立起,孟立坤即任融通基金董事长。两位公司重量级的元老人物,为何选择在此时辞职呢?业界人士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他们受昔日“老鼠仓”事件牵连。
去年,融通基金“老鼠仓”案震动了基金业。原融通基金经理张野运作“老鼠仓”被曝光:他自2007年起至2009年2月,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信息,并操作他人控制的“周蔷”账户,采取先于融通基金旗下有关基金买入或卖出同一股票的交易方式,获利2000万元。
张野“老鼠仓”案引爆了投资者对基金公司内部治理的担忧。去年6月底,证监会决定取消张野基金从业资格,没收其违法所得229.48万元,并处400万元罚款,同时对其实施终身市场禁入。融通基金同时被证监会基金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的整改。
北京数位基金公司的同行告诉记者,融通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辞职,可能是遭到股东“秋后算帐”。不过,也有媒体指出,他们辞职可能也有来自证监局方面的压力。不过,不管哪种情况,都是受到“老鼠仓”牵连。
基金业4天换一高管
其实,自2009年以来,基金公司的高层“人事地震”一直不断。有媒体甚至形容说,去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投资总监和督察长的变换,更像走马灯一样热闹非凡”。
据本刊记者初步统计,截至3月中旬,公募基金行业自2009年以来共计发生了100多起高管变动,平均每4天更换一位高管,而涉及的基金公司更是超过40家。今年比较有影响的人事变动,除了融通基金董事长及总经理双双辞职,还有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也在3月份刚刚辞职,跳槽到新华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总裁。
去年这种人事变动更为频繁。仅仅在去年上半年,就有多家基金公司元老级人物离去,其中包括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总经理梁华栋、益民基金公司总经理刘义鹏,还有南方基金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王宏远、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等。
就去年全年来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的离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是基金圈里的一个“小弟”。但是台湾基金业“营销女王”王鸿嫔在业内率先力推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深得人心;在牛市期间,吕俊执掌的中国优势和孙延群掌舵的上投内需业绩超然,几年之后,上投俨然已有与华夏、博时、南方等基金业老大分庭抗礼之势。不过,在金融危机后的大洗牌中,上投摩根渐渐迷失了方向,业绩下滑严重。王鸿嫔在任期满之后,不得不黯然退职。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公司高层变动,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股权转让,基金公司董事会成员自然会集体换班,比如原博时、大成、鹏华等基金公司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高管为谋求更好的个人职业而辞职。比如原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他跳槽所去的新华资产管理公司源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中心,在2007年底时的管理资产就已经达到近1100亿元。也有一些人选择去私募基金,比如基金业元老级人物、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李旭利。三是由于管理等原因被迫辞职,比如本次融通基金的高层。
对业绩影响有多大
对于普通基民来说,他们并不在乎谁担任基金公司的高管,但他们关心自己基金的变化:高层频繁变动,是否会损伤基金公司的“元气”,影响基金的业绩?
在采访中,分析师均表示,不能简单地把基金公司高层变动与业绩联系起来,要视情况而定。
国金证券张剑辉认为,对基金公司高层的辞职要区分对待,不应该简简单单因为发生一件事情,就作出投资决策判断。衡量高管变动对基金公司业绩的影响,关键看他的出走是否对投研团队有影响,如果一个副总是主管其他业务的,他的出走对基金业绩就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如果是总经理或者投研团队的高管发生变动,就要留意事情的发展,看看具体产生的是正向的影响,还是负向的影响,再做投资决策。
众碌基金研究中心王晶则提醒说,相对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高管离职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高管所影响的可能是公司的制度策略方向,对整个基金公司都会有影响。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认为,如果基金公司的高层发生变化,但是没有影响到它的企业文化和公司的投研团队,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投研团队发生变化,尤其是投研的核心人物辞职,就需要对这家基金公司的业绩严密关注。
对江赛春的这种说法,基金圈内部人士普遍表示认同。在采访的过程中,多位基金业内人士提到,前投资总监吕俊的辞职就是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业绩滑落的开始。但对于一些业绩不好的基金公司来说,高层变动未必是坏事,新高层的加盟必然给公司带来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