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行政区政和路以东,国浩路以南。基地北侧为同济中学新校区,南侧为景观河道,规划设置沿河绿带,环境优美。建设用地面积4800m2,总建筑面积为9215m2。新江湾城街道行政区是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新型社区,辖区常住人口为2万余人,社区卫生中心承担着新江湾城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城市社区医院的功能构成
我国城市社区医院从1997年开始试点,发展到今天已经覆盖到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于社区医院的定位和功能,我们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讨论稿)》,城市社区医院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教育、计划生育”等。在内部结构上,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形成“医防相结合、条块相结合、团队相结合、医院内外服务相结合”的格局,主要分为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医技部和后勤办公等功能。其中,医疗康复功能主要包括门、急诊和康复医疗、日间观察病房,主要职能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失能老人和残疾人康复医疗,老年人护理和临终关怀,安宁护理。预防保健功能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生命统计、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内各类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伤残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技部分主要指放射用房、B超、心电、化验等,主要为各临床医疗提供诊疗依据,或配合治疗,直接或间接为门诊、急诊提供技术服务。后勤办公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包括物资和财务管理,负责中心内外联系协调,档案统计与下属社区卫生站管理工作。
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功能构成上,除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外,又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要求,增加了高端体检功能,主要包括体检中心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和体检病房等。
二、城市社区医院的设计理念
城市社区医院首先应立足于社区,从城市、医院和建筑各个层面加以把握,使设计既能满足医院对规模和功能的需求,又能优化资源,保证功能的合理性、流程的体系化和资源的共享性。同时,城市社区医院也应以人为本,通过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一)流线组织与功能配置
组织合理的流线和配置稳定的功能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城市社区医院的各部分功能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为确保流线便捷,体系稳定,效率更高,在医疗流程布局上,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流线分离
城市社区医院的主要流线分为人流和物流,按照洁净程度又可分为洁、污流线,设计要求各种流线相互分离。首先,总平面的出入口分别设置了体检人员(出入口3)和各类诊疗患者(出入口1)使用的出入口,保障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相互分离;同时,独立设置污物出口(出入口2),使院区产生的废弃物流线与其他流线分离,避免交叉。
其次,将人流流线进行分类设计,主要分为普通门诊流线、儿保流线、妇保流线、感染科门诊流线以及体检流线等,在流线的起始点进行分类分离,分别设置各类独立的出入口,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干扰。
最后,对于独立的感染科门诊来说,按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三区,三区分区明确,避免交叉。在流线的设置上,把医生专用通道和患者通道加以分离,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卫生通过,以便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几率。
2.区域稳定
医疗功能的稳定,可以使各类人群的使用空间明确,以便形成良好的医疗秩序。对于社区卫生医院来说,首先要合理地布置门诊、检查、保健、预防等功能,把相关的功能集中布置,使服务半径更加合理化。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疗功能为单位划分楼层分区,底层设置挂号、收费、药房、全科门诊、感染科门诊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B超、心电、X光;二层设置儿保、妇保、康复教育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五官科等功能;三层设置行政办公和体检配套的设施;四层、五层主要为体检区域。楼层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了人流交叉,创造出清晰高效的内部医疗环境。
3.资源共享
在医疗流程设计中,考虑部分门诊、体检都会用到医技资源,将医技用房进行共享,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集约化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缩短医疗流程,实现医疗功能运行的高效化。医技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门诊和体检区域之间,设计了共用功能模块,主要为B超、心电、X光、五官科、口腔科,供门诊患者和体检人员使用。
(二)流程布局与人文关怀
社区医院主要服务的对象为该区域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所以在医疗流程布局和空间的设计上,首先要分析患者的行为和心理,一方面要注重流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亲切宜人的医疗空间,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紧张的心理。具体到建筑设计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医疗流程
使患者的流线变得清晰,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进一步方便了患者的就诊流程。首先,在管理机制上,可以在社区医院挂号、收费、门诊、检查、取药的流程中,采用类似“一卡通”服务流程和智能型“医生工作站”的有效机制,将患者的就诊、检查和等候的时间降至最少。其次,在流程布局上,采取分区、共享的模式,既分散人流,又可以提供高效的专科化服务。
2.营造宜人空间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宜人的医疗空间,创造优美的医疗环境,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设计体现。社区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老人、孩子、妇女和体检人员,为这些人群提供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是本方案的设计重点。在空间营造上,借助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文字、色彩、配合绿化的植栽景观,设置舒适的家具,提供轻松的背景音乐、区划亲切尺度的候诊空间,来创造人性化空间。一方面缩短了患者从家庭到社区中心的心理距离和适应过程,另一方面也使前来体检的人员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假期式的体检”。
3.空间的识别性
社区卫生中心中各功能空间的设置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以减少患者盲目的流动和由此产生的焦躁情绪。因此要根据使用者的动线规划便捷、清晰的标识系统,以便缩短步行距离,为患者提供方便。
三、结束语
城市社区医院将是未来医疗服务设施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有着不同于诊所与中心医院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筑师不仅要满足其功能和技术的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空间。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1]杨红阳.北京市社区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1-35
[2]徐舒,蔡红宾.当前条件下社区医院的发展思路[J].当代医学,2010(11)
[3]田芸川.社区医院优化流程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J].四川建筑,2011(08)
一、城市社区医院的功能构成
我国城市社区医院从1997年开始试点,发展到今天已经覆盖到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于社区医院的定位和功能,我们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讨论稿)》,城市社区医院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教育、计划生育”等。在内部结构上,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形成“医防相结合、条块相结合、团队相结合、医院内外服务相结合”的格局,主要分为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医技部和后勤办公等功能。其中,医疗康复功能主要包括门、急诊和康复医疗、日间观察病房,主要职能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失能老人和残疾人康复医疗,老年人护理和临终关怀,安宁护理。预防保健功能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生命统计、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内各类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伤残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技部分主要指放射用房、B超、心电、化验等,主要为各临床医疗提供诊疗依据,或配合治疗,直接或间接为门诊、急诊提供技术服务。后勤办公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包括物资和财务管理,负责中心内外联系协调,档案统计与下属社区卫生站管理工作。
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功能构成上,除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外,又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要求,增加了高端体检功能,主要包括体检中心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和体检病房等。
二、城市社区医院的设计理念
城市社区医院首先应立足于社区,从城市、医院和建筑各个层面加以把握,使设计既能满足医院对规模和功能的需求,又能优化资源,保证功能的合理性、流程的体系化和资源的共享性。同时,城市社区医院也应以人为本,通过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一)流线组织与功能配置
组织合理的流线和配置稳定的功能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城市社区医院的各部分功能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为确保流线便捷,体系稳定,效率更高,在医疗流程布局上,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流线分离
城市社区医院的主要流线分为人流和物流,按照洁净程度又可分为洁、污流线,设计要求各种流线相互分离。首先,总平面的出入口分别设置了体检人员(出入口3)和各类诊疗患者(出入口1)使用的出入口,保障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相互分离;同时,独立设置污物出口(出入口2),使院区产生的废弃物流线与其他流线分离,避免交叉。
其次,将人流流线进行分类设计,主要分为普通门诊流线、儿保流线、妇保流线、感染科门诊流线以及体检流线等,在流线的起始点进行分类分离,分别设置各类独立的出入口,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干扰。
最后,对于独立的感染科门诊来说,按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三区,三区分区明确,避免交叉。在流线的设置上,把医生专用通道和患者通道加以分离,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卫生通过,以便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几率。
2.区域稳定
医疗功能的稳定,可以使各类人群的使用空间明确,以便形成良好的医疗秩序。对于社区卫生医院来说,首先要合理地布置门诊、检查、保健、预防等功能,把相关的功能集中布置,使服务半径更加合理化。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疗功能为单位划分楼层分区,底层设置挂号、收费、药房、全科门诊、感染科门诊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B超、心电、X光;二层设置儿保、妇保、康复教育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五官科等功能;三层设置行政办公和体检配套的设施;四层、五层主要为体检区域。楼层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了人流交叉,创造出清晰高效的内部医疗环境。
3.资源共享
在医疗流程设计中,考虑部分门诊、体检都会用到医技资源,将医技用房进行共享,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集约化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缩短医疗流程,实现医疗功能运行的高效化。医技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门诊和体检区域之间,设计了共用功能模块,主要为B超、心电、X光、五官科、口腔科,供门诊患者和体检人员使用。
(二)流程布局与人文关怀
社区医院主要服务的对象为该区域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所以在医疗流程布局和空间的设计上,首先要分析患者的行为和心理,一方面要注重流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亲切宜人的医疗空间,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紧张的心理。具体到建筑设计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医疗流程
使患者的流线变得清晰,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进一步方便了患者的就诊流程。首先,在管理机制上,可以在社区医院挂号、收费、门诊、检查、取药的流程中,采用类似“一卡通”服务流程和智能型“医生工作站”的有效机制,将患者的就诊、检查和等候的时间降至最少。其次,在流程布局上,采取分区、共享的模式,既分散人流,又可以提供高效的专科化服务。
2.营造宜人空间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宜人的医疗空间,创造优美的医疗环境,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设计体现。社区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老人、孩子、妇女和体检人员,为这些人群提供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是本方案的设计重点。在空间营造上,借助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文字、色彩、配合绿化的植栽景观,设置舒适的家具,提供轻松的背景音乐、区划亲切尺度的候诊空间,来创造人性化空间。一方面缩短了患者从家庭到社区中心的心理距离和适应过程,另一方面也使前来体检的人员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假期式的体检”。
3.空间的识别性
社区卫生中心中各功能空间的设置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以减少患者盲目的流动和由此产生的焦躁情绪。因此要根据使用者的动线规划便捷、清晰的标识系统,以便缩短步行距离,为患者提供方便。
三、结束语
城市社区医院将是未来医疗服务设施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有着不同于诊所与中心医院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筑师不仅要满足其功能和技术的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空间。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1]杨红阳.北京市社区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1-35
[2]徐舒,蔡红宾.当前条件下社区医院的发展思路[J].当代医学,2010(11)
[3]田芸川.社区医院优化流程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J].四川建筑,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