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个集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而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最能直指文本要义,点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感情。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课文中的词语,吸引学生沉入文本,感悟文本中的思想感情,体会文本中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让语文课堂更加简洁、灵动、形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文本;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38
阅读打开了了解世界的那道门,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提高文化水平,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从自由学习状态进入正常学习阶段,他们应该在书中学会赏析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阅读是以文章为基础,教材为注意内容的文学形式,在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些名著或者文学家的著作,还有一些优秀的诗词歌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性分析转化为情感体验,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紧扣文章词语,获取知识体会情感。
一、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脉络就是作者写作思路所体现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理清一篇文章的思路,就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许多叙事类文章中,作者会用一根“线”把材料表达的完整意思按照一定顺序串连起来,这跟“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往往隐藏在课文中的关键词当中[1]。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才能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结构。如五年级略读课文《珍珠鸟》这篇略读课文,文章以“逐渐”为线索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三次的关键词“小家伙”,体会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才有“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这对于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较高,既不能表达不清又不能过于唠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段落内提取关键词,在帮助学生把这些词概括、串联,这样就可以良好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父爱之舟》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要素:找出代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关键词“朦胧”“恍恍惚惚”“父亲”“心酸”“小船”“醒来”。围绕这些关键词,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悟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优的作品,其蕴藏丰富的语言以及情感的熏陶。词语的意义是表达客观事物的称谓和客观现象的认识。通常也加入人们对事物的主观意识和评价,学生想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感情,感受这些词语的情境就必须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结合语境理解。
例如在五年级语文《小岛》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以将军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反映了小岛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从“树少”“草少”中了解小岛环境的艰苦;从“矛盾”中体会队长不愿将军看到战士们贫苦生活的心情;从“纳闷”“沉吟”等句中体现了将軍的情感转变;从“标准”“军礼”中可以看出将军关心战士疾苦,尊重战士的爱国之情,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从“地图”“绿油油”中赞扬了小岛战士的坚强乐观、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四、结合语境理解
比如:在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中,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整篇课文并标注出不理解词语,如“妒忌”“推却”“神机妙算”等词[2]。教师提问导入: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遇到困难了呢?该如何解决困难呢?学生思考后得出把这些词放入文章中结合上下文理解的结论,然后由教师示范阅读,再带领学生阅读,这时学生对这些词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教师及时给予解释。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阅读时要注意文本的语境和感情色彩,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并能合理运用这些词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牢牢抓住重点词句,并对这些词句赏析、品鉴,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运用词语表达情感,表明自己的态度,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五、通过演一演,领悟词语的意思
《松鼠》中“乖巧”“矫健”“蛰伏”等词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之中发现的,也是本课文的重点理解词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比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小松鼠,根据文中描述“奔跑”“警觉”摆出相应造型,并模仿松鼠在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通过演一演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义[3],在轻松愉悦中得以发展。
结语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思维离不开阅读。引领学生解读文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在关键词上大做“文章”,仔细品析文章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感悟文章的意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构建轻松高效的课堂,不断生成精彩的细节,围绕文字去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与作者之间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流淌,以此达到学习的目标并与情感共生、共享。
参考文献
[1]崔传杰.紧扣课文中的词语 体悟文本思想情感[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6):97.
[2]严玲琳.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86):43-44.
[3]吴军华.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探析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4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文本;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38
阅读打开了了解世界的那道门,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提高文化水平,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从自由学习状态进入正常学习阶段,他们应该在书中学会赏析课文、感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阅读是以文章为基础,教材为注意内容的文学形式,在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些名著或者文学家的著作,还有一些优秀的诗词歌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性分析转化为情感体验,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紧扣文章词语,获取知识体会情感。
一、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脉络就是作者写作思路所体现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理清一篇文章的思路,就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许多叙事类文章中,作者会用一根“线”把材料表达的完整意思按照一定顺序串连起来,这跟“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往往隐藏在课文中的关键词当中[1]。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才能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结构。如五年级略读课文《珍珠鸟》这篇略读课文,文章以“逐渐”为线索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三次的关键词“小家伙”,体会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才有“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这对于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较高,既不能表达不清又不能过于唠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段落内提取关键词,在帮助学生把这些词概括、串联,这样就可以良好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父爱之舟》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要素:找出代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关键词“朦胧”“恍恍惚惚”“父亲”“心酸”“小船”“醒来”。围绕这些关键词,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悟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优的作品,其蕴藏丰富的语言以及情感的熏陶。词语的意义是表达客观事物的称谓和客观现象的认识。通常也加入人们对事物的主观意识和评价,学生想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感情,感受这些词语的情境就必须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结合语境理解。
例如在五年级语文《小岛》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以将军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反映了小岛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从“树少”“草少”中了解小岛环境的艰苦;从“矛盾”中体会队长不愿将军看到战士们贫苦生活的心情;从“纳闷”“沉吟”等句中体现了将軍的情感转变;从“标准”“军礼”中可以看出将军关心战士疾苦,尊重战士的爱国之情,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从“地图”“绿油油”中赞扬了小岛战士的坚强乐观、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四、结合语境理解
比如:在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中,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整篇课文并标注出不理解词语,如“妒忌”“推却”“神机妙算”等词[2]。教师提问导入: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遇到困难了呢?该如何解决困难呢?学生思考后得出把这些词放入文章中结合上下文理解的结论,然后由教师示范阅读,再带领学生阅读,这时学生对这些词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教师及时给予解释。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阅读时要注意文本的语境和感情色彩,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并能合理运用这些词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牢牢抓住重点词句,并对这些词句赏析、品鉴,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运用词语表达情感,表明自己的态度,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五、通过演一演,领悟词语的意思
《松鼠》中“乖巧”“矫健”“蛰伏”等词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之中发现的,也是本课文的重点理解词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比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小松鼠,根据文中描述“奔跑”“警觉”摆出相应造型,并模仿松鼠在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通过演一演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义[3],在轻松愉悦中得以发展。
结语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思维离不开阅读。引领学生解读文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在关键词上大做“文章”,仔细品析文章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感悟文章的意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构建轻松高效的课堂,不断生成精彩的细节,围绕文字去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与作者之间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流淌,以此达到学习的目标并与情感共生、共享。
参考文献
[1]崔传杰.紧扣课文中的词语 体悟文本思想情感[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6):97.
[2]严玲琳.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86):43-44.
[3]吴军华.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探析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