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多媒体教学、合作讨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指出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的采用,不能走入形式主义。
关键词:新课标 多媒体 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特别是使后进学生树立自信,扭转师生间不平等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极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等。然而,细心的教师却发现,这样的课堂与评价往往又进入了另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用多媒体就不是一节好课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于是乎,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无一不用多媒体,似乎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算一节好课。但有的课件为了追求独特的演示效果,图文并茂,音响齐鸣,可谓“轰轰烈烈”,表面上看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俗语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平常的教学中,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投影、录像、小黑板、挂图等教育媒体为何弃之不用呢?只要媒体的选用能促使学生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从僵化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能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满足学习的欲望,那么这一堂课的教学就是对现代教育技术最好、最有效的运用。
二、否定错误就是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充分关注和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人的见解,让他们“发表不同意见”。教学中,教师应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靥,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潜能的发展。而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我们虽然一贯提倡“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
三、没有小组讨论就没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目标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于是小组讨论应运而生。从形式上固然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分组工作不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很大,教师的监控力薄弱,就可能使“小组讨论”演变成“小组谈论”甚至蜕变成“小组聊天”。有的教师更是为“讨论”而“讨论”,白白浪费课堂时间。但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形势、调节课堂气氛,动不动就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例如,有的语言技能很简单,多数学生一练就会,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有必要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多次出现学生小组互动形式,反而会造成“乱”的感觉。部分学生处在“忙碌”中,有的压根儿不知道老师叫他们干什么,只是随大流,有的傻笑、有的瞪眼,有的只说Yes和No。尤其是对make a survey或make an interview等一些灵活性较强的话题,往往只是几个尖子生回答,其他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这并不能刺激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丧失的却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职责。因此在合作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四、课堂不热闹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采访等能强调学生积极性的互动活动。本校教学研讨课,某教师在上The Necklace这一课时,他为了创造热烈的讨论气氛,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问题:“假如文中的女主人找到了项链,故事的结局会是如何?”(15分钟)当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答案五花八门,最后汇报时由于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只好用汉语代替,学生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而争得面红耳赤,课堂几乎失控,这样的结果偏离了作者的初衷,走进了活泼有余,扎实不足的误区。所以,笔者认为,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不是终极目标。
总之,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不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如果不把握一定的“度”,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记住:真理跨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参考文献:
[1]潘涌 新课程:反思与展望田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3)
[2]粟景涵 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J] 河南教育,2005(3)
[3]马林林 谈新课程评价改革[J] 成功教育,2007(7)
关键词:新课标 多媒体 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特别是使后进学生树立自信,扭转师生间不平等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极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等。然而,细心的教师却发现,这样的课堂与评价往往又进入了另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用多媒体就不是一节好课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于是乎,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无一不用多媒体,似乎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算一节好课。但有的课件为了追求独特的演示效果,图文并茂,音响齐鸣,可谓“轰轰烈烈”,表面上看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俗语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平常的教学中,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投影、录像、小黑板、挂图等教育媒体为何弃之不用呢?只要媒体的选用能促使学生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从僵化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能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满足学习的欲望,那么这一堂课的教学就是对现代教育技术最好、最有效的运用。
二、否定错误就是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充分关注和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人的见解,让他们“发表不同意见”。教学中,教师应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靥,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潜能的发展。而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我们虽然一贯提倡“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
三、没有小组讨论就没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目标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于是小组讨论应运而生。从形式上固然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分组工作不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很大,教师的监控力薄弱,就可能使“小组讨论”演变成“小组谈论”甚至蜕变成“小组聊天”。有的教师更是为“讨论”而“讨论”,白白浪费课堂时间。但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形势、调节课堂气氛,动不动就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例如,有的语言技能很简单,多数学生一练就会,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有必要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多次出现学生小组互动形式,反而会造成“乱”的感觉。部分学生处在“忙碌”中,有的压根儿不知道老师叫他们干什么,只是随大流,有的傻笑、有的瞪眼,有的只说Yes和No。尤其是对make a survey或make an interview等一些灵活性较强的话题,往往只是几个尖子生回答,其他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这并不能刺激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丧失的却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职责。因此在合作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四、课堂不热闹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采访等能强调学生积极性的互动活动。本校教学研讨课,某教师在上The Necklace这一课时,他为了创造热烈的讨论气氛,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问题:“假如文中的女主人找到了项链,故事的结局会是如何?”(15分钟)当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答案五花八门,最后汇报时由于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只好用汉语代替,学生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而争得面红耳赤,课堂几乎失控,这样的结果偏离了作者的初衷,走进了活泼有余,扎实不足的误区。所以,笔者认为,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不是终极目标。
总之,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不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如果不把握一定的“度”,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记住:真理跨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参考文献:
[1]潘涌 新课程:反思与展望田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3)
[2]粟景涵 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J] 河南教育,2005(3)
[3]马林林 谈新课程评价改革[J] 成功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