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地理教学;实效性;形式;内容;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42—01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注重教学“形” 与“神”的有机结合。
一、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形”
这里所说的“形”是指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节课的骨架。要想使地理教学富有实效,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决不能“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要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及展现自我的机会。其间,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改变备课方式,避免闭门造车。尝试采用“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方式,汲取集体智慧,强调个人风格。在集体备课中,将单兵作战转化为集体优势,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其二,优化教学环节,力求形式多样。绝对不能把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简单理解为搞活动,应避免问题情境形式化,经常使用“三板斧”。其三,要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留意学生所处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简单附和、回应不是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是主体性假象,教师一定不要被学生的这种表象所迷惑。相反,要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为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在明确分工、具体任务、共同目标、小组考核办法、相应激励措施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进入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状态,让课的“形”由问题、判断、推理、分析等组成。
二、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神”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神”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程度与学生的回应程度所能达到的境界。地理教学要产生“境界”的话,一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所持的教学立场。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在传授知识时,要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并提供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以学会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使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能力提升。二要看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深度。它指的是教师对案例准确性的认识,对典型课例的借鉴与感悟,对自己尝试过的同课异构的改进与反思在本节课的体现等,总之教师要在创新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创新。三要靠教师对问题设计和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以及对非预设情境的处理态度和程度。问题设计是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四要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的回应程度。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定要防止被“骗”,即被好学生所“蒙蔽”;也要防止将差生边缘化,即使性格内向、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因缺少参与机会而遭受“课堂冷落”,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更要防止出现师不懂生不会的现象。要使形式为内容有效服务,让教学“活灵活现”,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与引领作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听”的技能,寻求多元的与地理新课程相匹配的高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与学达成一致。
三、正确处理“形”与“神”的关系
如果说地理教学的“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与设计的探究活动、讨论话题,引入的案例等,那么地理教学的“神”则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炼知识要点,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积极思维,在案例分析中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提升,在交流讨论中形成个人观点等。要实现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师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旨,要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中逐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做到“形”与“神”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42—01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注重教学“形” 与“神”的有机结合。
一、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形”
这里所说的“形”是指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节课的骨架。要想使地理教学富有实效,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决不能“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要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及展现自我的机会。其间,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改变备课方式,避免闭门造车。尝试采用“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方式,汲取集体智慧,强调个人风格。在集体备课中,将单兵作战转化为集体优势,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其二,优化教学环节,力求形式多样。绝对不能把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简单理解为搞活动,应避免问题情境形式化,经常使用“三板斧”。其三,要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留意学生所处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简单附和、回应不是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是主体性假象,教师一定不要被学生的这种表象所迷惑。相反,要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为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在明确分工、具体任务、共同目标、小组考核办法、相应激励措施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进入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状态,让课的“形”由问题、判断、推理、分析等组成。
二、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神”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神”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程度与学生的回应程度所能达到的境界。地理教学要产生“境界”的话,一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所持的教学立场。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在传授知识时,要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并提供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以学会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使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能力提升。二要看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深度。它指的是教师对案例准确性的认识,对典型课例的借鉴与感悟,对自己尝试过的同课异构的改进与反思在本节课的体现等,总之教师要在创新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创新。三要靠教师对问题设计和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以及对非预设情境的处理态度和程度。问题设计是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四要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的回应程度。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定要防止被“骗”,即被好学生所“蒙蔽”;也要防止将差生边缘化,即使性格内向、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因缺少参与机会而遭受“课堂冷落”,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更要防止出现师不懂生不会的现象。要使形式为内容有效服务,让教学“活灵活现”,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与引领作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听”的技能,寻求多元的与地理新课程相匹配的高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与学达成一致。
三、正确处理“形”与“神”的关系
如果说地理教学的“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与设计的探究活动、讨论话题,引入的案例等,那么地理教学的“神”则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炼知识要点,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积极思维,在案例分析中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提升,在交流讨论中形成个人观点等。要实现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师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旨,要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中逐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做到“形”与“神”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