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准确解读文本。下面从关键语句的选择谈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复习上节课所学重点,并朗读回顾。
  (师投影出示三句话)
  1.“亲手制作的风筝。”
  2.“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3.“我自己来。”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这三句话)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三句话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结合上下文再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体会。可以在书上进行批注。
  (生开始默读并进行批注。结束后开始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对第一句话的理解?
  生1:我觉得刘老师很厉害,会做风筝。
  生2:我觉得刘老师心灵手巧,居然会做那么多种风筝,太了不起了。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这样一个擅长制作风筝、每年也必定会做很多风筝的刘老师让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1:爱玩。
  生2:喜欢快乐生活。
  师:让我们再来说说第二句。你有什么体会?
  (生沉默)
  师:(出示“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来,大家放声来读一读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开始大声朗读,并渐渐有人开始面露喜色)
  师:同学们,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
  生1:不是,我想还有他对生活的热爱。
  生2:应该还有他想好好教书育人的理想吧?
  师:是啊,虽然刘老师的腿脚不方便,但是……
  生3:但是他的心是自由的。
  师:说得真好。从这句话里,我们又认识到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呢?
  生4:虽然他的身体不自由,但是他的心是自由的,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师:现在,让我们共读最后一句,然后请一名同学结合上下文来说说他的体会。
  (生读句子,谈体会)
  【分析与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如果学生在理解课文出现困难时,老师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让学生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当然,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扎扎实实的朗读来使其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的时候,作为教师,还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理想的风筝》一课中,作家苏叔阳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当初的历史老师,选取了“说病腿”“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来进行叙述,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刘老师的无限怀念之情。特别是关于怀念刘老师放风筝的有关描写,笔调更是深沉细腻而富有感情,用作叙述的文字也更显平平淡淡,这大约是大家写作的特色吧:于平淡之中见真情。但是,学生理解起来,确实存在难度。如果直接就把课文抛给学生,让他们去朗读,感悟,说体会,学生可能就无法理解得足够深刻,也许还会摇摆在自己模棱两可的体会中。
  所以,对于这种文字看似浅、情感却埋得深的文章,教师的主导地位就要充分体现出来。教师要精心选择关键词句,用心引导学生理解。教师所选择的词句要么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关,要么与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有关。比如上文中笔者所选的三句话,它们充分地展示出刘老师那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精神境界。笔者将这三句话连成一条藤,让学生自己顺着这根藤慢慢读,细细品,最后自然地摸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瓜。这就是课文《理想的风筝》所要传递的内涵:我们的身体可能会不争气,会生病,但是我们的心不会,也不应该生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所以,通过笔者的引领,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怀念之情,更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这同样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在已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13、14课的基础上,读《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第四单元《世界最初的七天》《燧人氏钻木取火》。  【教学理念】  1.依据情境教育的“优化教材结构,进行‘四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将神话故事课内、课外统整,进行大单元神话故事的主题教学,同中求异。  2.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比
期刊
《节约用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其安排在本册教材第27课《水》一文之后,内容分“小小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大家来抢答”等五部分。笔者结合本内容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学生之学为主体,有趣味  1.课前导。在学习完《水》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自主阅读。对于“小小调查”这一板块内容,我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提供的两项现成的调查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农村小学班额数逐渐减少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对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方式的课程而言,形成了天然的优势,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数减少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要铸造“精华”。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和策略,整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不断优化小班化阅读教学的教学行为,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创设平台,在自主探究中明确方向  例如在教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并学习通过简要的事例说理的方法。  3.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他人实际抒写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读懂“滴水穿石”的启示。  2.两次说写练习:(1)学习简要介绍相关事例说理;(2)结合生活实际抒写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  1.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文中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
期刊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德兰修女  教育是爱的事业,怀着对教育的爱去做细小事,一定能从细微处寻找到生长点,不断成长。“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着力于“微行动”研究,越发让我感受到“细微”的力量也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一)字词微电影:让语言之树枝繁叶茂  字词微电影,是让学生通过一段
期刊
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朗读现象,谈谈平时在优化朗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意在对“症”下“药”,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尝试感悟:真实的朗读——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期刊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提及最多的关键词莫过于“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那么作为教师还敢“教”吗?当然,必须要教!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探讨,互为生长的平台,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笔者就从语文课应该“教在何时”的角度,谈谈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几点策略。  一、教在知识“易错疑难”处  “教什么”,不只是根据课前的预设,更不是事先录制好微视频,而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期刊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整个小学阶段,这样的例子有几百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擦亮眼睛,选择合适的“语用迁移点”,实现有效迁移,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何为合适的“语用迁移点”呢?怎样利用这些迁移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实现有效迁移呢?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根植教材,找准关键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十四课《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的第三、
期刊
体验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灵感悟。因此,“多维体验”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能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一、角色体验:走进文本,感悟内心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忘记自我,使其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真真切切地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能激
期刊
文本解读分三个层面,分别是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达到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度感悟,读出文本之美。  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  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意蕴。  《雨巷》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