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经典 续写传奇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今的学校育人都是教育学生先成人、再成才的原则。“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更是我们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学校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这就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校的工作是围绕教育局工作精神开展的。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小学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建立家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东丰县未来公民素质”这一宗旨。我校在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制订了捆绑式的工作方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把家长学校、国学经典进校园、在教改中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工作、学生八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融为一体来抓。
  我校的育人理念是: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事情我们都无条件的借鉴、学习和采纳。是的,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文华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学校的立德树人教育起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提高未来东丰公民素质的特殊背景下,传承中华美德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还能教会学生养成刻苦读书的习惯,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我校根据中心校下发的国学经典工作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的开展此项工作。首先由学生诵读《经典》开始,低年级学生诵读《正蒙宝典》,中年级诵读《学庸论语》,高年级诵读《老子庄子选》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和在家里时间,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而且每个班级在上课前必须诵读一段经典,这样我校的学生已经养成了每天都自觉的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
  英国著名学者洛克说过“习惯一旦形成,用不着记忆就能很容易很自然的发生作用”。
  学习国学经典贵在践行,我校要求传统美德必须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具体是这样做的,各班级把《弟子规》践行档案和良好行为习惯档案粘贴上墙。档案中有二十件小事儿,要求学生每天做到其中一件或者多件善事,由家长每天打电话或者亲笔写纸条告知老师。而且档案中还有个人体会,学生一个月写一次感受。我校又制定了《弟子规》践行擂台赛,每周对学生所做的小事儿进行汇总。每月对践行结果进行评比、表奖。即一天一汇报、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孩提时代从一点一滴的善事做起,正所谓的“不以善小而不为”。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这种如春蚕啃桑似的教育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了。那时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刘知源在全镇的《弟子规》践行演讲比赛上获得了一等奖。内容讲述的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他的哥哥是位脑瘫患儿,一切都不能自理,刘知源学了《弟子规 》后,放学回家主动帮助父母照顾哥哥,给哥哥洗脚、喂饭等力所能及的活。不喜欢学习回家就迷恋网络的五年级学生所正宇,现在已经戒掉了坏习惯,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帮父母做些家务了,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及格边缘,到现在的三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上,他身上还有一个最大闪光点就是机灵,勤劳,只要他看见校园内有杂物总是能迅速地捡起来。现在的六年级学生高原在我校时是位“小霸王”,通过学习了《弟子规》后一举改掉了坏习惯,并能热心的关心、帮助同学,在五年级的全镇统考中荣获第一名,如今他还是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在县田径运动会上屡获佳绩,他变了,变成了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让国学经典在“家长学校”课上升华。我校每学期至少上两次以上“家长学校”课,课前三十分钟都是家长与班主任交流孩子的近期表现、或是双方交换有关孩子教育的意见。我校有专门的老师在上课,有专门的“家长学校”课教案。开始时组织全体家长观看孝亲片、励志片、勤奋片等等,内容涉及到古代的传统美德事例和当代的孝亲事件。有时还组织学生当场给在座的亲人们洗脚,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母亲》或者是《父亲》。场面感人至深,使学生们体验到”孝”的真谛。接着是向家长传授国学经典知识,讲述我们的老祖宗是怎样教儿育女的。比如孟母三迁、岳母教子等等。让家长们认识到国学的魅力,这样家庭与学校才能合力教育好孩子。经过几次开课后,家长越来越关心学校和学生,老师的工作事半功倍,效果非常的好。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校号召全体老师诵读《国学经典》并且制定了相关考核办法。我们的教师每天针对自己所学经典内容要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做好学习笔记。这样经过每天的知识积累老师的传统文化内涵储备与日俱增,经典知识含量日渐丰富。老师们对于大部分的经典词都能够向学生阐释。 在我校荣誉并不是老师追求的唯一,但通过此次学习活动看到了老师们的进取心和责任的担当意识,也看到了学生们在我校学习国学有丰富的资源和保障。
  国学经典分为古代经典和现代经典,古代经典要传承,与时俱进的现代经典更要宏扬。于是我校开展了向榜样学精神向专家学方法的读书系列活动。为了增加老师的文化底蕴提高业务素质,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了《李镇西》教育读本和《扬长教育》读本。扬长大师冯凝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对如何抓好“后三分之一”和培养未来良好公民素质息息相关。我校教师把对选择教学工作的自豪感和在工作中象蜡烛般的奉献精神、以及对从事多年工作辛勤育出的遍地桃李和对自己未来的中国梦都在中心校编辑的《耕耘骄傲》、《播撒爱心》、《感受成功》、《收获梦想》和《打造生本课堂,让“后三分之一”学生在国学经典践行中健康成长》、《爱伴我成长》、《读书伴我行》、《唱响东丰精神》、《一路前行》九本书中体现。老师们能够虚心学习他人之长、能不断执笔写作的继续学习之风便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华夏五千年灿烂的悠久文化正是由一代代这样的人续写和传承。
  当国学经典被安排到校本课中时,我们全体老师多次共同研究、探讨,“如何能把国学经典知识生动地讲出来,并且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接轨,能培养学生向善、向上的正能量、锻炼某种能力”这是目标。付出就有回报,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国学经典课的雏形,张桂林老师的,<入则孝>一课经过中心校领导的层层筛选,并且在于小华校长的点拨下,代表我镇参加了五校教研。张老师把一个二年级而且只有七名学生的课上的生动活泼、精彩至极,可以说开创了村小就如何能上好国学经典课的先河。课堂的内容设计紧紧围绕新课标理念,本课既让学生学到了古代孝敬父母的言行知识,又培养了二年级学生能写一段完整话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中学生们展示了精彩的小品节目,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学懂了知识。翟宇超是他们班典型的“后三分之一”学生,张老师那种不弃不舍的精神再現了教师的高尚品德。课堂上张老师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挖掘翟宇超的智能,努力的去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今他对学习充满乐趣和自信,有成功感!是的,张老师不但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还说出了“我要让这七名孩子都考上大学”壮语!当年的失子之痛并未压倒她,现在嗷嗷待哺的女儿,都没有阻挡她对工作的执著追求,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洒在教学上了,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了,这不就是我们当今所寻觅的师德模范吗?这不就是传统美德的再现么?《入则孝》一课震撼了前来参与教研的五校领导和教师!从那以后她的国学经典课在拉拉河领跑在先。尤其是她的《三字经》课、上的炉火纯青,课中精彩不断,绝对称得上“经典”。   传统美德教育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学经典课上的精彩纷呈。前来我校光临指导的有各级领导和专家,他们是教育专家、县教育局关工委的贾泰生主任,县关工委的王克成主任和陈玉福、王德斌、李贺斌副主任,他们曾多次莅临指导。东丰电视台的记者还多次专门为我校就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节目专访。原市政协主席、现市关工委主任董继红,教育局书记赵志才都对我校的国学经典课进行过指导。更令人鼓舞的是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长梁德才在百忙之中前来我校听课指导。观摩过的领导都感慨万千,正如领导们说的那样,“在万福小学学习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快乐的、幸福的”。为了把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发扬光大,中心校组织全镇的优秀教师到我校观看国学经典现场会。
  国学经典课在我校的开展有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之象,老师们讲课的风格不拘一格,各有特点。但他们的目的是共同的,就是想尽办法让国学经典的精华最大化,用最浅显易懂的方法讓学生最快的掌握、吸收和消化。讲述古代的经典故事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了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国学经典进校园使我校的工作事半功倍,硕果累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心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演讲、学生演讲、学生征文、庆“十一”文艺汇演、教案评比、作文批改、学生写字、课后积累、教师“弟子规”背诵、教师《弟子规》笔试、课间操、集体舞等等都是第一名。而且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工作综合评比第一名。(此项才设立三年)只有二三十名学生的小学校在全镇的公路长跑和田径运动会上都是第二名(中心校第一名)。刘知源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同时也被推荐参加吉林省美德好少年评选。最令我欣慰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好于其他的班级学生。在全镇的教学模式课改示范课上,张桂玲老师的语文课《西门豹》再次惊动了前来听课的县教研员。令他们不解的是学生能在拓展运用环节上做藏头诗。她们认为是在作秀,其实学生们平时都这样做,尤其是在全县号召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我校也掀起了师生读经典书、作诗热潮,但这更与他们一入学就接触国学经典是分不开的。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国学经典进校园在县教育局和各级关工委的高度重视下,在我们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我们更会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继续探索经典之路,我们利用晨读和午休时间播放优秀传统文化光盘,是整个校园充满文明儒雅、健康向上的和谐文化氛围。我们累并快乐着!因为快乐所以我们幸福!我们学习古代经典,但我们更要演绎现代经典和未来的经典,我们会永远的把经典传承下去,让孩子幸福成长!让无数个中国梦在我们学校起航、腾飞!
其他文献
我喜欢的词友许多,有不卑不亢,不离不弃等等,然而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与古人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有关系。而这个词是“诚信”。  古人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说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人无信用,纵有才能、学问,因得不到人们的信任,终将无用武之地。  有一次,我读了《好同学约期不误》这篇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篇文章讲的是汉朝的两个同学,一个叫范式,一个叫张劭。这两个学生同
期刊
人们总是说莲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又有谁关注过造就莲一切的淤泥呢?淤泥无时无刻在给莲提供着养料,大自然與人类都存在着形态美和内在美,哪些甘为人梯的人民教师们就有这种可贵的淤泥精神,而我就在宁江四中里找到了这种可贵的淤泥精神。  自从迈入中学的大门,一看到这些老师,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而且还特别喜欢他们讲的课。我总觉得他们讲的课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就像把我带到了一个石彩缤纷的世界。  班主任李老师对我
期刊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道德是维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摒弃一些过时了的价值观念但这绝不是说传统美德就过时了。事实上我们都明白,一个人是有德还是无德,恰恰不是表现在他的效益观或者竞争观上,而是表现在他对待他人的诚信、对待同仁的谦逊、对待集体的合作意识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传统的美德规范在维护着今天社会的平稳运行,对此,我们不应该以“创新”自欺。所以在建设现代化
期刊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作为祖国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
期刊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时期里,在政治、经济变幻莫测的时代中,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国未来公民,闻名于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定要发挥其主流作用。“德”要从感悟身边的道理、从学习为人处世入手,要从培养行为规范起步;“才”要从利用身边的环境,从重视一点一滴的积累入手,要从夯实养成教育起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把我们古圣先贤的美德传承下来尤为重要。  一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本文从导入的重要性得到启示,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几种较为可行的导入方法,以及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掌握一些有技巧的导入方式,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便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中;成功的新课导入还能使学
期刊
绵绵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思绪随着雨丝纷飞……  日里轻轻漫步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享受风吹湖面扇出的阴凉,一阵嬉笑声打破了这尘世中难得的静谧,难道,本来静美的自然一旦混入人的踪迹,就失去了本质吗?上善若水,我们能否对自然多一份善呢?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何为“善德”?何为“美德”?我不是一位诗人,无法用如水般流淌的诗行去描绘它;我不是一位哲人
期刊
每个中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社会的一员,肩上便有了继承和發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责任。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美德;为人父母有教养子女之美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爱国、守法、诚信等是其应有之美德。作为教师更应培育出对祖国有用的美德人才,因此德育工作重于泰山。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同样,在学校管理中,“管”也是为了达到“不管”。如果学校中人人有了爱心,也就达到了这个目的。然而我们学校的学生来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自己的工作作风,处世态度、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爱心、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巧能力,既要举止文明、注意大方、朴实无华,而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勤”字最重要。  一、勤动腿。  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认识到
期刊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堪称国粹。李岚清同志曾说过:“凡是现在需要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学生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传统美德教育重要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