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是衡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标准。作文教学重在实践,反复训练,要反映现实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重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方能拓展出一片开阔的新天地。
【关键词】 作文 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13-02
0
一、教学地位与作文现状
作为衡量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因而作文教学也就成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可实际上,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既费时又费力,也不易在短时间内见效。所以,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总是不高,如果不催促,两三个星期都交不齐。二是学生觉得无话可写。这得归咎于学生的作文基础薄弱,尤其是观察力和想象力。平时不注意观察,作文素材的积累就少,没有想象力,作文往往就事论事,少了广度和深度。三是作文题目显得陈旧,有的作文题目,小学时写,初中时写,高中时再写,甚至到了大学还要写。这好比是一道美味佳肴,一日三餐总在吃,也会倒胃口。作文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当然不止这些,本文提到的是诸多原因中主要的三点。
二、作文教学重在训练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并付出艰苦的劳动来解决这个问题。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可以说,始终没有明确这一阶段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特定要求,理顺写作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缺陷、扭曲、误区以及空白。写作课是操作课,是能力训练课,与一般知识性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能力是讲不会,听不会的。学生在写作课上获得的知识,全在于应用以达到能力的形成,而这就需要“练”,也就是靠实践。就像学游泳,不是教练讲几次课,下几次水,就学得会的。学生是要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写作也是这样,学生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不写就永远学不会写作。这说明,实践在写作教学中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方法,它既是教学的基本方式,又是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同时,它还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标志。这就是说,要确立作文指导与训练的科学系列,就必须按照“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进程,营造一个能够递进的课堂教学结构。
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伴随着一篇文章的诞生进行“全程”训练。以学生写出的第一篇文章为起点,针对这一篇文章,教师将写作知识、具体讲评、范文赏析、.例文参照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有重点、分步骤地贯穿到学生认识和再实践的活动中去,也就是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品,分析比较,找出差距,一次次将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直到作品变了样,自认为是佳作为止。这样,从实践开始,到实践终结,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确实感受到进步,才算完成了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训练过程。
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是长期反复训练的结果。写作作为一种生活、知识、思想融为一体,感知、思维、表达共同作用的复杂综合技能,更离不开大量的训练,所以,要鼓励学生自由练笔,随意选材,以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来速写,平时还要注重景物素描、音乐欣赏、书画评析、影评剧评、时事评论、旅游观感、知识小品、街谈巷议、家庭琐事等等的观察思考和片段练习,或虚或实,或长或短,让学生在练笔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锻炼写作能力,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敏锐、深刻、全面、客观,同時也促进了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写作训练中,需要教师得力、得法的指导。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命题作文似乎割断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写作指导往往只从“审题”开始。其实一个高明的教师应该懂得,“审题”的实质就是“审视生活”,感知生活。给题目,给材料,都是从生活中来,有的是生活的提炼,有的就是生活本身。如果能透过题目或材料回到生活中去,在广阔的背景中去审视,分析其渊源、内涵、症结所在,命题作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限制”,还写作以自由、完整之躯。
三、作文教学要与时代发展同步
作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友展,要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伴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创新人才”成了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旋律。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文章要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发展同步。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长幼之情,邻里关系,以及社会风情,国家大事,让学生自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采,审视和感知生活的真善美,学生就会产生不可遏制的写作冲动,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耳目一新的文章。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力工具便是思维和想象。这就引出了“作文教学如何定位”这个话题。过去应试教育一直重“文’’轻“人”,只重教文法,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行文,记叙文写法一二三,议论文技巧ABC,在这种方法指导下,学生虽能写出规范的文章,但最终却使学生作文成了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思维训练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在思维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想象力。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根据圆的特征展开联想,可以想象到: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浑圆的石磨、环形的跑道、圆圆的足球等等。学生根据事物的外形,进而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本质:圆像空虚,像一无所有,像成功的花环,像失败的陷阱,表示结束的句号,表示零的开始……每个意象都可以写成文章。
世界是多元的,认识问题的角度也应该足够多维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有个典型的例子:冰化了,是什么?冰化了,是春天。我们应对这种创新的思维给予积极的肯定,就会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改变他们不愿写作文的状况。
四、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丰富多采的人生世态,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只要有心观察,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作文的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写作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观察多阅读多写作,正如欧阳修所说:“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经常翻阅报纸,阅读高质量的杂志,读名人传记,读文学名著,读历史故事,读社会科学论著和自然科学论著,读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等等。古人说:“开卷有益”,通过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既可以感受不同时代的脉搏,了解不同社会,不同人物的生活、思想状况,又可以吸收丰富的词汇,学习各种写作技法,到用时,就会得心应手,从容自如,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五、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
作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以人为本。写作的目的无非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抒写个人的感悟,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情达意,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只有给学生松绑,学生才会写出表达真情实意的文章,即使是小学时写过的题目,也因为知识的增加,生活阅历的增多,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出现“阳光很活泼’’一样新奇的意境。作文对每个人而言,每次都是创造性的劳动,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创造性是作文写作的生命力所在。作文要求真,生活就是真实,不能夸夸其谈,不能做官样文章;作文要求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真知灼见。这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要能走出教科书,走出单元的作文训练,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紧扣生活的脉搏,追赶生活的脚步,这样,文章自然也就有了“神”,这就是创新的作文。
以此说来,要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激活作文创新的新思路,解决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方能拓展出一片开阔的新天地。
【关键词】 作文 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13-02
0
一、教学地位与作文现状
作为衡量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因而作文教学也就成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可实际上,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既费时又费力,也不易在短时间内见效。所以,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总是不高,如果不催促,两三个星期都交不齐。二是学生觉得无话可写。这得归咎于学生的作文基础薄弱,尤其是观察力和想象力。平时不注意观察,作文素材的积累就少,没有想象力,作文往往就事论事,少了广度和深度。三是作文题目显得陈旧,有的作文题目,小学时写,初中时写,高中时再写,甚至到了大学还要写。这好比是一道美味佳肴,一日三餐总在吃,也会倒胃口。作文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当然不止这些,本文提到的是诸多原因中主要的三点。
二、作文教学重在训练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并付出艰苦的劳动来解决这个问题。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可以说,始终没有明确这一阶段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特定要求,理顺写作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缺陷、扭曲、误区以及空白。写作课是操作课,是能力训练课,与一般知识性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能力是讲不会,听不会的。学生在写作课上获得的知识,全在于应用以达到能力的形成,而这就需要“练”,也就是靠实践。就像学游泳,不是教练讲几次课,下几次水,就学得会的。学生是要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写作也是这样,学生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不写就永远学不会写作。这说明,实践在写作教学中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方法,它既是教学的基本方式,又是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同时,它还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标志。这就是说,要确立作文指导与训练的科学系列,就必须按照“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进程,营造一个能够递进的课堂教学结构。
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伴随着一篇文章的诞生进行“全程”训练。以学生写出的第一篇文章为起点,针对这一篇文章,教师将写作知识、具体讲评、范文赏析、.例文参照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有重点、分步骤地贯穿到学生认识和再实践的活动中去,也就是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品,分析比较,找出差距,一次次将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直到作品变了样,自认为是佳作为止。这样,从实践开始,到实践终结,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确实感受到进步,才算完成了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训练过程。
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是长期反复训练的结果。写作作为一种生活、知识、思想融为一体,感知、思维、表达共同作用的复杂综合技能,更离不开大量的训练,所以,要鼓励学生自由练笔,随意选材,以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来速写,平时还要注重景物素描、音乐欣赏、书画评析、影评剧评、时事评论、旅游观感、知识小品、街谈巷议、家庭琐事等等的观察思考和片段练习,或虚或实,或长或短,让学生在练笔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锻炼写作能力,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敏锐、深刻、全面、客观,同時也促进了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写作训练中,需要教师得力、得法的指导。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命题作文似乎割断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写作指导往往只从“审题”开始。其实一个高明的教师应该懂得,“审题”的实质就是“审视生活”,感知生活。给题目,给材料,都是从生活中来,有的是生活的提炼,有的就是生活本身。如果能透过题目或材料回到生活中去,在广阔的背景中去审视,分析其渊源、内涵、症结所在,命题作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限制”,还写作以自由、完整之躯。
三、作文教学要与时代发展同步
作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友展,要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伴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创新人才”成了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旋律。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文章要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发展同步。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长幼之情,邻里关系,以及社会风情,国家大事,让学生自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采,审视和感知生活的真善美,学生就会产生不可遏制的写作冲动,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耳目一新的文章。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力工具便是思维和想象。这就引出了“作文教学如何定位”这个话题。过去应试教育一直重“文’’轻“人”,只重教文法,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行文,记叙文写法一二三,议论文技巧ABC,在这种方法指导下,学生虽能写出规范的文章,但最终却使学生作文成了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思维训练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在思维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想象力。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根据圆的特征展开联想,可以想象到: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浑圆的石磨、环形的跑道、圆圆的足球等等。学生根据事物的外形,进而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本质:圆像空虚,像一无所有,像成功的花环,像失败的陷阱,表示结束的句号,表示零的开始……每个意象都可以写成文章。
世界是多元的,认识问题的角度也应该足够多维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有个典型的例子:冰化了,是什么?冰化了,是春天。我们应对这种创新的思维给予积极的肯定,就会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改变他们不愿写作文的状况。
四、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丰富多采的人生世态,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只要有心观察,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作文的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写作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观察多阅读多写作,正如欧阳修所说:“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经常翻阅报纸,阅读高质量的杂志,读名人传记,读文学名著,读历史故事,读社会科学论著和自然科学论著,读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等等。古人说:“开卷有益”,通过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既可以感受不同时代的脉搏,了解不同社会,不同人物的生活、思想状况,又可以吸收丰富的词汇,学习各种写作技法,到用时,就会得心应手,从容自如,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五、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
作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以人为本。写作的目的无非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抒写个人的感悟,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情达意,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只有给学生松绑,学生才会写出表达真情实意的文章,即使是小学时写过的题目,也因为知识的增加,生活阅历的增多,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出现“阳光很活泼’’一样新奇的意境。作文对每个人而言,每次都是创造性的劳动,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创造性是作文写作的生命力所在。作文要求真,生活就是真实,不能夸夸其谈,不能做官样文章;作文要求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真知灼见。这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要能走出教科书,走出单元的作文训练,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紧扣生活的脉搏,追赶生活的脚步,这样,文章自然也就有了“神”,这就是创新的作文。
以此说来,要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激活作文创新的新思路,解决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方能拓展出一片开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