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丰富的美学价值。美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体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体育舞蹈教学中美育教育对其产生的影响作用,为体育舞蹈教学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美育教育 体育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136-04
一、选题依据
目前,对我国的教育体系研究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也走在改革的道路上,教育观念和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美育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一般来说,美育教育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作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学校教育的美育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于体育舞蹈来说,本身就是极具艺术价值和美感价值的艺术专业,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体育舞蹈学科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除了提升自我舞蹈技术和情感,同时还需要提升审美认识和体验,才可以升华自身的舞蹈技艺。对于当今体育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而言,缺失美感教育,无法展现鲜明的艺术舞蹈特征,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如今体育舞蹈教学事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学研究来看,美育教育一直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融入体育舞蹈教学中,而社会以及学校对体育美育的重视不足,缺乏对体育舞蹈美育的教学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无法提高体育舞蹈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创造力。学生们缺乏对美的感受与发现,无法提高体育舞蹈的运动成绩以及学习成果。通过体育舞蹈教学中对美育教育的运用和研究可以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体育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针对体育舞蹈教学上出现的问题,本文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增强美育教育的影响作用。通过将美学思想、美育理念融合于体育舞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改变学校、教师、学生对待体育舞蹈的看法和实践学习,使学校对于体育舞蹈学科建设上产生新的思想、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了美学的理论指导,让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体验与实践活动,改进体育舞蹈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并且推进体育舞蹈的发展,这是本文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体育舞蹈与美育教育的关系分析
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符号,对于什么是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审美观的提高需要美育教育的帮助与培养,体育舞蹈是结合了多种元素为一体的艺术项目,其中蕴含着人体美、服饰美、音乐美以及表演美等多种美,美育教育被引入融合多个学科教育中,现今体育舞蹈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学到技术与知识,更需要一种学生身体与精神上对美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将美育教育巧妙的融合于体育舞蹈之中,这势必会提升学生整体身心素质以及审美能力。
目前美育教育与体育舞蹈相互联系,在实践教育上都存在相同的问题,“重技艺而轻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美育教育时常被辅助于德育教育中,而美育教育又称审美教育,人们大多把审美教育定义为艺术教育,这样就产生了艺术培训的热潮,然而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美育教育的内涵。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大多只关心技术的好坏,并没有跟从内心去体会舞蹈的内涵与自我表达情绪,因此在体育舞蹈中产生了一部分没有“灵魂”的舞者。这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向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着重点的问题,更甚至是体育舞蹈教学的陈旧与缺乏理论的表现。要提高体育舞蹈竞赛成绩与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在体育舞蹈中健全人格。
四、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美育功能的缺失
在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其美育功能的忽视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兴趣减退,更甚至会影响到部分专业舞者对于体育舞蹈的热情。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陈旧,无论是从学科建设到教师自身以及学生都忽視了美育教育这一重要因素。学科建设时,专业性院校对待体育舞蹈课程的课时量设置不足,只能尽可能的在一定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技术,并不能发展到更加深层的内容,缺少了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发现内在美、心灵美、精神美,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外表以及肉欲。在教师方面,由于目前体育舞蹈事业蓬勃发展,因此,仅有的师资力量不足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与培养,不得已松开教师的招聘条件,从十大体育院校研究发现,越来越多年轻化的教师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舞蹈技术提高了,但是由于年轻教师自身缺乏美育素养,使得学生也没有美育的概念,只能一味的沉醉于舞蹈技术中,失去了自身独有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而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迷失了自身的内心诉求,只能随着大流去追求那些片面的艺术。
(二)体育舞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一学年和一学期的学习效果最直观的检测,然而在大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检验的方式常常是将学习的固定舞蹈动作进行展示以及理论考试。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学生是不合理的,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时间短、学习能力差。同时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也没有关注学生平时学习能力、表演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缺乏总体评价性。
(三)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单调
如今,艺术类院校进行扩招后,固定每一学年的招生人数。由于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完成更多更综合的学科学习,培养综合型的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的多而学不精”,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平均学生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科课程设置的单一。虽然在大一阶段有芭蕾基训课程,但是在之后的学习中每周仅有四次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更多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活动,更多的学生只是在“走过场”,趋于形式。基于这种实际情况,更多优秀想要寻求进步的学生失去了热情和激情,渐渐的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把目光转向了社会发展,我们说艺术教育是要为我国全体人员提高国民素质,为了下一代的茁壮成长而努力,然而教育体制的陈旧,使学生变得不再单纯的去发展自身、培养自我,这是极其严重的蝴蝶效应。 五、改进与优化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一)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课程
将审美教育融合在体育舞蹈课程中,增加课程课时的设置。将审美教育单独的设置课程学习,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自我感受,感受自然美、人体美、社会美的实践活动,配合审美教育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加学生的审美创造。通过体育舞蹈课程上的学习,升华自身精神世界,让体育舞蹈教学不仅仅追求技术的提升,还要在审美训练中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教育的训练,学生们会增加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充分的体会艺术世界的魅力,体会体育舞蹈的艺术价值。具体通过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展示法,例如学生通过观察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番自然景观……所受到的启发和表现欲望,真实的将内心情感通过肢体去表现,或者是在音乐的帮助下寻找到内心独白,并且用体育舞蹈动作表达出来。教师通过示范法、演示法、辅导法、问题纠正法直观的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学生将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融于体育舞蹈中,才能真实的感受到体育舞蹈中的美。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合戏剧表演课程
众所周知,艺术学门类丰富多彩,体育舞蹈专业本科学习属于舞蹈表演、研究生学习属于音乐与舞蹈学。而同属于艺术学门类中的戏剧与影视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表演。而将表演艺术融合于体育舞蹈中,也是新时代的一种艺术潮流趋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舞剧、舞台剧、音乐剧、戏剧被大众所知,并且被大众所热爱。这些艺术活动都需要表演者有扎实的功底与丰富的情感情绪以及完美的表演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体育舞蹈属于表演类,也需要扎实的舞蹈功底,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舞蹈表演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完成一支优美的舞蹈。我们将戏剧与影视学中的表演艺术融合于体育舞蹈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情景、故事情节的设定,使学生更能自如的表演出个人特色,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课程兴趣。每个人都能饰演自己心中一直想要扮演的那位英雄,更加明确的开发学生的表演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培养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将戏剧表演的具体内容逐一融合于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主题设定法:教师通过设定主题内容,例如悲剧、喜剧、情感剧、历史剧等等,让学生进行表演,将学生分为单人或者多人组,进行独演与群演的展示。众所周知,戏剧表演艺术是有角色、有台词、有对白的艺术形式,我们将戏剧表演艺术融合于体育舞蹈教学中,通过舞蹈动作将主题进行表演。教师通过示范、引导、指导,让学生领会主题设定的要求,然后使其展开想象力,自我发挥,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主题清晰的呈现给观众。表演不限舞种,不限动作,但是要符合主题要求。表演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分析表现优秀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
第二,角色扮演法:教师通过设定角色内容,如老人、小孩、警察、小偷、乞丐、艺术家等等,学生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用个人想法去表演角色。首先教师需要示范其中一种角色,引导学生们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肢體形态的变化,能清晰的展现出角色的特征,用舞蹈动作串联角色的行为。其他学生在观看时,就产生了审美体验的活动,同时就产生了审美观的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什么是美。
第三,道具命题法:教师提供道具给学生使用,如桌子、椅子、杯子、伞、衣服等等,让学生利用道具产生联想,表演出故事情节。可以配合音乐与剧情,通过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以及舞蹈动作表演出与道具相关的故事情节。学生们可以单人一组、双人一组、多人一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猜测表演的具体内容和情感。
第四,动物人物模拟法:学生通过夸张的舞蹈动作形式,可以使用体育舞蹈中任何舞种的动作进行动物人物的模拟,生动形象的展示出自己所设想的事物。教师与学生相互点评相互学习。在这种训练的过程中能加深化美育功能,提高美育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提升课堂氛围
针对于教学问题,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思维方法,提高教师自身艺术素养,对美育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理解。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美育的认知,改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思维方式。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美学的理论课程,使教师们达到对美学概念上的认知与了解。
第二,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其他舞种的大型表演和演出,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第三,各大艺术院校多进行交流学习,我们需要多走出去看看世界,与世界接轨,学习各个国家艺术领域的优秀文化,求同存异,找到适合本院校、本专业发展的路线,加强教师自身艺术修养,才能使他们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
第四,教师应该更多的尝试艺术作品的学习和创造,更多的进行审美实践,才能为自己在专业上的教学有突出的改变。
六、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陈旧引起了众多人士关注。对于美育教育的忽视,是体育舞蹈发展的绊脚石。要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融合美育功能,将美育教育灌注于日常体育舞蹈教学中,将美育教育灌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将美育教育灌注于学生的内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审美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体育舞蹈中的美。通过创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我认同感,全身心的得到成长,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做出贡献,在世界艺术史上再添一笔荣誉,争取将体育舞蹈这一新兴体育艺术项目能够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徐碧辉.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J].哲学研究,1996(12):58-63.
[2]王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美育教法新探——社会学视角下体育舞蹈教学的美育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7):102-107.
[3]舒渊,宋晓荣.新论体育舞蹈美及其美育的实施[J].凯里学院学报,2009(02):143-145.
关键词:美育教育 体育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136-04
一、选题依据
目前,对我国的教育体系研究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也走在改革的道路上,教育观念和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美育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一般来说,美育教育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作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学校教育的美育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于体育舞蹈来说,本身就是极具艺术价值和美感价值的艺术专业,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体育舞蹈学科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除了提升自我舞蹈技术和情感,同时还需要提升审美认识和体验,才可以升华自身的舞蹈技艺。对于当今体育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而言,缺失美感教育,无法展现鲜明的艺术舞蹈特征,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如今体育舞蹈教学事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学研究来看,美育教育一直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融入体育舞蹈教学中,而社会以及学校对体育美育的重视不足,缺乏对体育舞蹈美育的教学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无法提高体育舞蹈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创造力。学生们缺乏对美的感受与发现,无法提高体育舞蹈的运动成绩以及学习成果。通过体育舞蹈教学中对美育教育的运用和研究可以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体育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针对体育舞蹈教学上出现的问题,本文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增强美育教育的影响作用。通过将美学思想、美育理念融合于体育舞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改变学校、教师、学生对待体育舞蹈的看法和实践学习,使学校对于体育舞蹈学科建设上产生新的思想、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了美学的理论指导,让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体验与实践活动,改进体育舞蹈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并且推进体育舞蹈的发展,这是本文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体育舞蹈与美育教育的关系分析
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符号,对于什么是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审美观的提高需要美育教育的帮助与培养,体育舞蹈是结合了多种元素为一体的艺术项目,其中蕴含着人体美、服饰美、音乐美以及表演美等多种美,美育教育被引入融合多个学科教育中,现今体育舞蹈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学到技术与知识,更需要一种学生身体与精神上对美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将美育教育巧妙的融合于体育舞蹈之中,这势必会提升学生整体身心素质以及审美能力。
目前美育教育与体育舞蹈相互联系,在实践教育上都存在相同的问题,“重技艺而轻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美育教育时常被辅助于德育教育中,而美育教育又称审美教育,人们大多把审美教育定义为艺术教育,这样就产生了艺术培训的热潮,然而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美育教育的内涵。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大多只关心技术的好坏,并没有跟从内心去体会舞蹈的内涵与自我表达情绪,因此在体育舞蹈中产生了一部分没有“灵魂”的舞者。这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向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着重点的问题,更甚至是体育舞蹈教学的陈旧与缺乏理论的表现。要提高体育舞蹈竞赛成绩与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在体育舞蹈中健全人格。
四、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美育功能的缺失
在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其美育功能的忽视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兴趣减退,更甚至会影响到部分专业舞者对于体育舞蹈的热情。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陈旧,无论是从学科建设到教师自身以及学生都忽視了美育教育这一重要因素。学科建设时,专业性院校对待体育舞蹈课程的课时量设置不足,只能尽可能的在一定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技术,并不能发展到更加深层的内容,缺少了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发现内在美、心灵美、精神美,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外表以及肉欲。在教师方面,由于目前体育舞蹈事业蓬勃发展,因此,仅有的师资力量不足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与培养,不得已松开教师的招聘条件,从十大体育院校研究发现,越来越多年轻化的教师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舞蹈技术提高了,但是由于年轻教师自身缺乏美育素养,使得学生也没有美育的概念,只能一味的沉醉于舞蹈技术中,失去了自身独有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而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迷失了自身的内心诉求,只能随着大流去追求那些片面的艺术。
(二)体育舞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一学年和一学期的学习效果最直观的检测,然而在大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检验的方式常常是将学习的固定舞蹈动作进行展示以及理论考试。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学生是不合理的,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时间短、学习能力差。同时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也没有关注学生平时学习能力、表演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缺乏总体评价性。
(三)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单调
如今,艺术类院校进行扩招后,固定每一学年的招生人数。由于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完成更多更综合的学科学习,培养综合型的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的多而学不精”,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平均学生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科课程设置的单一。虽然在大一阶段有芭蕾基训课程,但是在之后的学习中每周仅有四次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更多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活动,更多的学生只是在“走过场”,趋于形式。基于这种实际情况,更多优秀想要寻求进步的学生失去了热情和激情,渐渐的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把目光转向了社会发展,我们说艺术教育是要为我国全体人员提高国民素质,为了下一代的茁壮成长而努力,然而教育体制的陈旧,使学生变得不再单纯的去发展自身、培养自我,这是极其严重的蝴蝶效应。 五、改进与优化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一)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课程
将审美教育融合在体育舞蹈课程中,增加课程课时的设置。将审美教育单独的设置课程学习,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自我感受,感受自然美、人体美、社会美的实践活动,配合审美教育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加学生的审美创造。通过体育舞蹈课程上的学习,升华自身精神世界,让体育舞蹈教学不仅仅追求技术的提升,还要在审美训练中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教育的训练,学生们会增加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充分的体会艺术世界的魅力,体会体育舞蹈的艺术价值。具体通过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展示法,例如学生通过观察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番自然景观……所受到的启发和表现欲望,真实的将内心情感通过肢体去表现,或者是在音乐的帮助下寻找到内心独白,并且用体育舞蹈动作表达出来。教师通过示范法、演示法、辅导法、问题纠正法直观的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学生将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融于体育舞蹈中,才能真实的感受到体育舞蹈中的美。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合戏剧表演课程
众所周知,艺术学门类丰富多彩,体育舞蹈专业本科学习属于舞蹈表演、研究生学习属于音乐与舞蹈学。而同属于艺术学门类中的戏剧与影视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表演。而将表演艺术融合于体育舞蹈中,也是新时代的一种艺术潮流趋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舞剧、舞台剧、音乐剧、戏剧被大众所知,并且被大众所热爱。这些艺术活动都需要表演者有扎实的功底与丰富的情感情绪以及完美的表演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体育舞蹈属于表演类,也需要扎实的舞蹈功底,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舞蹈表演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完成一支优美的舞蹈。我们将戏剧与影视学中的表演艺术融合于体育舞蹈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情景、故事情节的设定,使学生更能自如的表演出个人特色,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课程兴趣。每个人都能饰演自己心中一直想要扮演的那位英雄,更加明确的开发学生的表演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培养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将戏剧表演的具体内容逐一融合于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主题设定法:教师通过设定主题内容,例如悲剧、喜剧、情感剧、历史剧等等,让学生进行表演,将学生分为单人或者多人组,进行独演与群演的展示。众所周知,戏剧表演艺术是有角色、有台词、有对白的艺术形式,我们将戏剧表演艺术融合于体育舞蹈教学中,通过舞蹈动作将主题进行表演。教师通过示范、引导、指导,让学生领会主题设定的要求,然后使其展开想象力,自我发挥,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主题清晰的呈现给观众。表演不限舞种,不限动作,但是要符合主题要求。表演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分析表现优秀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
第二,角色扮演法:教师通过设定角色内容,如老人、小孩、警察、小偷、乞丐、艺术家等等,学生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用个人想法去表演角色。首先教师需要示范其中一种角色,引导学生们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肢體形态的变化,能清晰的展现出角色的特征,用舞蹈动作串联角色的行为。其他学生在观看时,就产生了审美体验的活动,同时就产生了审美观的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什么是美。
第三,道具命题法:教师提供道具给学生使用,如桌子、椅子、杯子、伞、衣服等等,让学生利用道具产生联想,表演出故事情节。可以配合音乐与剧情,通过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以及舞蹈动作表演出与道具相关的故事情节。学生们可以单人一组、双人一组、多人一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猜测表演的具体内容和情感。
第四,动物人物模拟法:学生通过夸张的舞蹈动作形式,可以使用体育舞蹈中任何舞种的动作进行动物人物的模拟,生动形象的展示出自己所设想的事物。教师与学生相互点评相互学习。在这种训练的过程中能加深化美育功能,提高美育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提升课堂氛围
针对于教学问题,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思维方法,提高教师自身艺术素养,对美育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理解。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美育的认知,改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思维方式。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美学的理论课程,使教师们达到对美学概念上的认知与了解。
第二,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其他舞种的大型表演和演出,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第三,各大艺术院校多进行交流学习,我们需要多走出去看看世界,与世界接轨,学习各个国家艺术领域的优秀文化,求同存异,找到适合本院校、本专业发展的路线,加强教师自身艺术修养,才能使他们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
第四,教师应该更多的尝试艺术作品的学习和创造,更多的进行审美实践,才能为自己在专业上的教学有突出的改变。
六、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陈旧引起了众多人士关注。对于美育教育的忽视,是体育舞蹈发展的绊脚石。要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融合美育功能,将美育教育灌注于日常体育舞蹈教学中,将美育教育灌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将美育教育灌注于学生的内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审美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体育舞蹈中的美。通过创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我认同感,全身心的得到成长,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做出贡献,在世界艺术史上再添一笔荣誉,争取将体育舞蹈这一新兴体育艺术项目能够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徐碧辉.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J].哲学研究,1996(12):58-63.
[2]王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美育教法新探——社会学视角下体育舞蹈教学的美育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7):102-107.
[3]舒渊,宋晓荣.新论体育舞蹈美及其美育的实施[J].凯里学院学报,2009(0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