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创新教学是指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自主整合教学资源,营造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智慧魅力与生命激情的教学氛围,有效地唤醒和激励着学生以创新的姿态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观念创新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待灌的“知识器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必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教学中我们要知道,指导学生阅读和课本知识相关的有关书籍,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启发。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传统的一教定学,教师包办代替——“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做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为此,我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人人都参与,有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有修正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教学如果只强调学习,结果必然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凡涉及的事件理论性强的地方,我们关注的都是学生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对材料进行怎样处理和寻找。
4.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有人统计目前的教学方法有14类72种,你用哪一种?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楚,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通病,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切忌公式化、模式化,要勇于积累、总结、创新、提高;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形成自己特色化、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也是年轻教师成才成器的集中反映。
5.由重分数向重能力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要使学生懂得学习、会研究、善创造。与此相适应,学校考试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改革,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一,教育思想端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第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超越范围的多学科知识体系。
第三,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尽快实现由“传承型”向“智能创新型”转变。
第四,自主整合课程资源。注意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除充实学科内丰富有效材料,捕捉介绍最新信息外,还要注意跨学科沟通,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以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知识整体。
第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表现力,这点尤其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第六,语言修养、板书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纲目,强调以图表化、要点化、线索化等方式予以体现,直观反映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创新。
三、方法策略创新
第一,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气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存在两种基本的状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和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事实上创新思维仅仅存在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积极主动程度的大小而获得高低不同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是完全被动的学习,毫无兴趣而言,那么其学习效率就会显负值。我们通常把这种负值效应称作“逆反心理”。关于积极主动精神状态下的学习效率之高可以用一个类比来说明,比方说一个孩子玩电脑游戏,不但学得快,而且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觉得累。如果能在课堂上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其学习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及时运用已学知识和自主选择知识的条件和机会。
教学应当形成一种新模式:输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探求、索取)→输出(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或有新的发现)→反馈即再次输入(关于验证创新知识或新发现正确性的信息,作为进一步主动探求、索取新知识的新的基础)这样一个正方向上数轴模式。通俗的讲,就是不要让知识过久地在大脑中沉积,而要及时地做输出输入运动,输出输入的频率越高就标志着创新思维越活跃。比方说,儿童学了一个词语,要立即引导他用这个词语组合新的词语、词组,用这个词语描述一个事物。而不要让他死记硬背这个词语以及这个词语的解释。让他在组合和描述中(即运用)中去逐步体会、理解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从而真正掌握这个词语。一句话,我们的教学不要把学习和运用割裂开来,而应当让它们“即时化”。所谓运用实际上就是在大脑进行创造活动。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主动索取新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的创造。
创新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就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也就抹杀了学生的创新。
创新教学是指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自主整合教学资源,营造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智慧魅力与生命激情的教学氛围,有效地唤醒和激励着学生以创新的姿态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观念创新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待灌的“知识器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必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教学中我们要知道,指导学生阅读和课本知识相关的有关书籍,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启发。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传统的一教定学,教师包办代替——“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做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为此,我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人人都参与,有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有修正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教学如果只强调学习,结果必然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凡涉及的事件理论性强的地方,我们关注的都是学生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对材料进行怎样处理和寻找。
4.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有人统计目前的教学方法有14类72种,你用哪一种?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楚,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通病,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切忌公式化、模式化,要勇于积累、总结、创新、提高;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形成自己特色化、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也是年轻教师成才成器的集中反映。
5.由重分数向重能力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要使学生懂得学习、会研究、善创造。与此相适应,学校考试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改革,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一,教育思想端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第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超越范围的多学科知识体系。
第三,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尽快实现由“传承型”向“智能创新型”转变。
第四,自主整合课程资源。注意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除充实学科内丰富有效材料,捕捉介绍最新信息外,还要注意跨学科沟通,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以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知识整体。
第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表现力,这点尤其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第六,语言修养、板书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纲目,强调以图表化、要点化、线索化等方式予以体现,直观反映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创新。
三、方法策略创新
第一,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气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存在两种基本的状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和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事实上创新思维仅仅存在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积极主动程度的大小而获得高低不同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是完全被动的学习,毫无兴趣而言,那么其学习效率就会显负值。我们通常把这种负值效应称作“逆反心理”。关于积极主动精神状态下的学习效率之高可以用一个类比来说明,比方说一个孩子玩电脑游戏,不但学得快,而且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觉得累。如果能在课堂上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其学习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及时运用已学知识和自主选择知识的条件和机会。
教学应当形成一种新模式:输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探求、索取)→输出(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或有新的发现)→反馈即再次输入(关于验证创新知识或新发现正确性的信息,作为进一步主动探求、索取新知识的新的基础)这样一个正方向上数轴模式。通俗的讲,就是不要让知识过久地在大脑中沉积,而要及时地做输出输入运动,输出输入的频率越高就标志着创新思维越活跃。比方说,儿童学了一个词语,要立即引导他用这个词语组合新的词语、词组,用这个词语描述一个事物。而不要让他死记硬背这个词语以及这个词语的解释。让他在组合和描述中(即运用)中去逐步体会、理解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从而真正掌握这个词语。一句话,我们的教学不要把学习和运用割裂开来,而应当让它们“即时化”。所谓运用实际上就是在大脑进行创造活动。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主动索取新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的创造。
创新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就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也就抹杀了学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