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鞍山梨花相约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春光明媚、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早晨,我和三五好友驱车前往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龙塘村梨花源观看梨花旅游周开幕式。
  距离目的地不到一两公里。透过车窗满山满坡洁白的梨花顿时直扑我的眼帘。此情此景,无论用“一树梨花千点雪,两岸垂柳绿如绦”,“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还是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著名诗句来形容这满山遍野的美丽梨花都不为过。看着这一山山一坡坡洁白如雪的梨花。我的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神秘,充满着遐想,极想摇身一变成为一只洁白的大鸟,迅速飞临开幕式现场。
  当我们抵达龙塘村打歌场时,开幕式已经拉开了序幕。只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真可谓人如潮、花如海、歌舞声声、春深似海。碧蓝碧蓝的天空下,煦暖的春阳微笑着照射在满坡满眼的梨花和在场的每一个人身上。看着彝、白、苗、傈僳等少数民族穿戴着的节日盛装。与打歌场四周的万亩梨花相映成趣的绚丽景象,观看着原生态的彝族打歌,倾听着原汁原味的彝家小调,欣赏着芦笙丝竹或低吟浅唱或高亢嘹亮的天籁之音,我仿佛飘飘欲仙,宛如置身于仙山天宫,或是人间仙境。
  晌午时分,我们已是饥肠辘辘,好不容易挤进路边一家本地彝族饭庄。尽管饭庄的生意十分火爆,但是老板娘很会做生意,见我们一行五人进去,马上就迎上前来打招呼,并麻利地腾出一张小方桌让我们坐下,接着泡上一壶富有当地特色的彝族烤茶,我们点了一只原生态的当地土鸡和几道山茅野菜,又要了一壶当地酿制的包谷老酒。呷上一口散发着清香、回味悠长的烤茶,顿觉我的五脏六腑都填盈着淡淡的清香,香茶荡涤着我的灵魂;大口咀嚼着用腊肉煮成的土鸡肉,欲滴的馋涎混合着肉儿充满了我的肠胃:大碗狂饮着入口纯正、回味绵长的包谷老酒,我仿佛做了一回酒仙李白,或是隐居万亩梨花园中的隐士。
  出了饭庄,我们趁着酒兴沿着山道兴致勃勃地往山货一条街走去。面对一个个或悬挂着、或摆放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摊位,我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贪婪地拍照着那些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质地优良、色泽艳丽、做工考究的纯手工刺绣。在一摊摊一字儿排开的特色食品摊前,作为吃货的我,面对苦荞糕、豌豆锅巴油粉、土蜂蜜、冬瓜蜜饯、泡核桃、松子、香蕈、木耳、红雪梨……我馋涎欲滴,以致迈不动腿。于是,我便咬了咬牙一口气买了两百多块钱的干货,欲带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慢慢享用。
  告别了山货一条街,我们便一头钻进了一片向阳的开满梨花的大山坡。刹时,一阵阵梨花的清香倏倏地飘进了我的鼻翼,充盈着我的周身,荡涤着我的五脏六腑,宛若正在演绎着一场梨花蒸汽浴。这时,一阵阵煦暖的春风吹过,雪片似的梨花花瓣纷纷扬扬地飘洒在我的身上,飘落在赤红的坡地上。一时间,坡地上便披上了一层洁白如雪似玉的梨花。面对一身银装素裹、薄如蝉翼般的梨花花瓣,我甚至有些怜香惜玉,不忍举足前行践踏。于是我只好静静地站在原地,抬头痴痴地仰望着满树雪似的的朵朵梨花。当我第一眼看到一朵朵五瓣梨花中间一束束嫩黄的花蕊上,一只只飞舞着的小蜜蜂正在忙碌地采集花粉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作家杨朔赞美蜜蜂的句子:“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酿造最甜的生活。”
  是啊,若不是成千上万的彝乡劳动人民一锄锄一棵棵,经年累月地挥洒下辛勤的汗水,在房前屋后和满山满坡栽种下这2.58万亩的红雪梨。我哪有机会来赴这场“梨花搭台,经贸唱戏,文化旅游兴乡”的盛宴?想到这里,不觉之中已是日落时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令人魂牵梦绕的梨花园。
其他文献
走进鹤庆松桂古镇,很多思绪就像古镇西边马耳山下的流水汩汩流淌而来,鹤庆松桂骡马交易的热闹场景在渐渐远去的马蹄声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踏着马蹄窝深深的青石板路,宛若踩着历史的心跳。走进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鹤庆松桂,就走进了茶马古道上骡马们的温柔梦乡。  沿着青石铺就的老街行走,鹤庆松桂古镇的古铺、马圈、石马槽、古池塘,曾经打制铁质马鞍、马镫、马掌的店铺依稀可见。驻足凝思,滇西最大的骡马交易会辉煌的一页就在
期刊
揽在石洞寺大峡谷旁半山腰中的虎街,得益于茶马古道文化和彝族母虎文化的氤氲,半个多世纪以来安逸静卧在哀牢山变幻的云雾里,散发着若隐若现的古老光辉。面对虎街,雨天或晴天,激情或闲适,随意一种角度去亲近它,品读它,感悟它,皆能进入一种古韵悠长、怡然自得的境界。  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我来到了虎街,阴雨中天气有些冷,幽幽漫步在雨幕中。我没有打伞,任由细雨淋湿我的头发。古道上行人稀少,家家户户的门几乎都紧关
期刊
南诏的兴盛,在异牟寻手中,已经走向高峰。  异牟寻主政近三十年,他联合唐朝,订立盟约,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同时,他指挥军队,对吐蕃展开一系列进攻,大败吐蕃,解除亡国之厄,以至于吐蕃“盛屯昆明、神川、纳川自守”,在西南战场上由攻转守,与南诏形成对峙之势。公元808年,异牟寻死去,终年五十五岁。他的儿子寻阁劝立,可是,寻阁劝登基也只有一年就死了。此后不久,一个强势人物走了出来,登上南诏的历史舞台,执政
期刊
1  “在没有西伯利亚的地方,人们把城市之外的大地一概视为流放地。”诗人于坚的想法让我一震,原来我一直都居住在流放地。  “流放地”的表述引起了我的联想,苍山西坡的这片汪洋花海,是放逐野性的地域,还是安放心灵的地方?流放是一个有贬义色彩的词条,多少给人壅蔽之感,但这恰恰给了我进一步深入的勇气。大地莽莽,人微如草芥,在杂草丛生荆棘重重的地域,每行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这就是这个世界建立起的秩序,而此
期刊
我从小就喜欢饮茶,简直到了无茶不欢的地步!说是“饮”,其实在巍山小城里,人们总热情地称之为“吃茶”。  巍山是礼仪之邦,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以茶待客”是巍山人民的普遍习俗。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四溢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所以在巍山,家家户户几乎都吃茶。即使自己不吃,茶也是招待客人的必备饮品。  虽然喜欢饮茶,但我对茶实在是知之甚少,说来惭愧!少时饮茶,并无太多讲究。一个玻璃杯亦或一把瓷壶,抛
期刊
生活在一座城,浸泡在光阴的深水里,很多时候,是独自荡漾着我们的命运。一座城,你又真正拥有它么?我这样一个带着白闭情感的人,对一座城市的眷念,就是偶尔停留,借着天幕上漏下的一隙亮光,打捞着沧浪之水下浸润的底片,睁大眼睛,看见它们清晰或模糊地显影,组装成我在一座城里真实或虚构的生活,我苍白的脸色,甚至为此有了一丝红润。  老巷子  在城市,我最喜欢的,是去那些老巷子里转悠。我感觉,这些老巷子,是城市朴
期刊
刺绣,古代称 “针黹”,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一  2016年冬季的一个上午,起了个大早,在寒冷的晨光下,我从下关前往洱海东岸的滨海古镇挖色,沿着环海路向北行驶,路况很好,阳光灿烂。透过车窗,一排树整齐地列在水边,密密的,真像洱海這只碧蓝大眼睛
期刊
位于鹤庆的龙华山是一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我和朋友在一次笔会有幸能够走进龙华山到妙明居游玩。走进山路之中,大山的第一笔馈赠就是那清甜纯净的山泉水,那种天然甘甜的滋味让人回味难忘。同行的赵师傅见我爬山有些吃力,就到山林里给我找来一截干树枝拄着。他说拄着省力些。我们走到了半山腰,这里路的两边有几棵栗树,长得很茂盛,枝叶都在路上凑在一起了。这树上结的小网果很好吃,在我的老家地区把它叫做“毛栗果”。果的外壳
期刊
时逢夏之初,素有“天然温室、热区宝地、灵山佛都、洋气侨乡、水果之乡”美誉的宾川,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飘满水果馨香、甜蜜的乐土。一个周末,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再一次走进了古韵氤氲、斑斓多姿的大营镇萂村,这一次探访,对于这里的了解又有了新的收获。  萂村位于大营镇西面,与大理市海东镇、挖色镇毗邻。这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悠久历史,名闻遐迩的中国传统古村落。  从前这里交通闭塞,群山环抱,除了古老的马帮驿
期刊
大理白族民间的“甲马”,亦称“纸马”,是白族原始巫术礼仪尚遗民间的一种木刻作品。甲马以阳刻线为主,刻板后水墨印制。产生出简洁粗放古拙朴实的艺术效果。其内容和题材多出自宗教信仰、民间信仰、原始巫术等,散发着古奥、稚拙、质朴、遒劲、神秘、粗犷的艺术魅力。  一  在大理市湾桥镇,张文祥是个一直在忙碌奔走的白族民间艺人。三十多年来,他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之下,经过多方拜师求教和个人长期的刻苦努力,学成之后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