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民的政治素质对公民有效选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能够极大地增强公民选举的有效性。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加强公民思想政治的教育建设,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从以上几方面,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确保公民选举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素质;公民素质;选举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96-02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公民的政治素质受到政治、经济、思想诸多条件的制约。“公民政治素质是指公民群体在一定阶段上所形成的政治行为能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客观现实在公民身上的综合反映。”政治素质的缺乏是公民有效参与选举的最大障碍,只有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才能做到公民有效选举。为了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
加强公司参与政治制度建设,最主要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政治方式。要树立人大权威,强化人大监督功能,健全人大组织机构和规范人大选举制度。除此以外,还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最直接、最基本的参与方式。在这三种选举中,选民的素质、政治意识,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程度,选举过程中的透明度、公开度都是影响到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选举的质量就要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此调动公民的政治热情,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选举真正反映和体现民意。听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对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领域的拓展,是民主政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另外,随着申诉、控告、信访、陪审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公民对这些权力的运用有了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朝着自主型、理性化、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二、加强公民思想政治的教育建设
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又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国外关于政治参与的大量研究发现:人的受教育程度跟他参与政治积极性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即公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力就越强。教育发展能够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发展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条有效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的途径。以前的教育和宣传很少从技术的角度谈参与的问题。如:公民碰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参加选举的方式解决,通过选举解决不了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别的什么参与方式来解决;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最有效的表达对政府决策的意见;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最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公民懂得实实在在的参与政治的知识,了解如何通过政治手段保护和追求自己的利益。增加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公民政治素质偏低,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参与式的法治国家,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立法是人民决定自己的事情,为社会制定行为规范的过程。在法治国家,立法越来越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和利益分配的杠杆,立法不仅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立法的公正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目前“我国的立法参与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上还属于走群众路线,至今人大制定的300多部法律交付全民讨论的寥寥无几,立法参与制度、立法公开制度、立法听证制度等还没有建立起来。”应加快立法法的草拟和制定工作,将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参与法治化。
四、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政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即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多样化。
(一)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我国许多新闻机构及媒体,如电视、报刊栏目的出现,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窗口,舆论媒体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及时便利的信息支持,同时,也使公民的政治要求得以表达,甚至以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形成无形的压力。使政府增强了公开度和透明度。
(二)积极发扬基层民主,推动公民自治进程
公民自治与自我管理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政治参与深度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的政治参与同公民的利益更为密切,他们可以通过有效政治参与,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实现自己的要求,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民主素养与民主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网络参与
互联网能够使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不受政治控制,开创了信息多元化传递和言论自由的新局面,使公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所受到的制约大为减少。互联网拓宽了政治系统与公民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公民自由表达自身的愿望和要求,促进公民与政治系统的沟通,促使政治系统提高自身运行的透明度,消除公民对政治系统的神秘感,减少公民不理智、过激行为。因而,互联网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效率,降低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能力。
总之,只有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才能提高公民政治素质,这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静.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探析及鉴赏[J].教学研究,2011,(3):80-82.
[2]丁磊.对当前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50-52.
[3]魏运芳.浅谈我国选举制度的部分完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52-54.
[4]王琳雯.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24-26.
[5]祁丽.谈公民素质培养[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8-30.
关键词:政治素质;公民素质;选举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96-02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公民的政治素质受到政治、经济、思想诸多条件的制约。“公民政治素质是指公民群体在一定阶段上所形成的政治行为能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客观现实在公民身上的综合反映。”政治素质的缺乏是公民有效参与选举的最大障碍,只有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才能做到公民有效选举。为了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
加强公司参与政治制度建设,最主要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政治方式。要树立人大权威,强化人大监督功能,健全人大组织机构和规范人大选举制度。除此以外,还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最直接、最基本的参与方式。在这三种选举中,选民的素质、政治意识,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程度,选举过程中的透明度、公开度都是影响到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选举的质量就要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此调动公民的政治热情,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选举真正反映和体现民意。听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对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领域的拓展,是民主政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另外,随着申诉、控告、信访、陪审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公民对这些权力的运用有了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朝着自主型、理性化、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二、加强公民思想政治的教育建设
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又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国外关于政治参与的大量研究发现:人的受教育程度跟他参与政治积极性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即公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力就越强。教育发展能够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发展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条有效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的途径。以前的教育和宣传很少从技术的角度谈参与的问题。如:公民碰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参加选举的方式解决,通过选举解决不了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别的什么参与方式来解决;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最有效的表达对政府决策的意见;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最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公民懂得实实在在的参与政治的知识,了解如何通过政治手段保护和追求自己的利益。增加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公民政治素质偏低,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参与式的法治国家,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立法是人民决定自己的事情,为社会制定行为规范的过程。在法治国家,立法越来越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和利益分配的杠杆,立法不仅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立法的公正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目前“我国的立法参与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上还属于走群众路线,至今人大制定的300多部法律交付全民讨论的寥寥无几,立法参与制度、立法公开制度、立法听证制度等还没有建立起来。”应加快立法法的草拟和制定工作,将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参与法治化。
四、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政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即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多样化。
(一)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我国许多新闻机构及媒体,如电视、报刊栏目的出现,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窗口,舆论媒体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及时便利的信息支持,同时,也使公民的政治要求得以表达,甚至以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形成无形的压力。使政府增强了公开度和透明度。
(二)积极发扬基层民主,推动公民自治进程
公民自治与自我管理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政治参与深度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的政治参与同公民的利益更为密切,他们可以通过有效政治参与,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实现自己的要求,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民主素养与民主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网络参与
互联网能够使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不受政治控制,开创了信息多元化传递和言论自由的新局面,使公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所受到的制约大为减少。互联网拓宽了政治系统与公民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公民自由表达自身的愿望和要求,促进公民与政治系统的沟通,促使政治系统提高自身运行的透明度,消除公民对政治系统的神秘感,减少公民不理智、过激行为。因而,互联网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效率,降低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能力。
总之,只有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才能提高公民政治素质,这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静.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探析及鉴赏[J].教学研究,2011,(3):80-82.
[2]丁磊.对当前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50-52.
[3]魏运芳.浅谈我国选举制度的部分完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52-54.
[4]王琳雯.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24-26.
[5]祁丽.谈公民素质培养[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