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双主题互动模式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a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具有优势,它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積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操作性很强,除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知识研习能力、专业舞蹈水平等,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双主体互动教学是以“互动”为中心的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种交往、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模式里,由于学习环境和谐愉悦,可以间接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多了,在心理上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合作中,他们会接受更多信息、掌握更多知识,能够在最快时间里实现学习目标,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养。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


  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大特色。在整个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学材料、教学案例等的准备者,还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在指引学生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师生之间的这种互动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到舞蹈教学来说,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自己高超的专业舞蹈素养来指导学生学习标准化的舞蹈动作,还能通过专业知识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是另一个特色。在3~6岁的幼儿教育中,孩子们和教师年龄差距较大,有时候对舞蹈动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似,他们的交流沟通可以带动集体活动的协作开展,增加所有学生对专业舞蹈知识的理解与思考,这在提高学生们专业舞蹈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第一,课前活动中互动教学的运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开展课前活动对整个教学过程作用很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前活动在互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上课之前,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既有口头上的传授,也有肢体动作辅导。一方面,教师在课前整理和课堂有关的足够多的教学资料,同时结合学生真实的课堂需求,选出针对性与效果更加明显的教学材料,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开展课前热身活动,舞蹈教学活动需要学生有着足够的体力,而课前热身活动有利于学生体能逐步过渡,避免出现身体扭伤等意外情况。
  第二,课中活动中互动教学的运用。开展课中活动就是为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舞蹈互动,让学生学会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学科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天赋,还要求学生对舞蹈有浓郁的学习兴趣。课中活动中互动教学的运用,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课后活动中互动教学的运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增加巩固训练,在教师的设计布置下,学生通过课后知识点的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借助于多媒体信息平台向老师反馈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及时解决问题,以便实现学生舞蹈技能的最大提高。
  此外,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运用时,我们发现,互动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与综合素质培养很有利,但有些问题也必须认清: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饱含情感地投入到教学中,这样才可以发挥互动教学的最大作用。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知识研习能力、专业舞蹈水平等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舞蹈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凤凰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线描画是指使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媒体上的图画。线描画不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幼儿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即可完成。教师可以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从生活角度出发,围绕幼儿的日常生活取材,将材料融入线描画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创作兴趣,又可以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中,生活教育是核心的思想理论,其倡导每个教师让幼儿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感知教育的力量,从而起到促学作用。因此,在展开幼儿线描画教
为实现幼儿教育效率的最大化,合理利用幼儿园资源尤为重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与方法,创新幼儿园教育形式,不仅能让幼儿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还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现阶段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如今,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仍比较陈旧,教师的能力也有待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为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途径,让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幼儿课程开发要符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标,要结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人受益一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比起传授知识,教师和家长更应该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常见问题  大部分家长都认同,在幼儿园阶段让幼儿养成好习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但是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积极落实当前我国的药物制度为医改的核心内容,有效地调整医疗结构中存在的一些乱象,比如滥用抗微生物药品,导致抗生素使用泛滥等,进一步约束临床治疗的程序,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且不会给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和影响。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治疗环节中,需要正确认识基本药物的安全性,合理地将药物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有效消除患者的身体病痛,提高治疗的效果。我国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抗微生物药物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要一遍一遍地熟读文章,领悟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候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理解。  在低年级阶段,语文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多文本阅读可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多文本阅读的含义  在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指阅读者针对一系列文章或者是古诗词进行多次阅读,在反复多次的阅读中发现细节,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幼儿园的课程要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对儿童巨大的影响,是以环境作为工具,让幼儿受到环境的浸染,从环境中获得一切,并将其化为己有。”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工区的环境作为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小天地,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幼儿视角出发,通过四个部分来
什么是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的情况。在我国,每年约有100万的新生儿发生窒息,它所引发的后果非常严重,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残疾或智力受损等。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原因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原因较多,并且具有多时段性,例如妊娠期间、生产过程中或新生儿出生后都是
自然教育是指引导幼儿进入自然生态体系,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對其进行综合素质的科学培养,确保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可以使幼儿学会尊重自然,能够保障幼儿活力,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自然教育的科学开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分析开展自然教育的意义和教育原则,然后综合探究自然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幼儿
探究是劳技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引导发现、质疑问难、小组合作、讨论争辩等活动,让学生在思维互动中发现规律、构建思维和创造方法,自觉地主张“我知”、吸纳“他知”、破解“难知”,获得知识、思维和情感的整体发展。在劳技课教学中,探究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掌握制作原理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在大胆想象中发现  如在教学《制作枫叶书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枫叶书签”的图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经常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如亲子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因为规模大、人员多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无法准确辨别危险事物。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安全为前提,本文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安全组织策略进行了探讨。一、户外活动对幼儿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幼儿思维  3~6岁的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探究欲。户外活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