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映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过了多久,飘荡在巷子里的清香突然没了踪迹。青石板上,是同伴光着脚丫踩过的痕迹;屋檐下是一群调皮孩子下雨忘记回家的身影……这是我记忆里,笼罩在云雾中的小江南,它有一个被人熟知的名字—文昌里。它从千百年前走来,悠悠岁月的芬芳中,走过漫漫的历史长河,孕育出无数的文人才子。
  —题记
  文昌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临川人的心中留下了城市的“根”与“脉”。古朴的文昌桥横跨抚河,岁岁年年唱着汤显祖笔下的寻梦牡丹亭。傍晚,在桥头漫步时,抚河上吹来带有香甜味道的风,随处可见的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让古朴的文昌桥更增添了几分独有的浪漫。
  从文昌桥拾阶而上,眺望着波光荡漾的抚河,静下心来细细感受,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繁华的码头,来往密切的船只是那样的活灵活现。遥遥望去,昔日抚河之上那气势磅礴的水运图便伴随着一声声整齐有力的号子,跃然浮现于眼前。
  再往前去就是汝东园文化街区,这儿也曾是临川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可以称得上是临川文化的发源地。它见证了千年临川的历史与蜕变。
  我走在满是儿时回忆的横街、竹椅街的青石板路上,望着那一幢幢古朴的建筑,岁月斑驳的痕迹与鲜红色的油漆交织在一起,十几年前自己孩提时的模样仿佛也映入眼帘……自行车的铃声和小贩的叫卖声共同构成了这幅美丽的画卷—放学归来的孩童围坐在老榆树下,只见他们或撅着,或趴着,憨态可掬的模样真讓人忍俊不禁,走上前去才发现顽童正用放大镜观察着运食的蚂蚁。天色渐晚,夕阳下,母亲在巷口呼唤着,可是这群顽皮的孩子哪顾得上回家,一溜烟儿就都跑没影了。好一幅趣味横生的放学图!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玉隆万寿宫,一抬头便可瞧见一处巍峨耸立、做工精巧的浮雕石楼,落日余晖披在浮雕上,使得人物、山水、鸟兽更加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走进乐楼你会发现它分为前、中、后三进。前进为乐楼(戏台)、前厅和耳楼,后进为三层阁楼,中进为大殿。大殿又分左、中、右三部分,左侧是火神庙,右侧为文兴庵,中间为许仙祠(又称旌阳祠)。乐楼上的伶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婉转的戏腔更令人赞叹不已。好一幅汤翁故里的戏曲图!
  夜色渐浓,行走于回廊之上,夏日的风裹着空灵又古朴的钟声,像是一双宽广的手抚平了我繁杂的思绪,不禁让人沉静下来。钟声回荡着,我的脚步渐缓,伸手触摸墙上已经干枯的墙绘,千百年间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月上梢头,红墙碧瓦,谁能不叹于这样迷人的景色呢?梵音阵阵,临川四梦也在这儿唱响,谁又能不惊于这样历史、人文悠久的城市呢?是呀!抚州是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这个才子之乡也将继往开来,继续为我国的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其他文献
断绝回乡的渴念,他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羁滞成客居的旅雁。  笃笃的敲门声藏匿起他落寞的寡欢。“你好,我是来走访的社区网格员。”门外的姑娘眸光明澈,似两潭温润的暖泉。  “谢谢你。”他接过食品袋,热乎乎的热狗熏染成贴心的暖。  频繁的访谈消退陌生的腼腆,熟谙成心与心的盼恋。工作劳累病悴她的容颜。捱不过锥心的思念,他登门探看。  “你找谁?”开门的长者疑惑满脸。独栋的别墅,奢侈的花园,惊慑他的双眼。他
期刊
院子里有一棵苦楝樹。  小男孩经常坐在那个院子里,呆呆地望着它。  放寒暑假了,他从城里回来,来到了农村的奶奶家里。奶奶不是忙地里的活,就是忙其他事。后来,奶奶生病了,就再也顾不上他了,他和村子里的孩子又不熟,奶奶家里在村边儿上,除了网络游戏,那棵苦楝树成了他的伙伴。每天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坐在院子里,凝神地注视着它。他陪着苦楝树,苦楝树也陪着他,他的童年生活就这样一路走来。  苦楝树在夏季开花,紫
期刊
炙热的阳光穿过紫堇,灼亮他等车的焦急眼神。他汗流涔涔。  “帮你扇扇!”绵柔的声音宛如天籟的音韵。  “我和你一起去微山湖。”她娇嗔。  他微笑,诙谐的言谈漫逸别样的气氛。  扁舟在绿波中匍匐挺进,粉荷伶仃的烟尘,光斑闪耀莲叶深处,叠影恍惚的缤纷。  “小心!”她的玉腕被莲刺剐出一道血痕。她泪眼嘤吟,他顿时乱了方寸,轻轻擦拭的湿巾拂开她心窗禁封的一纸经纶。  晚餐时,她找他对饮,黯蠕红唇:“我离开
期刊
白云的棉花糖溶化在微山湖的明媚里。她的微笑,风一样吹起他心头的涟漪。  他捂上眼睛:“你的明眸比微山湖还深不见底,我怕淹死。”  “去學游泳。”她笑靥旖旎。芦苇荡里的风,悄悄又习习。  大学毕业后为梦打拼,马不停蹄。闲暇之际,他约她到微山湖边钓鱼,不料,多年未见的湖水已臭气熏天,鱼蟹也奄奄一息。  “为什么会这样?”他黯然泪滴。她慌忙抱紧他双臂:“别急,我们学的就是环境治理。”  禁乱排、清垃圾、
期刊
乡亲们称王小八为割麦王。  王小八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已有七个年头。他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收割速度快,收割后的麦田异常干净,极少遗落麦穗。附近几个村子,干这一行的人也不少,没一个能超过他的。  “艺高人胆大。”老话说得没错!看着今年小麦大部分已经成熟,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王小八先是将自己那台威风凛凛的收割机精修了一番,又对外放出新招儿来—今年收割小麦实行三不收:一是在小麦没有自然倒伏的情况下,每亩有
期刊
一提起“老胡同”就让人倍感亲切,为什么呢?因为是它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勾起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  “六尺巷”的典故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这是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境内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地与吴宅相邻。吴氏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了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
期刊
时光总是匆匆,又是一年中秋时。父母不知增添了多少皱纹,多少白发。可口的月饼可以让我品尝到亲人相聚的甜蜜,但偶尔缺失的陪伴是孤单的、酸涩的,却也让我更懂得亲情的珍贵,让我尝到了故乡的甜美及温暖。同时,让我深刻地懂得珍惜身边人。如今,在萧瑟、冷清的中秋,让我点燃一把温暖的火,驱除秋的凉意。  记得离家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因为愧疚,没有回家。  晚上,站在宿舍的阳台上,校园里一片寂静。似圆盘的月亮高高地挂
期刊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悠久的五月,在时间的大河里穿越奔流。经纬着人文,静观着沧桑,见证着辉煌,吹拂着天南地北的曙色。这多味的南风,撩起炊烟的缠绵,牵引出童年五彩的回忆。麦子,涵盖了童年所有的色彩。  清明忙种麦。一粒种子,从冬天的渴望中走出来了。清明时节,北方还是冷风剪剪、柳枝萧条,或雨雪霏霏呢。但是,有经验的农民是不会被这些“假象”迷惑的。他们,是时令最忠实的拥戴者和执行者。  其实,清明
期刊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说起中秋节,童年的中秋时光一下子涌现脑海,记忆犹新。  儿时并不知晓中秋节的含义,只是听大人们说,中秋要赏月,吃月饼。记得那时,大人们总要搬桌椅到院子中间,摆上瓜果和月饼,沏一壶绿茶,一边赏月,一边侃侃而谈。我们这些孩子自然坐不住,跑到院子外玩耍,东奔西跑,捉迷藏、过家家,玩得不亦乐乎。  月光虽淡淡的,却把大地照得清清楚楚,如同白日。月光流泻在院子的墙上,给墙壁涂上一层银
期刊
爱情就是这样,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刘洋今年二十九岁了还没结婚,爸妈那叫一个愁,不断地给他介绍对象、安排他相亲,无奈缘浅情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微信加了一个网名叫含羞草的姑娘,两人每天通过聊天传递信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爱,只能用心默默聆听;情,只能用心牵念。一种爱,是心的默契;一种情,是心的守望。他仿佛听到这个文艺女青年心跳的声音,使自己孤独的心倍感温暖……  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