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叫玛氏,好像听着“耳熟”,但并不“能详”;
在中国,它拥有德芙、士力架、M&M’s、彩虹糖等糖果巧克力品牌和宝路、伟嘉等宠物护理品牌;
它的高层们并没有好听的头衔,天天也要打卡上班,没有秘书,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每个人都自己接电话,自己复印,没有主管配车,必要时使用公务车;
它是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属于私有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10亿美元,因为保持不上市,所以并不列在财富500强中,实际规模却是非常巨大的。这也使得他们可以享有更多自由,因为他们不需要对任何股东负责,做决定不受股东的羁绊。这也可以让那些有长期获益的投资计划得以推行,而非让那种追求短期利润的投资来左右公司的前途。
目前,它在全球65个国家设有215个分支机构。由于其长期以来的低调作风,总给人神秘的印象。
在推开玛氏中国在北京怀柔办公室大门的瞬间,浓郁的巧克力香气扑鼻而至。前台、茶几、会议桌上是随手可拿的巧克力,幸福啊。但是,在玛氏人看来,幸福不止于此……
开放办公更有效率
进入玛氏中国总部大办公室,你才知道什么是彻底的开放式办公。在这里除了会议室,半个格子间都没有。玛氏中国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李奕坤介绍,玛氏“开放式管理风格”是弗瑞斯特·玛氏自1964年于父亲手中接下公司后就开始实行的。“公司经理的座位是一种车轮式的安排,四周围绕着下属,以鼓励沟通。在这样的安排下,每一个人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当员工需要什么时,只要直接与经理沟通即可,这可以减少一些繁文缛节,因而有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也减少了你虽然约到了经理,但对要探讨的事情已经没有了激情的损失。”李奕坤说。
直到现在,公司每一个工作人员,包括玛氏家族的成员,上下班都得打卡。任何同事如果准时出勤,都可以得到10%的奖金。
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办公环境里,也体现在公司组织中。玛氏的组织架构非常精简,级别高低与薪酬直接挂钩,每个人的级别是公开的,同事明确知道自己在公司中的相对位置如何。这种设计也是为了激励每个同事在职业发展中不断追求新高度。
“周末商学院”热闹开讲
现在,各大企业的校园招聘蓄势待发。玛氏则希望能在非招聘季节创造更多与同学接触的机会,加深双向沟通和理解,“玛氏周末商学院”应运而生。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的一个“make the difference”之举。
“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会通过持续提供商业类、求职类、综合素质类课程,提升同学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商业敏感度。”李奕坤介绍,为了保证授课质量,玛氏坚持把每堂课的学员人数控制在70~100人,增加互动时间。目前招生面向北京、天津两地2008和2009届毕业的同学,不限学校,不限专业,在网上提交申请,通过筛选的同学就可以加入。所有修满学分的学员在接下来的玛氏中国校园招聘中免网申,可直接晋级笔试环节,申请玛氏中国综合管理培训生(GMT,General 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岗位。
“我也是GMT成员”
在1993年,李奕坤也是以培训生的身份加入玛氏的。在1988年,现任玛氏中国总经理的Andreas Jacobsen同样也是作为GMT进入玛氏的。那么,下一个升任高管的GMT会是你吗?
李奕坤向我们介绍,综合管理培训生项目是专门为未来希望成为综合管理人才的毕业生设计的发展计划,它向优秀毕业生提供快速成功的职业道路,2~3年就有机会成长为职业经理人。李奕坤说:“除了在每个轮岗能得到优秀上级经理的指导,每个GMT还会有一名高级经理作为他的导师给予支持和建议。跨部门的轮岗机会,让他们可以根据公司业务需求,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在3~4个不同部门工作的机会,横跨公司业务最重要的部门,使他们对公司的操作有全面的认知和体验。培训生们在两年的轮职期间,会直接参与或负责公司的核心项目,会赋予他们重大的责任,比如管理金额上千万的订单、负责有上百万预算的项目等。”尽管这样压力很大,但因为玛氏也有这样的“祖训”:“We hire the best,pay for the best,and expect the best。”让一切不可能都成为可能。玛氏的薪资待遇的确很有市场竞争力,目前新加入公司的管理培训生的月薪就接近万元,这在快消行业几乎达到顶级水平。当然,拿高薪的同时,公司也期待同事良好业绩的回报。
李奕坤在入职两年后,就被派到中国来参与中国公司的建设。“我们不仅要求员工可以承受压力,还要能在压力下做出卓越表现。”当然,想成为GMT,也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网申、笔试才能进入一面。终面的环节会比较多,可能会包括group dicussion,看你在团队中的表现;还有case study,考察逻辑思维和商业知识。最后是一对一的面试。李奕坤认为,面试其实没有那么多技巧,心态胜过一切。人只有在自信的时候才会有创新的想法,懂得尊重他人,也自然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玛氏的校园活动中,李奕坤接触了非常多的优秀大学生,也对他们提了一点儿建议,“现在的大学生,综合素质都比较高。但是,相较于我们提倡的创新和冒险精神,多数同学还是有些过于求稳,缺少一点个性和锋芒。如果你想要事情有不一样的结果,你就要改变做事情的方式。”
Make the difference,everyday
当你坐在玛氏的办公室,突然有一个同事拍拍你的肩膀请你到感观评定室去品尝一下他们研制的新品巧克力的时候,别不知所措,去品尝一下,并请根据风味、质地、颗粒感、甜度、奶味、润滑感、融化速度等填出2~3页的问卷。当然,这对于玛氏的员工来说,早已经习惯了。嗯,他们似乎总是在品尝新产品。但是,你知道吗?当这个新产品作为商品到你那里之前,在玛氏的“厨房”里平均要做54次实验。而这,只是研发部巧克力核心原料及配方开发工程师夏振徽的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其余的工作,还有例如:巧克力品尝、感官评定、原材料评估、原材料的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等等。
玛氏公司的发展历史有两大主轴,其一是创新,其二是将成功的创新经验推展到世界各地。小夏有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天底下没有新鲜事,想创新就是要见多识广。而且,衡量我们创新成功与否,要看市场接受的程度、产品对净销售额增长的帮助。同时,公司也会不计成本地为实验提供条件。刚才讲的54次实验其实是9个配方(通常是一个产品设计9个配方,每个配方有十几种原料),分别在小、中、大三个厨房实验两次。实验用料都是以吨计算的。”
玛氏全球的“Make the difference”大奖除了奖励创新,还奖励优秀的上级经理。“我的上级经理贾金波就是2005年度玛氏全球优秀上级经理奖的获得者。玛氏全球的获奖者一共才两个人。”天津销售部高级客户主任康桥骄傲地说,“对我们这些没有在总部工作的人来说,上级经理就是公司企业文化的传递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影响巨大。”这样的感触在康桥有了自己的下属后更强烈。“考勤、着装、公正氛围、技能提升等方面,都是上级经理人要示范的。公司并没有刻意要求将提高下属能力作为上级经理的考核标准,但我们的上级经理都在这样做。”在康桥眼里,能以身作则、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推行高质量的工作、设定清晰的目标的上级经理就是好经理。他自己也是朝这个方向积极努力着。
鼓励冲突
一团和气的公司就是好公司,鼓励冲突的公司就不是好公司?如果现在你对于“冲突”还有褒贬之分,你就太out了。事实上,冲突并不是坏事,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是这样。
“玛氏鼓励冲突,不试图回避各种冲突。”研发部质量经理陈众说。“有时候大家会显得有些尖锐。”玛氏商务部原材料采购经理刘银娇说,“这对一些愿意始终‘一团和气’的人来说可能觉得适应起来有些困难,甚至会觉得是不是因为强强相遇,所以会显得尖锐?但是,这仅是对工作。这也从一定程度证明每个部门同事在坚守自己的原则。各部门工作重点不同,但是大家的目的都是推动事情的进展。”陈众说:“通过冲突,可以实现充分沟通,提高效率,确保质量。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所以,充分理解冲突、利用冲突有可能是你在玛氏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当然,培训生在公司大轮职,也让我们在有冲突、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能做到换位思考。而不是大家硬碰硬。”刘银娇在以综合管理培训生身份加入玛氏的首个轮职部门是销售部,“轮职也让我们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加有责任感。能一开始就轮职到销售部是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你能更近地看到公司。快消品行业,还是以销售为导向。当我们跑店的时候,就知道并且感受到包装的颜色、挺度等各种包装材料对销售的影响。而后来我主要负责的就是包装材料的采购,这也让我对责任有了深刻的理解。”
现在,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玛氏很多同事依然还有跑店的传统。像每个普通消费者那样去商场、超市,从一个销售员的眼光看自己的公司,看自己的工作。
没有细规则,只有大原则
“同样是画瓢,别的公司可能是给你一个葫芦,让你照着画就好。玛氏只跟你说我你要画个瓢,别的没有了。”刘银娇说,“这里没有条条框框,没人跟你说must。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制度不完善。而且,显而易见的是你自己去摸索比告诉你操作流程花费的时间要多。但责任感的培养也来源于此。你能充分发挥能力的时候,就是你被充分授权的时候。当你觉得能力和被授予的权力是一致的时候,你就能最大价值地实现这个事情。”康桥说:“在玛氏,我们销售人员没能完成销售量是不扣钱的,我们的奖金只有10%跟销售量挂钩,这充分保证了同事们的收入安全。但是,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没有人会完不成任务,或者少完成点儿。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责任和目标。”陈众则把这个特色说成是“没有细规则,只有大原则——质量、责任、互惠、效率、自主”。“刚来的同事有时候会突然觉得没有清晰的规则,与那些有着细致规则的公司比较,很难说哪种好。但正是因为没有细规则的牵绊,我们的工作方式会灵活很多。灵活对我们公司很重要,因为市场变化非常快,要求我们能及时反应。但如果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还要比对着细则,就有可能错失良机,市场不等人。从大的方面来看,玛氏在美国的总公司充分授予各国分公司很大的自主权,除了玛氏家族有时会到世界各地取视察海外部门之外,通常不会有来自美国总公司的监督者。”
这么庞大的一个公司组织,又有这么大的自由度,表面上看,似乎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不干预并不等于不指导,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有你的导师、上级经理,他们都会帮助并且指导你的。”刘银娇说。
陈众曾经出走过玛氏。但是在2001年玛氏成立一个与技术相关的部门的时候,返回了玛氏。关于好马吃不吃
回头草的讨论,见仁见智。这一切在陈众说起来就简单了,“从制度上来看,公司似乎没有提到鼓励回来或者不鼓励回来。一切以公司原则为指导,如果‘回来’是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原则,那么,欢迎回来。”
我眼中的最佳第一工作场所
在我们提到最佳第一工作场所的话题时候,三位同样是大学毕业就来到了玛氏的刘银娇、夏振徽以及李奕坤有着共同的观点——“大家毕业的时候总会考虑是当大池塘的小鱼,还是当小池塘的大鱼。我们选择了前者。”刘银娇说,“大公司能给你一个很好的背景,听起来似乎很缥缈。但是,它能给你的是完整的体系,为什么这样设置部门,每个部门的角色是什么?部门和公司运营是什么关系,它们对财务、销售、生产的影响等。”夏振徽则认为,大池塘眼界开阔,经过锻炼后,小鱼一定会长成大鱼。面对经理或者高级经理这样的Title,小夏并不着急,“在成为经理或者高级经理前,你必须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李奕坤则认为,最佳第一工作场所是能让你在短时间内学到最多东西的地方,同时看自己的价值观与这个公司是否匹配。
而在两位有过几次不同职业经历的陈众和康桥看来,这种最佳有何不同?“别太看重钱,重视学到的东西。一个能鼓励你站在高一个位置去思考问题的公司,会是一个不错的公司。”陈众这样告诉我们。在康桥看来,规范化公司是选择标准。“无论大池塘或者小池塘,规范化非常重要。”
哪家公司是你心目中最佳第一工作场所?它都必须具备什么标准?发送主题为“最佳第一工作场所”的邮件到[email protected],或者邮寄信件到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6号院1号楼《职场》编辑部100097,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讨论。您将免费获赠我们的杂志,有机会免费参加我们“学习公社”的活动,更有机会与您心目中的最佳公司面对面。2007年底,又一张“50佳第一工作场所”的榜单出炉,还少不了您添砖加瓦的热情啊。
栏目编辑:石丹[email protected]
Good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