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同作为企业经济行为往来的法律及信用的依据,在企业经济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合同流程的优化、合同各环节目标责任的解析,可以规范合同管理、规避合同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内控规范;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89-01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1合同管理有助于監控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依据,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策划、调查立项、谈判、拟定文本、审核、签署、履行等环节,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贯穿于各个环节中,规范的合同管理,首先能从调查立项的开始就能发现项目合同隐藏的投资风险,通过加强对立项的审查,能判断并避免企业的无利益投资,也可从合同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监控到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动态,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可以有效规避,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2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些竞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价格和质量竞争,更重要的还有企业信用及企业形象上的博弈。规范、有序的合同管理不仅有助于员工建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更能使企业的合作者与客户感受到企业的严谨与守信,从而树立诚信、守规的良好企业形象。
3合同管理有助于节约成本
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及方向标。规范的合同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发挥科学的谈判技能,通过对合同条款的设计,正确引导合同的履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规避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可以大大降低合同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1企业监督管理合同时存在的潜在风险
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当谨防潜在的风险,加强风险辨识。首先,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双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次,签订合同之后,对于合同中有关的条款并未真正履行,一方面存在“折扣”现象,另一方面表现出管理不当,使得在诉讼时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巨大的损失。最后,对于合同纠纷的处理。在处理合同纠纷的时候,方法不妥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企业的利益,进而影响企业的对外形象。
2企业合同管理环节需关注的风险
合同管理环节分为合同准备阶段、合同签署阶段、履行阶段以及履约后管理阶段。合同准备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如合同的策划、事项的调查、文本的拟定等,这些环节潜在的风险应当加以预防。合同签署阶段,需要征求相关法律顾问的意见,按照权限分部门审核、会签,签署合同文本等。合同履行阶段,既涉及到合同履行,又涉及对合同的监督,还包括合同的变更、终止、纠纷等环节,因此对于风险的辨识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地监督,及时反馈监督的情况,了解合同履行的最新进展,进而保证合同真正履行到位。合同履约后管理阶段,需要对履约的情况进行评价。
3用内控理论管理合同时的风险
3.1内部控制理论存在局限。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进行控制,但是对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控制缺失,并对其缺少足够的重视。
3.2内控流程设计存在局限。对于少部分企业以及合同承办部门来说,在其看来过于繁杂的内部控制流程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用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内控规范基础下的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
1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时间上看,它先后分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整体内部控制框架。上个世纪,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活动相对集中,几乎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都集中在系统设计和审计上。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例,在成立国家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之后,紧接着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内部控制问题。
2内部控制五要素与合同管理
内部控制过程中,涉及到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环境要素要求重视人的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要对内部控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样的思想对企业内部控制成效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工作人员维护和改善内部控制积极性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风险评估要素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对经济活动中各层级所面临的风险加以管控。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心环节,它应嵌入到合同管理业务流程中,以确保执行,并应注意在检查和监督时留下控制痕迹。信息与沟通要求以合同管理内外部环境变化为依据,重视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使得信息流通更加频繁和顺畅,进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监督方面,企业需要基于成本与效益原则,合同管理和控制过程必须通过监督和评估机制进行动态监控,纠正违规行为。
3合同管理环节的风险防控
企业合同管理环节的风险防控,包括合同的准备、合同的谈判、文本起草、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合同的争议、合同的终止、合同后评价、合同归档。
3.1合同的准备。要求合同的签约主体必须合格,符合法律制度的要求,这也是合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若在合同的准备阶段,合同签约主体不合格,合同应当立即被撤销,或者宣布无效。
3.2合同的谈判。关于合同的谈判,必须遵循公平、自愿、平等原则,对于合同中的内容需要互相协商,双方对于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应当明确。
3.3文本的起草。根据不同的需要起草不同的文本形式,但是必须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3.4合同的订立。合同订立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会审,通过会审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前在的风险,如是否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3.5合同的生效。合同审核定稿之后,应由企业法人代表签署(或者被授权人签署),同时还要加盖企业公章。这一阶段需要防控的风险如非法签订、越权签订、随意加盖印章。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控。
3.6合同的履行。合同订立之后,应当样根据内容要求履行合同,而这一环节的风险主要是未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3.7合同的变更。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应对这一风险的关键是合同变更的程序应参照新合同的审批程序,并明确告知承包商部门合同的履行和效果。
3.8合同的争议。因有一方未能履行合同,导致合同随时可能面临被终止的风险,这就要求双方协商,和平解决问题。
3.9合同的终止。由于某些法律事实的出现,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被消除。。
3.10合同的评价。对合同的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性评价。
3.11合同的归档。根据要求对合同进行管理,保证各项合同资料的完整性。
结束语
对合同业务实施“以价值为主线、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流程设计,准确分析控制目标与风险,合理设置合同管理新模式、职责权限,通过业务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明确业务管理标准,有助于规范合同管理过程,提高经营效率效果。除了设计出一套尊重业务实际的流程,还需注重运用,让成果落地。这是做好内控流程设计、实现企业内控管理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袁启刚.关于企业经营中防范合同风险的建议和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29):15-16.
[2]刘炳霖.内控规范下的合同管理及风险防控研究[J].管理观察,2014,48(36):105-106.
[关键词]内控规范;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89-01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1合同管理有助于監控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依据,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策划、调查立项、谈判、拟定文本、审核、签署、履行等环节,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贯穿于各个环节中,规范的合同管理,首先能从调查立项的开始就能发现项目合同隐藏的投资风险,通过加强对立项的审查,能判断并避免企业的无利益投资,也可从合同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监控到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动态,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可以有效规避,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2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些竞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价格和质量竞争,更重要的还有企业信用及企业形象上的博弈。规范、有序的合同管理不仅有助于员工建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更能使企业的合作者与客户感受到企业的严谨与守信,从而树立诚信、守规的良好企业形象。
3合同管理有助于节约成本
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及方向标。规范的合同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发挥科学的谈判技能,通过对合同条款的设计,正确引导合同的履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规避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可以大大降低合同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1企业监督管理合同时存在的潜在风险
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当谨防潜在的风险,加强风险辨识。首先,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双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次,签订合同之后,对于合同中有关的条款并未真正履行,一方面存在“折扣”现象,另一方面表现出管理不当,使得在诉讼时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巨大的损失。最后,对于合同纠纷的处理。在处理合同纠纷的时候,方法不妥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企业的利益,进而影响企业的对外形象。
2企业合同管理环节需关注的风险
合同管理环节分为合同准备阶段、合同签署阶段、履行阶段以及履约后管理阶段。合同准备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如合同的策划、事项的调查、文本的拟定等,这些环节潜在的风险应当加以预防。合同签署阶段,需要征求相关法律顾问的意见,按照权限分部门审核、会签,签署合同文本等。合同履行阶段,既涉及到合同履行,又涉及对合同的监督,还包括合同的变更、终止、纠纷等环节,因此对于风险的辨识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地监督,及时反馈监督的情况,了解合同履行的最新进展,进而保证合同真正履行到位。合同履约后管理阶段,需要对履约的情况进行评价。
3用内控理论管理合同时的风险
3.1内部控制理论存在局限。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进行控制,但是对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控制缺失,并对其缺少足够的重视。
3.2内控流程设计存在局限。对于少部分企业以及合同承办部门来说,在其看来过于繁杂的内部控制流程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用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内控规范基础下的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
1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时间上看,它先后分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整体内部控制框架。上个世纪,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活动相对集中,几乎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都集中在系统设计和审计上。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例,在成立国家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之后,紧接着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内部控制问题。
2内部控制五要素与合同管理
内部控制过程中,涉及到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环境要素要求重视人的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要对内部控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样的思想对企业内部控制成效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工作人员维护和改善内部控制积极性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风险评估要素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对经济活动中各层级所面临的风险加以管控。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心环节,它应嵌入到合同管理业务流程中,以确保执行,并应注意在检查和监督时留下控制痕迹。信息与沟通要求以合同管理内外部环境变化为依据,重视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使得信息流通更加频繁和顺畅,进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监督方面,企业需要基于成本与效益原则,合同管理和控制过程必须通过监督和评估机制进行动态监控,纠正违规行为。
3合同管理环节的风险防控
企业合同管理环节的风险防控,包括合同的准备、合同的谈判、文本起草、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合同的争议、合同的终止、合同后评价、合同归档。
3.1合同的准备。要求合同的签约主体必须合格,符合法律制度的要求,这也是合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若在合同的准备阶段,合同签约主体不合格,合同应当立即被撤销,或者宣布无效。
3.2合同的谈判。关于合同的谈判,必须遵循公平、自愿、平等原则,对于合同中的内容需要互相协商,双方对于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应当明确。
3.3文本的起草。根据不同的需要起草不同的文本形式,但是必须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3.4合同的订立。合同订立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会审,通过会审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前在的风险,如是否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3.5合同的生效。合同审核定稿之后,应由企业法人代表签署(或者被授权人签署),同时还要加盖企业公章。这一阶段需要防控的风险如非法签订、越权签订、随意加盖印章。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控。
3.6合同的履行。合同订立之后,应当样根据内容要求履行合同,而这一环节的风险主要是未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3.7合同的变更。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应对这一风险的关键是合同变更的程序应参照新合同的审批程序,并明确告知承包商部门合同的履行和效果。
3.8合同的争议。因有一方未能履行合同,导致合同随时可能面临被终止的风险,这就要求双方协商,和平解决问题。
3.9合同的终止。由于某些法律事实的出现,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被消除。。
3.10合同的评价。对合同的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性评价。
3.11合同的归档。根据要求对合同进行管理,保证各项合同资料的完整性。
结束语
对合同业务实施“以价值为主线、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流程设计,准确分析控制目标与风险,合理设置合同管理新模式、职责权限,通过业务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明确业务管理标准,有助于规范合同管理过程,提高经营效率效果。除了设计出一套尊重业务实际的流程,还需注重运用,让成果落地。这是做好内控流程设计、实现企业内控管理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袁启刚.关于企业经营中防范合同风险的建议和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29):15-16.
[2]刘炳霖.内控规范下的合同管理及风险防控研究[J].管理观察,2014,48(3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