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我们的同行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音乐课堂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以下的几个画面:
画面一:老师正在讲着黑板上的乐理知识,学生们有的很认真,可是有的学生却是一片茫然,从他们空洞的的眼神里,其实我们心里最清楚,此刻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出九霄云外……
画面二:老师正在弹奏某首歌曲时,有的学生在听在唱,有的却以音乐书做盾牌,进行着自己的小游戏,上演着“掩耳盗铃”的故事……
画面三:像是搞地下站似的,音乐书下藏着作业,时不时偷偷写两笔……
剖析原因,弱势学生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兴趣缺乏型。这类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原动力,在课堂上上投入的精力少,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音乐表现力差,或是因为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久而久之,逐渐对音乐课丧失信心。二是能力差异型。这类学生的音乐能力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优势,跟不上现在的音乐教育要求,所以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愿参与。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是几个尖子生的舞台秀,它是属于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在研究弱势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音乐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都能得到提高。接下来我想从自己从教十几年的经验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爱感化,以情互动,激发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的爱是最神奇的良药,它会改变一切不好的情况:
用爱的微笑面对,让孩子对老师不再那么惧怕,敢于亲近,敢说出心里话,在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中,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每一次上音乐课,她始终不敢正眼看老师,只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看我。为了帮助这位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注意她,趁她看我时,对她展示动人的微笑。渐渐地,她有些变化了,几次她都犹豫着想举手,想参与表演。这时,我就给她机会,请她表演,无论表演结果好坏,都对她展示微笑,表扬她。现在,她已经成为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了。
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才会充满激情,才会有信心,才会愿意加入。例如“我相信你,你能行!”“你不来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加油!我们大家都支持你!”……有了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会逐渐被打动,由心动到行动!
二、搭建平台,体验成功,促进成长
1、降低难度,因材施教。如三年级的歌曲教学,已经开始要求学生能够演唱歌谱,对于优势学生,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弱势学生就不能采用与他们一样的要求,而要进行鼓励,采用整体听唱法来降低歌曲的难度,再用直观教学法引导他们学习新歌。这样,能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促进弱势学生的发展。
结果,大部分同学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第四层的要求,有些基础差的弱势学生,至少也能达到第一或第二层次的目标。不管学生能够达到那个层次,我都不会吝啬自己的真诚的鼓励,让学生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积极的向下一个目标而努力。
2、善于发现,及时肯定。记得有一次,我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的一首歌《采菱》时,班上很多人都因为歌曲节奏较为复杂,所以不太敢唱,而很意外的是平时一直喜欢捣乱的张建,却声音响亮的冒出一句,虽然还有点跑调。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你们看,张建的声音多响亮,我们是不是该为他的勇气送点掌声呢?”同学们都拍起手来,张建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又趁热打铁:“如果他能认真学唱,做到不跑音,肯定会很棒,说不定以后就是我们的小歌手呢!”张建此时用手挠着头,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每节音乐课上,再也看不见那个调皮捣乱的张建,而是一个陶醉于音乐,尽情歌唱的学生。
3、以强带弱,潜移默化。如在一次唱歌表演中,一位弱势学生站在舞台上,却始终唱不出歌来,她低着头,脸红红的,两只手不安地扭动着。不管我如何引導、鼓励,她始终难以表演。于是,我想到了“帮唱”这个办法,就是请跟她结对子的优势学生和她一起演唱。在这位优势学生的带领下,她不仅唱得投入,还在演唱时加了自己编的舞蹈动作。看了她的表演,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三、持之以恒,戒急戒躁,见证成功
弱势学生的教育,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学生会出现反复的情况,所以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的去对待,要在失败中摸索、总结,不断改进,至见到真正的成效,让他们真正的加入到课堂中来。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只做一时的表面工作,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作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
音乐教育并非为天才儿童设立的特殊性教育,而是为提高全民素质而设置的普及性教育课程。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温暖,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潜在的力量,让我们的课堂一个也不少,真正体现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宗旨。
【作者单位:宝应县实验小学集团叶挺桥小学 江苏】
画面一:老师正在讲着黑板上的乐理知识,学生们有的很认真,可是有的学生却是一片茫然,从他们空洞的的眼神里,其实我们心里最清楚,此刻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出九霄云外……
画面二:老师正在弹奏某首歌曲时,有的学生在听在唱,有的却以音乐书做盾牌,进行着自己的小游戏,上演着“掩耳盗铃”的故事……
画面三:像是搞地下站似的,音乐书下藏着作业,时不时偷偷写两笔……
剖析原因,弱势学生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兴趣缺乏型。这类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原动力,在课堂上上投入的精力少,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音乐表现力差,或是因为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久而久之,逐渐对音乐课丧失信心。二是能力差异型。这类学生的音乐能力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优势,跟不上现在的音乐教育要求,所以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愿参与。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是几个尖子生的舞台秀,它是属于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在研究弱势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音乐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都能得到提高。接下来我想从自己从教十几年的经验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爱感化,以情互动,激发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的爱是最神奇的良药,它会改变一切不好的情况:
用爱的微笑面对,让孩子对老师不再那么惧怕,敢于亲近,敢说出心里话,在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中,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每一次上音乐课,她始终不敢正眼看老师,只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看我。为了帮助这位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注意她,趁她看我时,对她展示动人的微笑。渐渐地,她有些变化了,几次她都犹豫着想举手,想参与表演。这时,我就给她机会,请她表演,无论表演结果好坏,都对她展示微笑,表扬她。现在,她已经成为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了。
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才会充满激情,才会有信心,才会愿意加入。例如“我相信你,你能行!”“你不来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加油!我们大家都支持你!”……有了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会逐渐被打动,由心动到行动!
二、搭建平台,体验成功,促进成长
1、降低难度,因材施教。如三年级的歌曲教学,已经开始要求学生能够演唱歌谱,对于优势学生,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弱势学生就不能采用与他们一样的要求,而要进行鼓励,采用整体听唱法来降低歌曲的难度,再用直观教学法引导他们学习新歌。这样,能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促进弱势学生的发展。
结果,大部分同学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第四层的要求,有些基础差的弱势学生,至少也能达到第一或第二层次的目标。不管学生能够达到那个层次,我都不会吝啬自己的真诚的鼓励,让学生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积极的向下一个目标而努力。
2、善于发现,及时肯定。记得有一次,我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的一首歌《采菱》时,班上很多人都因为歌曲节奏较为复杂,所以不太敢唱,而很意外的是平时一直喜欢捣乱的张建,却声音响亮的冒出一句,虽然还有点跑调。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你们看,张建的声音多响亮,我们是不是该为他的勇气送点掌声呢?”同学们都拍起手来,张建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又趁热打铁:“如果他能认真学唱,做到不跑音,肯定会很棒,说不定以后就是我们的小歌手呢!”张建此时用手挠着头,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每节音乐课上,再也看不见那个调皮捣乱的张建,而是一个陶醉于音乐,尽情歌唱的学生。
3、以强带弱,潜移默化。如在一次唱歌表演中,一位弱势学生站在舞台上,却始终唱不出歌来,她低着头,脸红红的,两只手不安地扭动着。不管我如何引導、鼓励,她始终难以表演。于是,我想到了“帮唱”这个办法,就是请跟她结对子的优势学生和她一起演唱。在这位优势学生的带领下,她不仅唱得投入,还在演唱时加了自己编的舞蹈动作。看了她的表演,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三、持之以恒,戒急戒躁,见证成功
弱势学生的教育,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学生会出现反复的情况,所以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的去对待,要在失败中摸索、总结,不断改进,至见到真正的成效,让他们真正的加入到课堂中来。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只做一时的表面工作,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作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
音乐教育并非为天才儿童设立的特殊性教育,而是为提高全民素质而设置的普及性教育课程。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温暖,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潜在的力量,让我们的课堂一个也不少,真正体现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宗旨。
【作者单位:宝应县实验小学集团叶挺桥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