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前,我们党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是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快速发展与创新时期。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确立起来的,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成为我们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根据新的历史发展,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思想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①强调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全党要打破禁区,拨乱反正。在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中,赋予了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②这就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长期处于“文革”阴霾的人们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对于打破本本主义、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思想状态,独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到了巨大精神支撑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面对飞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江泽民要求全党站在时代的前列,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③并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的理论勇气和魄力,突出了时代精神和创新要求,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烈追求和坚定意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其精神实质就是力求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打破陈规,追求真理,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与时俱进”,就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创新,才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理论突破
长期以来,在党内存在着实际上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终身制现象与封建主义的影响有关,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面对十年“文革”后,很多老干部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的现实,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率先垂范,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与此同时,邓小平提出了选拔和培养干部的方针和原则。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⑤表达了邓小平选拔和培养干部的“四化”方针和群众公认、年轻化原则,是新时期对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选拔干部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强调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并把其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工程”,既要抓好整个队伍的建设,又要抓住重点。首先,抓好县处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以上领导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⑥其次,着眼长远,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不拘一格地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要求年轻干部有党性修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放到关键岗位、艰苦环境、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和培养。其三,“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⑦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对农村基层党建、国有和集体企业党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区党建进行分类指导的方针,对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党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制、交流、回避等十几个法规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地方党委换届中,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实施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扩大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在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三、党内民主的逐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党内民主生活恢复的新起点,使党内民主生活逐渐进入了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推进的新时期。
邓小平是党内民主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文革”后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破坏的废墟上,构筑起了党内民主发展的新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他主张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要渐进式、自主地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解决好集体领导问题,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和健全民主生活,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直接参与的机会。
江泽民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⑧的重要论断,促使全党对发展和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奠定了党内民主在党的建设中的至高地位。同时,把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条例、准则和规章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使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着眼完善党员权利行使的程序,使党员在严格履行义务的基础上正确行使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员的知情和参与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的决策体制;推行地方党委对重大问题实行票决制及“三重一大”票决范围,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实行票决;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有序推进党内民主选举至下而上地发展。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确立起来的,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成为我们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根据新的历史发展,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思想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①强调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全党要打破禁区,拨乱反正。在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中,赋予了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②这就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长期处于“文革”阴霾的人们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对于打破本本主义、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思想状态,独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到了巨大精神支撑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面对飞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江泽民要求全党站在时代的前列,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③并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的理论勇气和魄力,突出了时代精神和创新要求,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烈追求和坚定意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其精神实质就是力求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打破陈规,追求真理,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与时俱进”,就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创新,才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理论突破
长期以来,在党内存在着实际上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终身制现象与封建主义的影响有关,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面对十年“文革”后,很多老干部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的现实,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率先垂范,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与此同时,邓小平提出了选拔和培养干部的方针和原则。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⑤表达了邓小平选拔和培养干部的“四化”方针和群众公认、年轻化原则,是新时期对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选拔干部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强调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并把其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工程”,既要抓好整个队伍的建设,又要抓住重点。首先,抓好县处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以上领导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⑥其次,着眼长远,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不拘一格地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要求年轻干部有党性修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放到关键岗位、艰苦环境、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和培养。其三,“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⑦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对农村基层党建、国有和集体企业党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区党建进行分类指导的方针,对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党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制、交流、回避等十几个法规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地方党委换届中,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实施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扩大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在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三、党内民主的逐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党内民主生活恢复的新起点,使党内民主生活逐渐进入了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推进的新时期。
邓小平是党内民主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文革”后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破坏的废墟上,构筑起了党内民主发展的新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他主张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要渐进式、自主地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解决好集体领导问题,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和健全民主生活,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直接参与的机会。
江泽民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⑧的重要论断,促使全党对发展和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奠定了党内民主在党的建设中的至高地位。同时,把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条例、准则和规章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使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着眼完善党员权利行使的程序,使党员在严格履行义务的基础上正确行使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员的知情和参与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的决策体制;推行地方党委对重大问题实行票决制及“三重一大”票决范围,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实行票决;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有序推进党内民主选举至下而上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