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史情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同时也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政治体系;参与观念
  一、 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情况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处于封建的地主制、领主制和奴隶制度等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长期存在的是专制统治,这样的政治形态与民主无缘的,也就不可能为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提供条件;一些生活于边沿地带的尚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的少数民族,虽然还存在原始民主的政治形态,但这样的民主也与现代政治民主相去甚远,少数民族对这种原始民主政治体系的参与经验难以运用到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民主参与。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
  所谓政治参与就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或参与政府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而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指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成员的政治参与,广义上既有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在本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也有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在多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行为。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旧的政治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被摧毁和新的政治体系的建立。各个民族成为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当代民族格局和民族关系现状。在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他们可以自己行使自治權力,自己管理自己的事物,确保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平等性和广泛性。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的政治参与机遇,国家政治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有效的贯彻。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少数公民的政治参与
  在1953年3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的第一部选举法。选举法的第21条明确规定:“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应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0人。”选举法的第24条明确规定:除此之外,“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不被算入150人人数之内”。在1953年选举法还专门在制定了《各少数民族的选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凡是境内少数民族居住的人,每一个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均应有代表出席。这些有国家政治体系推行的社会政治政策是比较全面的,其社会政治过程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治体制这个层面上,1979年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代表1人。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人口特少的民族也应有代表1人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少数民族继续保持和发展了对国家和民族政治体系的动员型参与,提高了参与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为争取、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参与政治体系的自动参与也逐步形成完善起来。
  二、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政治文化和参与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及社会阶层等新问题出现的影响,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膨胀或冷漠现象,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政治文化抑制了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自觉与提高
  我国自古就是以一种中央集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以家庭关系为纽带的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结构,表现在政治文化上就是以儒家政治思想为基本要求,结合了道、法、等诸家政治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政治文化思想在中国人民心中形成了“权威崇拜”、“清官思想”、“消极避世”、等政治观念和政治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常常缺少积极地参政愿望,他们希望出现像“包青天”似得臣官,在现有的条件下国泰民安,但是有些主动地使用法律所给予的权利去影响和改变政府政策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直到现在,这种意识依然影响着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思想的改变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发展。
  (二)民族自治地方事实上的不平等客观上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在地区间,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个人之间,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这种利益的分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间同样存在,这种经济的分化导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异拉大,少数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居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5%,所以,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很明显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知道,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条件和机会大大降低了。
  三、关于扩大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议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在一个经济落后、思想落后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他的发展比内地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们要加强发展少数民地区市场经济,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一)改变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观念,进一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水平
  “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都是属于人民的,从各个方面扩大少数民族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的发展和鼓励少数民族公民依法参与国家的和社会的事务、管理国家经济上的和文化上的事业”。十七大报告还专门提出,“我们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公平平等,保证各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依法行使他们的自治权”,“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要求,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作用,提高民族地区公民的意识,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宏观调控,这样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权才能得到保障。
  (二)形成参与型政治文化,创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
  从本质上来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所表达的是少数民族公民作为多民族国家一员的主体地位和政治尊严,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能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充分体现了本民族公民的愿望,又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平等的环境和气氛,将个人荣誉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荣誉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归属感、增强国家认同和公民意识,创造良好的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的管理以及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方盛举.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周平.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分析[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戈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王希恩.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在广西诸多璀璨的文化代表中,漓江画派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漓江画派是以表现桂林漓江山水为起点,进而按圈层扩展,拓展到表现南方亚热带风光人文的艺术流派。漓江画派自提出以来,短短十几年间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多次表示:在中国诸多画派中,漓江画派已基本成形。  正如中国画坛的其他画派,漓江画派凝聚了广西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力量,担负了提升广西甚至大西南文化地位的重任。因此漓江画
期刊
【摘要】: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这里的石,指的就是山。山石的采集和堆叠,理水和四季气候的变化与建筑主体里的水榭亭台如何处理得当,都是一座园林的精髓所在,文中列举几处名园实例和南北代表性园林的特点进行比对,无不体现出园林的分山裁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分山;裁水;造园家;造园专著;传统文化  一、太湖石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擅长书画的风流皇帝,他画过许多工
期刊
【摘要】:关系从句属于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由关系代词引出的关系从句是常见的一种定语从句。下面,重点讨论下由关系代词wer, was及关系副词wo, wohin, woher, wie所带起的关系从句。  【关键词】:德语语言; 定语从句  一、前言  关系从句属于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定语从句修饰的对象是主句中的一个名词或代词,也可以是整个句子。定语从句大部分是关系从句,它们可以
期刊
【摘要】:外宣翻译是为了以更为貼切目的语读者习以为常的方式达到准确地传达对外宣传的信息文化。文章运用翻译模因论,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相应的翻译策略,重点探讨翻译模因论下的外宣材料翻译策略模因,从而强化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外宣翻译;模因理论;模因翻译策略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也越发重要。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的主要媒介和方式
期刊
【摘要】: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少数名族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多,为中国56个民族罕见。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纽带,苗族传统服饰文化是苗族内部认同和外部识别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名族服饰文化不可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期刊
【摘要】:旅游地的國际形象受其对外宣传平台的影响,旅游文本的翻译直接引导了国际游客对旅游地的感知和认同,是旅游地国际化的重要营销手段。本文通过对比泰国清迈、中国成都两地景点的英文旅游文本翻译中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在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宣传推广中的差异,可供国内旅游城市对外宣传借鉴之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清迈;成都  引言  近年来,国际旅游的增长,尤其是许多自助旅行的游客的增加,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旅游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发生,旅游业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文章针对旅游和文化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旅游人类学角度,分析了旅游业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旅游业;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一、前言 
期刊
【摘要】: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人民最灿烂的文化,也是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的结合体。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对神山的崇拜是极为独特。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景色迷人,山连着山,水连着水,是大自然赐予雪域高原的恩赐,而这里的人们及其崇拜每一座山,每一流水,似乎把山称为神山,水称为圣水。也就只有这里,所有的山都能显示出神奇的力量,所有的山都是神的化身。  【关键词】:藏区;神山崇拜
期刊
【摘要】:甘南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属于藏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当地藏传佛教的历史及宗教文化的传承、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等密切相关。本文运用了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丰富多样的寺院文化,包括它的建筑与绘画艺术、藏传佛教经文的刻印、寺院僧侣教育、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文化、藏传佛教的法舞艺术,历代高僧的成就和主要著作,以及寺院的旅游文化等方面。同时还从经济、国
期刊
【摘要】:在二维动画设计中,传统的二维动画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数字时代的需要,所以在二维动画设计中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就二维动画设计中的数字化技术的内涵进行概述,其次就二维动画设计中如何强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二维动画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  传统的二维动画主要采取手绘的方式进行,所以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工作质量。而如果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