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骑白马来,身染栀子香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x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身骑白马过岸,江风吹散遮帽上的纱幔,她扬袖去拂,姣容倒映在水面上。那是顾郎初次见到她的容颜,亦是最后一次。
  顾郎在兵荒马乱中救下她,又在流亡途中与她一并跌入悬崖。顾郎在崖下一睡三日,待第四日黎明从惊慌中醒来时,她的手正抚在额头,来不及收回便被顾郎握于掌中。
  “栀子!”掌中的手犹豫着回握住他温热的手,轻声道:“我在。”
  彼时,顾郎才记起流亡途中,他与栀子一并跌入谷底。顾郎伸手向远处茫然摸索许久,喉咙干涩地问道:“天还没有亮吗?”顾郎感觉到栀子的手缓缓脱离掌中,带着栀子的香气和季末的凉风。
  月余前,这个味道还十分陌生。顾郎来自漠北荒凉之地,从未见过栀子这样纤细却香气怡人的植物。只听江南的人道:“栀子有花,小而白,香而不腻,待花季绽放,十里飘香,是值得度岁等候的花蕊……”于是,顾郎便十分想见一见江南的栀子。
  那日顾郎在江边等人,耳边传来马蹄疾驰声。他循声望去,白马踏过草丛里的一只兔子,马上的女子慌乱驭马,似要躲避马蹄下的兔子,却不慎连人带马跌入水中。白衣白马站在水中,仿若一朵白蕊落入春潮。她的容貌躲在遮帽之下,看不真切姿容,只有纱幔后隐隐传来的清香让人心仪。后来顾郎才知,那便是栀子的味道,是他一直等的味道,味道的主人名亦唤作“栀子”。
  栀子是异族女子,家乡在中原另一端的翠微山。她的娘亲是族中长者,带着族人隐居在翠微山林,守着一方宝物,静度春夏秋冬。直到一日烽火临门,士兵闯入山寨,她的族人被屠杀殆尽,只有她一人逃出寨子。可她一个纤纤女子,如何逃得过千百追兵,终在一日被追兵抓住,却是搜遍周身也没寻到宝物。领军将领在关了她几日后,命人偷偷留个缺口将栀子放走,转身却安排顾郎守在途中,假作善人,骗得栀子信任,得到宝物藏处。
  顾郎不屑这般恃强凌弱的行径,可父亲已到了落叶归根的年纪。父亲幼时随祖父流放至关外,常念及江南的落红柳绿。顾郎只有这一次机会,得朝廷一个赏赐,带着老父还乡。
  彼时,顾郎想她不过是个方及笄的小姑娘,不日便可成功。却不想,相处几日后才发现栀子是个格外谨慎的姑娘。自初遇已有三日,宝物何处暂且不说,顾郎连她的姓名和容貌都未曾知晓。无论顾郎如何表达善意,栀子都像是一只受惊的小兽,警惕地注视着顾郎的一举一动。
  “别怕,我只是递给你一个果子。”她闻了闻他手中的果子才伸手来拿。顾郎看准时机,修长的手指向她的遮帽摘去。栀子忙捂住帽檐后退,躲在白马之下对顾郎怒目而视。
  顾郎笑道:“你这样遮遮掩掩,反而更引人注目,你不是还要去大理吗?”
  栀子没有理他,只认真啃着果子。顾郎早已习惯她的冷漠,只道:“我们得弃了白马前行。追兵会循着马蹄印追来,一会儿我将马驱向相反的方向,我们走另一边。”栀子吃过果子,骑着马便头也不回地离去。顾郎知道,栀子定会反其道而行,因为她并不信任自己,而早已埋伏的士兵正在栀子驱马而行的道上等她。
  乱箭之中,栀子的白马倒在血泊里,将栀子的白衣染得绯红。就在箭锋将要射中栀子时,顾郎飞身为她挡下,拖着她瑟瑟发抖的身体冲出包围。伏兵虽是顾郎与将军事先商量好的,可箭尖上淬过的毒亦是真的。顾郎只觉得一会儿仿若火海焚身,一会儿又似坠入冰谷,在冰火两重的折磨中,他昏睡过去。他梦到一朵栀子自天边飘落,轻柔香甜,滑落至他口中,轻轻安抚他身体的不适。
  待他醒来,栀子正在为他包扎伤口。他抬起虚弱的手,无力地扯住她及腰的纱幔,轻轻拉扯。栀子见他醒来,哭着斥责他快死了还不老实,着实是个无赖。他却含笑将纱幔握得更紧,道:“我只瞧你一眼可好?”
  “等到了大理,我就会为你摘下。”这是栀子第一次与他好好说话。就在花开花谢都仿佛停歇的这一刻,顾郎缓缓放下扯着纱幔的手,笑着说:“好,我送你回大理。”
  虽说要送她回大理,顾郎却在沿途留下记号。往往他转身前还在打趣栀子发上的花枝花哨,转身却将栀子领上一条不归之路。顾郎想起老父眺望故乡的眼神,将不忍深埋心底,只期望岁月能慢慢流淌,他能多陪栀子一段时间。
  可将军再无心等待,他给顾郎三日期限,必须套出宝物藏处。顾郎看着身侧在悬崖峭壁处小心前行的栀子,少女的容颜在纱幔后若隐若现,明明近在咫尺却又仿若天边。期限的最后一天,他们离大理只有半日路程,翻过这一处悬崖她便安全了。可悬崖的尽头,数百将士正在等着他们,要么同生,要么共死。
  顾郎突然握住栀子的手,在她的惊异中,顾郎带着栀子向相反的方向疾步而去。
  “你要带我去哪儿?再有半日我们就到大理了。”栀子不顾脚下崎岖的路,急于摆脱顾郎的束缚,“你放开我!”
  挣扎间栀子一脚踏空,若一株坠落芳华,向崖底跌去。
  “栀子!”顾郎飞身而去,却只来得及抓住栀子的一只手,他一臂挂在悬崖边,一臂紧紧拉住栀子。“我从未告诉你我的名字,你为何知道?”栀子仰头望着他,似是突然明白了什么一般,“原来,都是骗我的。”
  栀子缓缓松开顾郎的手,顾郎越想握住,她挣扎得越厉害。顾郎求栀子不要放手,他愿为过往赎罪,只求栀子和他平安归去。栀子却在央求中与他渐行渐远,直到最后一根手指也即将挣脱,顾郎终于放开另一只手,奋力将栀子抱入怀中,如同扑火飞蛾,双双坠落。
  顾郎在陷入黑暗前只记得,自己沉溺在栀子纱幔里的栀子香中,她不知是哭是笑,回抱住自己,在耳边轻念:“傻瓜……”
  缓缓回过神的顾郎发觉眼前的手似是停歇下来,将他的回忆也一并搁浅。顾郎只觉花香更盛,伴着栀子似远似近的声音阵阵袭来,她似哽咽许久,才道:“你是不是看不见了?”
  顾郎微怔,却顺着香气袭来的方向若往日一般去夺她的纱幔。微风凉凉,顾郎修长的手只握了一把空无。他的手僵直许久才缓缓放下,笑着道:“看来没办法再偷袭你了。”
  此时,只剩一缕魂魄的栀子坐在原地,看着他的手穿过纱幔,穿过自己的身体,又从绰约身姿的另一端缓缓穿过,将自己的身体搅得如烟雾般破碎开来,又重合在一起,在泪水中挤出一个浅浅的笑来:“是啊,你再也不能欺负我了。”
  “等我眼睛好了,你再让我瞧一瞧你,可好?”顾郎空洞的双眸留下一行清泪,栀子却俯卧在他怀中,轻声对他道:“我要走了,欠你的这一面,便用宝物来偿还吧。”栀子将红绸包裹的东西放在顾郎身侧,她的身影逐渐变得稀薄。无论顾郎如唤她的名字,栀子却无力应答一个字,直到她的笑容变得一丝痕迹也无,风才轻轻拂过。红绸的一角被风掀开,一枝栀子静卧其中,那是顾郎一直在等待的花。
  顾郎不会知道,所谓宝物就是栀子本身,她是族人千百年来供奉的栀子花妖,并无深厚的修为,却被族人视为灵睿。那日,栀子眼见顾郎为救她而死,她只能用自己仅有的灵力还顾郎一命,而自己慢慢随风消逝……
  顾郎不知栀子对自己的深情,亦不知道她已然消逝,他终其一生都在等待栀子。
  有人说顾郎等到了栀子,并和她回到了翠微山。但也有人说,顾郎没有等来栀子,孤独终老,在栀子花最盛的初夏时节里悄然逝去。到底是怎样的结局,也许只有栀子知道……
其他文献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于清寂的深夜轻声诵读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并无具体名姓,心中却有一丝忧伤掠过。想着诗中这般妆容精致,穿芙蓉裙染红指甲,会抚琴作画的女子,定是生错了朝代。她那么明艳清丽,我与她理应在胭脂香浓的宋朝相遇。  诗意浅显易懂,读来却是一阵哀伤。诗中的女子心有苦衷,最好的豆蔻年华都被
期刊
那年,周至县骆口驿,诗人元稹伫立在驿馆墙壁前静静看着一首诗,久久不曾离去。原来,那是好友白居易写下的一首诗。后来随行叠声催行,马蹄阵阵,他才匆匆在墙壁上题下一首诗离去:“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他离去不久,烟尘刚定,白居易恰好也路过此地,看到墙上元稹墨迹新鲜的诗,忙问驿卒此人何处。驿卒说数日前就离去了。壁上字犹存墨香,马上人早已踪迹杳然,白居易驻足长望
期刊
我后来常常会想起第一次看见先生的那个日子。书上说,我愿化身为石桥,忍受五百年的风吹雨打,只为你能从桥上走过。那天,一身青衫的先生从桥那头走向我,他在马上对我微笑,牵起我的手温柔地问我叫什么名字。  他从凶神恶煞的人贩子手里买下我,教我读书,唤我好听的名字雪浓,在街边看到一些新奇玩意儿就买回来给我。他一直当我是他的妹妹吧,我温润如玉的先生。  后来不知怎么,那些趴在他桌案边看他读书写字的春夏秋冬就这
期刊
缕缕青丝被剃掉,落在地上惹得一片纷乱,木鱼一下下传出有节奏的敲击声。檀香袅袅间,师太手捏佛珠,一声阿弥陀佛脱口而出,“入了佛门,前尘过往便如一场梦,梦醒终成空,你的法号便叫明空吧。”  四目相对时,武媚娘面露悲戚之色,穿着灰色袍子,没了头发的她再无芊芊之姿。眼前几个女子分别被几名道姑带下去,分派在各处做些粗使杂役,早晚课也是不能少的。从此吃斋念佛,却不能忘记那段红尘往事。  她们都是天家的人,确切
期刊
河图唱过一首歌,一首有故事的歌—《不见长安》。这首歌讲述了“我”痴情于长安,却终“不见”长安的故事。不同于《世说新语》所讲,这是另一个人的长安。但故事也有相同之处—他们的长安都那样远。  在屋顶想了一整晚,终于决定告别故乡,前往梦里的长安。固有不舍,但一想到长安,便更加坚定了离开的决心。曾在书里无数次看到长安二字,却不曾到过那个遥远的地方。就像《世说新语》里晋元帝问晋明帝太阳和长安哪个远一样,明帝
期刊
郗道茂被休的那年,王献之开始患足疾。  要拆散他和郗道茂的力量太过强大,他以为这样新安公主就能打消对他的痴念,逼他休妻的诏令也将撤回,他唯一能做的、最后能做的便是自残。  他点燃艾草,将双脚架了上去。烟熏火燎中,他双脚剧痛,却也比不上心痛。他的对抗只是螳臂当车,即便瘸了又如何?新安公主不在意。  这桩姻亲已不属于他个人,是整个王氏家族与皇家攀系的政治砝码,他抵不过双重威力,最后只能含泪休妻。只是这
期刊
花事纷繁,是深闺佳人的一帘幽梦,是多情公子的一卷闲愁。诗经里将女子的容颜比作桃花,灼灼其华;楚辞里将高士的品行比作白芷,自有德馨。诗词里写到花的极多,但将观花之情写得这样意气潇洒的,当数孟郊的这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是极为生动而明晓的说法。科举制度使簪缨世族与寒门百姓之间不再不可逾越,藩篱就此坍塌。登上科举的金榜便如鲤跃龙门,是多
期刊
二月人间芳菲至,从阡陌小路到重楼深巷,花树闪现。于天下士子而言,除了这满眼繁华,还有一件更为动人心弦的事—放榜。唐承隋制以科举入仕,每到正月,士子们齐聚京师,将平生所学尽付卷纸,随后便惶惶不安地等待着主考官及翰林学士们的公判。  这年的放榜之地在崇真观南楼,士子们早早来候。随着噼啪的炮仗声和惊起的缭绕烟尘,放榜的吉士娴熟有力地将榜文铺展张贴起来。士子们急不可耐地纷纷拥上,屏气敛息地对着榜单一一核对
期刊
那书生走了长长的路,眠月餐风,咽下十年寒窗苦,手执一盏昏黄的灯,一步一步丈量到金陵城。他脚上的鞋子已磨破,晚风吹起他的衣衫和长巾,落寞的身影里全是不容忽视的坚毅和执着,还有此生磨不灭的追求与深情。  他一天水米未沾,就是为了在城门关闭前进城,进了城也没有心思去找客栈安顿,打听着直奔秦淮河边。繁华街灯都略过,青石板路上他走得匆忙。  终于到了,身边的热闹都化成虚影,三秋桂子香满江南,这一切那么软,那
期刊
今年的雨季停在了七月,缠绵反复,不肯离去。陈韪持着油纸伞的手骨节分明,雨水滑落伞沿拂过他的衣袖,分明才消了不几日的暑,却马上性急地带着寒意裹上他的青衫。他的眉目没有一丝波澜,但频率不齐的脚步终究还是泄露了他的踟蹰。  淋漓中的刑场依然人头攒动,雨水也浇不灭人们心中那团爱看热闹的火,更何况是这么一场惊世凶案。耳边是人们吵吵嚷嚷的议论,他们议论着凶案里那个不幸的死者年方二八,正是好韶华。还说凶手竟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