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体现了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化学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不应迷信教材,立足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化学课程资源,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充实化学教材,使知识不再抽象乏味,应使之变得鲜活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探求新知识变成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将原来化学课程的“一纲一本”转变为一个《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本”,这种转化带来了化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新变化,这种转化体现了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教师与学生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和接受者,而是成为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者和知识创新者,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实施化学新课程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和操作平台,使化学课程变成了一汪活水。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掌握主动权,因时、因地、因学生制宜适当地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虽然化学教材仍然是比较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教材应成为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不应迷信教材,更不应原封不动地执行教材,应与教材开展积极对话,立足新课程标准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让新课程资源成为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抓手,成为高质量地实现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支撑。
尝试开发课程资源,让社会生活中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成份进入课程资源领域,使课堂教学走进社会,步入生活,教学不仅要注意联系生活,更要注意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亲和度,注重学生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真正的教科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一些有利于学生认知、理解的教学材料运用于教学,让学生体验,着意建构学生未来的生活和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现仅就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新课程资源引入化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尝试。
针对人类社会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有意识地将那些最新科技前沿信息收集整理、选择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恰当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深奥的化学科技知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就隐匿于我们的生活里,只是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如在学习化学肥料一部分内容时,指出化学肥料中氮肥的制造是以空气中的氮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这些要求极高的条件下反应才可制得,而我们身边的豆科植物的根部所长的根瘤象些微小的化工厂,可在常温常压下自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素养料被植物吸收利用,这一化学反应机理人类到现在也还未破解,若这一反应机理得以搞清,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将被解除,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加深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又如在学了电解水及分子、原子的知识后,在介绍氢能源一部分内容时,讲述目前用人为的方法使水分解转化为H2需要较高的能量,所花成本高。紧接着用生物学所学过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一化学反应中,所需反应物(原料)是H2O和CO2,反应物在转化成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首先必须是反应物的分子裂解成原子,其后由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却可在常温常压下经叶绿素帮助自动裂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实现水分子在常态下离解成氢原子,这正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这一神奇而伟大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机理,人类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但这已隐隐显露出人类苦苦追寻的破解能源危机的一线曙光,假若这一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它对摆在我们人类面前令人担忧的能源问题的彻底解决将作出划时代的巨大贡献!课后学生感叹:“嘿,化学还真有学头!”。这无异于给学生点了一把火、加了一桶油,让学生自己熊熊燃烧起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对化学学科热爱的原动力。用已学会的化学知识去感受这些科技前沿的信息,了解化学的新进展和社会发展对化学提出的挑战,使学生有将来应对这种挑战的思想准备,将最新的化学信息搜集整理适当充实到化学教学中,能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
针对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健康问题,将生活内容充实到化学教学中,打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介绍塑料这部分内容时,指出塑料在人的一生中被廣泛使用,从刚出生的婴儿所用塑料奶瓶到死后盛骨灰的塑料盒,由生到死都与之息息相关,塑料袋的发明为人们带来盛物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负面作用,被视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本已恶名缠身,现在又发现了塑料的“新罪行”,塑料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和另一种成分双酚A(BPA)广泛存在于塑料、化妆品及其他消费品中,会影响男性胎儿的性器官发育及导致输乳管畸形。由于塑料的危害越来越多地被发现,现在应当对塑料的危害重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会慢慢从中逸出,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乃至食物,因此对人、生物、环境都有害处,应当引起人类的关注。又如在教学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部分内容时,特别介绍锌、铜、硒三种微量元素的巨大作用——常称为人体中的吉祥三宝:锌是人体的健康助手,是构成多种蛋白质所必须的前提;铜被称为人体卫士,参与人体内多种金属酶的合成,具有促使心脏和血管壁保持弹性的功能,并且在铜的帮助下,铁这种原料才能顺利完成人体造血的使命;硒是生命的灵丹,有控制癌细胞发育的作用,可破坏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病。通过这种对知识的拓展和补充,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有用价值和对生活的指导作用,促使生活品质的渐次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推进新课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科技的发展,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充实化学教材,使知识不再抽象乏味,使之变得鲜活有趣,与人的生命及生活息息相关,唤醒学生沉睡的蒙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探求新知识变成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将原来化学课程的“一纲一本”转变为一个《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本”,这种转化带来了化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新变化,这种转化体现了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教师与学生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和接受者,而是成为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者和知识创新者,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实施化学新课程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和操作平台,使化学课程变成了一汪活水。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掌握主动权,因时、因地、因学生制宜适当地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虽然化学教材仍然是比较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教材应成为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不应迷信教材,更不应原封不动地执行教材,应与教材开展积极对话,立足新课程标准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让新课程资源成为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抓手,成为高质量地实现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支撑。
尝试开发课程资源,让社会生活中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成份进入课程资源领域,使课堂教学走进社会,步入生活,教学不仅要注意联系生活,更要注意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亲和度,注重学生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真正的教科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一些有利于学生认知、理解的教学材料运用于教学,让学生体验,着意建构学生未来的生活和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现仅就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新课程资源引入化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尝试。
针对人类社会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有意识地将那些最新科技前沿信息收集整理、选择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恰当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深奥的化学科技知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就隐匿于我们的生活里,只是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如在学习化学肥料一部分内容时,指出化学肥料中氮肥的制造是以空气中的氮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这些要求极高的条件下反应才可制得,而我们身边的豆科植物的根部所长的根瘤象些微小的化工厂,可在常温常压下自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素养料被植物吸收利用,这一化学反应机理人类到现在也还未破解,若这一反应机理得以搞清,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将被解除,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加深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又如在学了电解水及分子、原子的知识后,在介绍氢能源一部分内容时,讲述目前用人为的方法使水分解转化为H2需要较高的能量,所花成本高。紧接着用生物学所学过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一化学反应中,所需反应物(原料)是H2O和CO2,反应物在转化成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首先必须是反应物的分子裂解成原子,其后由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却可在常温常压下经叶绿素帮助自动裂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实现水分子在常态下离解成氢原子,这正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这一神奇而伟大的化学反应的转化机理,人类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但这已隐隐显露出人类苦苦追寻的破解能源危机的一线曙光,假若这一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它对摆在我们人类面前令人担忧的能源问题的彻底解决将作出划时代的巨大贡献!课后学生感叹:“嘿,化学还真有学头!”。这无异于给学生点了一把火、加了一桶油,让学生自己熊熊燃烧起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对化学学科热爱的原动力。用已学会的化学知识去感受这些科技前沿的信息,了解化学的新进展和社会发展对化学提出的挑战,使学生有将来应对这种挑战的思想准备,将最新的化学信息搜集整理适当充实到化学教学中,能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
针对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健康问题,将生活内容充实到化学教学中,打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介绍塑料这部分内容时,指出塑料在人的一生中被廣泛使用,从刚出生的婴儿所用塑料奶瓶到死后盛骨灰的塑料盒,由生到死都与之息息相关,塑料袋的发明为人们带来盛物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负面作用,被视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本已恶名缠身,现在又发现了塑料的“新罪行”,塑料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和另一种成分双酚A(BPA)广泛存在于塑料、化妆品及其他消费品中,会影响男性胎儿的性器官发育及导致输乳管畸形。由于塑料的危害越来越多地被发现,现在应当对塑料的危害重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会慢慢从中逸出,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乃至食物,因此对人、生物、环境都有害处,应当引起人类的关注。又如在教学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部分内容时,特别介绍锌、铜、硒三种微量元素的巨大作用——常称为人体中的吉祥三宝:锌是人体的健康助手,是构成多种蛋白质所必须的前提;铜被称为人体卫士,参与人体内多种金属酶的合成,具有促使心脏和血管壁保持弹性的功能,并且在铜的帮助下,铁这种原料才能顺利完成人体造血的使命;硒是生命的灵丹,有控制癌细胞发育的作用,可破坏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病。通过这种对知识的拓展和补充,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有用价值和对生活的指导作用,促使生活品质的渐次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推进新课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科技的发展,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充实化学教材,使知识不再抽象乏味,使之变得鲜活有趣,与人的生命及生活息息相关,唤醒学生沉睡的蒙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探求新知识变成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