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则立 变则通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学科和别的学科不同,实践性很强,老师课上得再好,学生没有美术学具动手实践也是不理想。美术学具包括常用工具材料与特色材料。常用工具材料包括画笔、剪刀、胶水、画纸等,特色材料则是指由教学内容决定、除常用工具之外需另外准备的材料,如一些废旧材料,特殊纸材、石头、树叶等等。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理念变革,使教学内容与手段多样化,学具也因此呈现出综合复杂化的趋势,加之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本身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学具准备不足就在意料之中了。学具准备不足,常会导致教学计划难以顺利实施,课上未带学具的学生东跑西借,除了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外,作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笔者在一线教学多年,对此深有感触。我以为对学具准备情况的关注应该贯穿整个学期的始终。
  一、学期初:浏览教材,心中有数
  “凡事预则立”,学期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浏览一遍教材,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以及需要准备的常用材料与特色材料都有哪些,让学生心中大致有个印象。并鼓励学生用专门的袋子装美术学具,便于收纳和整理。对于常用工具的准备,最好能给出一些具体建议,如水彩笔尽量选择扁盒装或袋装,既少占空间又方便携带等等。同时给每位学生发一份学期美术学具准备情况一览表(表1),用来激励学生,提出要求。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单元顺序,让材料准备期相对集中,减少特殊学具准备的次数,同时也能增加剩余材料的利用率。如第七册中第15课《水墨改画》与第19课《图画文字》,都需要用水墨工具,可以调整在一个时段内学习,同时也避免了墨汁的浪费。
  二、学期中:激发兴趣,细致监督
  1.课前指导预习,有序准备,养成习惯。如第七册第7课《海洋怪兽》,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彩纸拼贴或泥塑三种表现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决定下节课所带的材料,而不必每种材料都准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家校联系平台,请家长帮助提醒孩子。
  对于合作表现的课,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有序地准备学具。如《会动的剪影》一课,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可以事先将学生分组,组长与组内成员协商后分配到人,准备黑卡纸、针线或图钉等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单个学生的负担又避免了材料的重复。
  2.课中改进方法,灵活变通,培养兴趣。如可以因地制宜,用学生身边容易准备或现成的材料来开展教学,降低学具准备的难度,同时使教学更具创造性。如《玉石文化》一课,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肥皂或蜡烛,代替坚硬又珍贵的玉石,体验玉器的雕刻过程,既独特又易操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材料工具准备极不充足的情况,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如在教学《水墨画-山水》(写意画法)一课时,全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带了毛笔、墨汁等学具,我当时很生气,准备好的教学内容难道就这样卡在这儿了吗?如何将这节课上下去呢?苦恼之际忽然灵机一动,让学生用手中的钢笔代替毛笔在宣纸上作画,于点压行笔之间初步体会中国画白描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而对于没带学具的学生,不要过多地责怪,课后问明原因再做处理。
  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细致、个别化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当学生对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期待,还有什么不能迎刃而解的呢。
  3.课后坚持统计,分析原因,落实到人。请小组长统计组员学具准备情况,在每个人的学具一览表中做好记录,如盖上“笑脸”或“哭脸”的印章,以此鼓励或提醒学生。对于经常不带学具的学生要问清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是种监督,也是一种关心,更是一份责任。
  三、学期末:展示成果,加强交流
  成果展示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每到学期末,我们都会利用学校橱窗展出兴趣班学生作品,彰显学校艺术特色教学的成果;在班级走廊前,以班级为单位布置展板,展出学生平时的美术作业,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学校的走廊画也是学生美术作品展示的主要平台。许多学生都曾对我说过,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感到非常荣耀。每次展出他都会邀请父母到学校分享他的快乐。“有所作为”才会“有所地位”,有了成果才能引起学校与家长的重视,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还可以将学具准备情况列为期末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学具准备充足,是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因此,对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的关注应贯穿学期始终。我们应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的管理,遇到问题灵活变通,善于总结与反思,以求得更有效的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从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入手,以引导学生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关键词:组织探究 引领交流 点拨方法 评价反思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博大精深,“教是为了不教”,是对他自己几十年从事教育活动经验的高度概括。下面以《求商的近似值》一课为例,就教师角色定位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两个角度,说说自己学习的实践与
期刊
摘 要:在很多城市中,特别是现在正在大规模建造的城市中,越来越注重合理规划,一个有规划的城市往往优势明显,在发展中会更有竞争力。一个城市能否快速发展,吸引更多人投资,这座城市地域功能的合理规划功不可没。  关键词:作文教学 以人为本 乐于写作 真情实感  在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前,先和学生进行一个互动。假设他作为一座城市的规划者,会怎样分配住宅区、商业区、政府用地和工业区之间的比例,才能使这座城市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以问题引导教学的发展,以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设置问题-探究问题-体验学习-分享成果-反思进步”学习方式,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以问题引导教学的发展,以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中解答
期刊
摘 要:操作便捷、读数精准的温度传感器为主的数字化实验技术的引入,将是对传统实验探究的一种很好补充,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改善 优化 充实  温度计作为常见测温工具,历来是一线科学教师频繁使用的实验器材。普通用红液煤油温度计,量程一般是-2-102℃,最小分度值1℃。而细心的实验员会在比较中发现,由于产品自身的质量问题,常温下若干支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并不统一,用这类工具
期刊
摘 要:“建筑人格长城”是陶行知先生的德育理想。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而每一个学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人格教育思想,是帮助学生建筑“人格长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陶行知 人格教育 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非常关注人格教育。他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创新能力能使这些小学生保持十分旺盛的激情,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欲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关
期刊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的了解。本文试图从小学英语加强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及其策略等方面来阐述笔者对小学英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文化意识 文化渗透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了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语言的前提。学习外语的一大障碍就是难以把该语言与其
期刊
【摘 要】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习了著名台湾教育学家何福田教授的“三适连环教育”,结合劳技教育,执教平结内容,实施适合教育,采取:活用教材,适度开发,创造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自主探究,渐进学习,开拓适合学习时机的教育;分层教学,快乐学习——开展适合个别容量的教育的教学策略,课堂中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适合教育
期刊
【摘 要】 对小学高年级英语学困生方面进行剖析,并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抓紧落实转化学困生的方法,让学困生有兴趣、有方法、有目标地学英语。  【关键词】 学困生 创设情境 传授方法 培养习惯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由于存在着语境差异,学生缺乏实践交际的机会,因而学习存在困难。再加上先天语感的问题,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客观上造成了一部分学困生的形成。如何减少学困生,这是每一个英语
期刊
【摘 要】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这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小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将“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概况为小学生习作的“求真”,即在习作时真诚大胆地写,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 小学习作教学 “求真”意识 能力培养  今年三月我在一所乡镇小学执教了一节公开
期刊